1930 年6月11日,商时若出生在河南省潢川县一个贫困乡村的普通家庭。新中国成立前夕,广大农村正处于战火纷飞物质极度匮乏、生活异常艰难的时代,求学成为了他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怀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年少的他从乡村毅然踏上了步行一百多公里到信阳师范学院的艰苦求学之旅。一路上,他夜以继日,饿了就吃几把干粮,渴了就向沿途人家讨口水喝,也或路边水沟里直接捧水喝,累了就在路边稍作休息后继续前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开启了知识的探索之路,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坚韧的毅力,为日后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初期,学校数量极少,许多农村地区没有正规学校。即使有学校,也是借用的破旧庙宇等场所、教学设施十分简陋,可能只有破旧的桌椅、黑板等基本教具,缺乏教材和教学用具。尤其是解放前,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入学率低、教育形式单一,主要以私塾,教学内容多为传统启蒙读物为主。
学校离家较远,期间经常抽空到校驻地周边帮村民照看孩子。每住校半个月左右才能抽空回家一趟。每次回家,他都要在蜿蜒的乡村道路上步行许久,但想到家中饥饿的孩子们,他的脚步便更加急切。也只有回到家中,不但来不及休息,而且也只有在这回到家的短暂间隙,他才能有时间照看自家的孩子,才能忙着操持自己的家务。在农村只有多干农活,才能为家里多挣一些口粮。尽管自己也常常饿得头晕眼花,甚至在回家的路上、塘边晕倒过,但他总是把食物先让给孩子们,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他的眼中满是心疼与慈爱。
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他会仔细检查孩子们的功课,耐心地为他们讲解难题,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孩子们点亮希望的灯火,教导他们要努力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他虽然话不多,但孩子们都能从他的行动中感受到深沉的父爱和对他们的殷切期望。
为了让宗亲们摆脱贫困,他积极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组织身边的孩子们集中学习,为他们补习功课,传授学习方法和技巧,鼓励村里所教的孩子们努力进取,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为学校和宗族争得了荣誉,也让大家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和希望。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商城县和潢川县宗族事务的商议和决策,为发展宗族经济出谋划策,带领与指导熟悉宗亲们共同发展一些小型的致富项目,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赢得了宗亲们的尊敬和爱戴。
商时若的一生,都在为家庭、为教育、为宗族默默奉献着。他在贫困与饥饿中坚守着爱与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族情怀。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家人、村民和宗亲们的心中,成为了大家心中的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后代子孙传承优良家风,团结一心,为家族的繁荣发展不懈努力。
1
长按识别二维码
管理员:商春锋
微信:scf0412
邮箱:scf052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