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网开三面
【出处】《史记•殷本纪》
【寓意】比喻宽大处理,给予出路,而非呆板教条、赶尽杀绝。
【链接】网开三面
02
梦赍良弼
【出处】《尚书•商书•说命上》
【寓意】后用为圣主求贤心切的典实。
【链接】梦赍良弼
03
商鉴不远
【出处】①宋•辛弃疾《美芹十论•察情》;②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③《诗经•大雅•荡》
【寓意】后泛指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应引以为鉴。
【链接】商鉴不远
04
桑林祷雨
【出处】①《淮南子•主术训》;②《吕氏春秋•顺民》
【寓意】旧以“桑林祷雨”用为颂扬贤君德行的典故,后用于颂扬为民排忧解难的官员。
【链接】桑林祷雨
05
暴殄天物
【出处】《尚书•武成》
【寓意】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链接】暴殄天物
06
德灭祥桑
【出处】《史记•殷本纪》
【寓意】益信妖不足以胜德,而为人君者,不可一日不修德也。
【链接】德灭祥桑
07
土崩瓦解
【出处】①《淮南子•泰族训》;②《鬼谷子•抵山戏》
【寓意】像泥土倒塌瓦片破裂,比喻彻底垮台或溃败。
【链接】土崩瓦解
08
鸣条之战
【出处】《尚书•商书•汤誓》
【解读】鸣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典型的新旧王朝更替战争。商一举推翻了垂死腐朽的夏王朝统治,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
【链接】鸣条之战
09
景亳之命
【出处】《左传•昭公四年》
【解读】商汤娴熟地运用了宣示“受命于天”这一策略,用向上天“请命”、“受命”,转而拿“天命”、“帝命”对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宣示商汤所掀起的推翻夏桀之举的合法性就是“景亳之命”的主题。
【链接】景亳之命
10
革囊射天
【出处】《史记•殷本纪》
【寓意】后指大逆不道,亵渎神明,做了有违天道人伦,引发人神共愤的事情。
【链接】革囊射天
11
桐宫悔过
【出处】①《史记•殷本纪》;②《尚书•太甲上》
【解读】由于文献不足,历来对此事有不同说法,各执一词。后世有据此颂扬伊尹具有"大仁"、"大义"之美德的;也有认为是伊尹废太甲篡位,后太甲潜出桐宫杀伊尹,夺回了王位。
【链接】桐宫悔过
12
恶贯满盈
【出处】《尚书•泰誓》
【寓意】意思是指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链接】恶贯满盈
13
盘庚迁殷
【出处】①《史记•殷本纪》;②《竹书纪年》;③《括地志》
【解读】盘庚迁殷避开了水患和宗室内部斗争的混乱局面,稳定了商朝中央的统治,为以后的商朝中兴奠定了基础。
【链接】盘庚迁殷
14
武丁盛世
【出处】①《史记•殷本纪》;②《商颂•玄鸟》;③《竹书纪年》;④《国语•楚语》;⑤《尚书•商书》
【解读】武丁在位共五十九年,他日夕思复兴商,苦于未得忠良之佐,后来傅说等辅佐下,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商王武丁惟才是举,衣食朴素,推进了商朝最鼎盛的时期。
【链接】武丁盛世
15
商汤革命
【出处】①《周易•革•彖辞》;②《史记•殷本纪》
【解读】中国古代把改朝换代说成是天命的变革,所以称为“革命”。汤武革命(商汤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武力改朝换代,商汤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最终取得战争速胜。这对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建,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链接】商汤革命
16
牧野之战
【出处】①《史记•殷本纪》;②《逸周书•克殷》;③《诗经•大明》;④《尚书•周书•武成》
【解读】商周之际周武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 。
【链接】牧野之战
17
武庚之乱
【出处】①《史记•周本纪》;②《逸周书•克殷》
【解读】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帝辛之子)见机拉拢发动叛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链接】武庚之乱
18
倒戈相向
【出处】《尚书•周书•武成》
【寓意】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链接】倒戈相向
19
九世之乱
【出处】《史记•殷本纪》
【解读】九世之乱是商朝自商王仲丁后,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又屡次迁都,使王朝中衰、诸侯离叛的事件。这一动乱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
【链接】九世之乱
20
酒池肉林
【出处】《史记•殷本纪》
【寓意】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极度奢侈,纵欲无度。
【链接】酒池肉林
21
一窍不通
【出处】《吕氏春秋•过理》
【寓意】比喻对事物不理解,一点儿也不懂。
【链接】一窍不通
22
血流漂杵
【出处】《尚书•周书•武成》
【寓意】指被杀的人很多,所流的血足以浮起木杵。后用「血流漂杵」形容战场上杀戮的惨酷。
【链接】血流漂杵
23
高宗肜日
【出处】《尚书•商书•高宗肜日》
【典故】有一次商高宗武丁祭祀商朝开国之君成汤,有一只野鸡在鼎耳上鸣叫,武丁为此有点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祖己趁此机会劝谏父王节俭。
【链接】高宗肜日
24
商汤灭葛
【出处】《史记•殷本纪》
【解读】商汤从伐葛国开始,逐步翦除夏的羽翼,削弱夏桀的势力,所以有“十一征而天下无敌”之说。
【链接】商汤灭葛
25
仲虺之诰
【出处】《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解读】仲虺之诰解决了商汤最顶心的问题,即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合理的制度、上天的意旨、人民的支持,而不是交接的手续。
【链接】仲虺之诰
26
伊尹辅政
【出处】《史记•殷本纪》
【解读】历经五朝、辅政三代四朝的伊尹树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臣形象,对商王朝的建立、巩固和繁荣,立下不朽功勋。但《《竹书纪年》认为是伊尹废太甲篡位,后太甲潜出桐宫杀伊尹,夺回了王位。
【链接】伊尹辅政
27
商容辞三公
【出处】《韩诗外传》
【解读】商容为帝辛时贤人,欲感化其而不能,去隐。及武王克殷,欲以商容为三公,他固辞不受。于是周武王旌表商容闾里,以显彰其功德。
【链接】商容辞三公
28
帝乙归妹
【出处】《周易•归妹》
【典故】商王文丁杀了周族首领季历以后,商周关系恶化。帝乙为了避免东西两方同时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杀季历而紧张的商周关系,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矛盾,稳定全局。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史称“帝乙归妹”。
【链接】帝乙归妹
29
比干剖心
【出处】《史记•殷本纪》
【寓意】后以“比干剖心”比喻统治者无道,残害忠良。
【链接】比干剖心
30
负鼎之愿
【出处】《史记•殷本纪》
【寓意】后以“负鼎之愿”希图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链接】负鼎之愿
31
克宽克仁
【出处】《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解读】文中商的左相仲虺称赞成汤能够行宽宏仁爱之德政,彰明大信于天下万民。也是要告诫为政者要待己从严,不近声色,不聚钱财,勇于改正过错。待人则要按德行高低任以官职,按功劳大小给予奖赏;用人则要深信不疑,以便他们能大胆开展工作。
【链接】克宽克仁
32
简贤附势
【出处】《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释义】轻视贤良,依附权势。
【链接】简贤附势
33
商汤问棘
【出处】《庄子•内篇•逍遥游》
【解读】棘以鲲鹏的故事劝解商汤,不要做那目光短浅的燕雀,要做那拥有远大梦想的鲲鹏。
【链接】商汤问棘
34
商汤见伊尹
【出处】《墨子•贵义》
【解读】商汤是商朝的创建者,伊尹是商初大臣。起初,伊尹作为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辅佐商汤,助他成就了一代伟业。
【链接】商汤见伊尹
35
停贡试桀
【解读】商汤王在伊尹的谋划下,积极准备灭夏。为了试探桀的实力,伊尹建议停止朝贡夏朝,汤王听取了伊尹的建议。夏桀便命令九夷族发兵征讨商,这说明桀还能调动九夷族的兵力。不等九夷族发兵,汤王就马上派伊尹向桀请罪,并恢复向夏桀的进贡。
【链接】停贡试桀
36
面盆省身
【解读】商汤王在自己的洗脸盆上刻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几个字,以便每天都能看见,用以勉励自己。苟日新就是说:每天都要自我省察,回光返照,反求诸己,问一问自己有没有害处,有没有益处。我这一天做的是善事多,还是恶事多?日日新就是说:我不单只有一天这样做,我天天都要这样做。又日新,我要警醒自己,每天不忘检讨做过的功与过。
【链接】面盆省身
37
行教美俗
【解读】商汤王用“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德政来感化教导百姓,令人心淳朴,移风易俗,大家都互相揖让,不争不贪,也无所求,他令这种教化大兴起来。
【链接】行教美俗
38
玄鸟生商
【出处】《诗经•商颂•玄鸟》
【解读】本文是对商契的出生记载,是一段美丽的神话故事。由此可以看出,契是商族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第一位男性首领。
【链接】玄鸟生商
39
葛伯仇饷
【出处】①《孟子•滕文公》;②《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解读】葛伯是夏朝时葛国国君。夏末,商汤居亳,与葛国相邻。商汤以葛伯不祭祖神、冤杀儿童为名,伐灭葛国,自此开始灭夏战争。
【链接】葛伯仇饷
40
成汤放桀
【出处】①《尚书•商书•仲虺之诰》;②《史记•夏本纪》;③《德育课本•二十四耻》
【解读】商汤誓师带兵去攻打鸣条,把夏桀流放到南巢。汤王既然流放了夏桀,自己以为这桩事未免有伤德性,很为惭愧,说道:“我恐怕后世的人,把我当做话柄。”于是仲虺就做一篇诰文来劝导他。
【链接】成汤放桀
41
解网施仁
【出处】《史记•殷本纪》
【寓意】同“网开三面”,意思是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链接】解网施仁
42
说感武丁
【出处】①《千字文》;②《史记•殷本纪》
【解读】傅悦是继伊尹之后,商朝第二位奴隶出身的贤臣。傅说是古代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出身奴隶,曾在傅岩山一带劳动,因发明了"版筑法"(干打垒筑墙)而闻名遐迩。
【链接】说感武丁
43
牝鸡司晨
【出处】《尚书•牧誓》
【寓意】牝鸡,雌鸡;司,掌管;晨,早上;司晨,报晓。雌鸡像雄鸡那样鸣啼,指母鸡报晓。牝鸡司晨是生物的性变异现象,但旧时用来比喻女人篡权乱世,人们认为此是凶祸之兆。
【链接】牝鸡司晨
44
不食周粟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
【寓意】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链接】不食周粟
45
傅说版筑
【出处】①《古文尚书•说命》;②《孟子•告子下》;③《史记•殷本纪》
【寓意】比喻有才之士隐居乡野,衍生出“版筑士”来比喻那些为生活做过苦役,却十分有才能的人。
【链接】傅说版筑
46
囚禁西伯
【出处】《史记•周本纪》
【解读】崇侯虎有先见之明,其察觉西伯姬昌暗中行善积德以收买人心,遂向帝辛举报。帝辛纳其言并囚禁西伯于羑里,但西伯有忠诚之士采买美女及各种珍奇之物通过宠臣费仲献给帝辛,帝辛得之心喜,遂放虎归山。
【链接】囚禁西伯
47
肉袒面缚
【出处】《史记•宋微子世家》
【解读】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肉体。面缚:把手捆绑在背后,面向前。此典指周武王伐纣灭殷,微子投降请罪。后以此典作为亡国君主投降请罪的一种仪式。
【链接】肉袒面缚
48
箕子明夷
【出处】《周易•明夷》
【典故】箕子接近至帝辛时,无法逃避,只好把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隐藏起来,佯狂以自晦其明,这样才免去了杀身之祸。帝辛覆灭后,武王访箕子,箕子才再度显现其才智,授武王以《洪范·九畴》,这好象晚上太阳被地球遮掩,把光明藏起来,等到白天地球绕过太阳,为保证天在东方得以再显光明之象一样,故曰箕子明夷。
【链接】箕子明夷
49
商末三仁
【出处】《论语•微子》
【解读】商末三仁,也称商末三贤、殷末三仁、殷末三贤,指的是微子、箕子、比干,他们在商朝末年齐名。
【链接】商末三仁
50
箕子朝鲜
【出处】①《尚书•大传•周传•洪范》;②《史记•周本纪》
【解读】周武王灭商之后,帝辛的叔父箕子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史称“箕子王朝”、“箕子朝鲜”。
【链接】箕子朝鲜
51
高宗伐鬼方
【出处】《易•既济》
【解读】此次战争因商王朝与外族扩张势力的矛盾冲突而引发,征伐对象除下旨外,还有土方和鬼方,其中以对鬼方作战为主,战事持续达三年之久,堪称为商代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通过此次战争不仅平靖了边患,而且扩大了势力范围。
【链接】高宗伐鬼方
52
帝辛伐东夷
【出处】①《左传•昭公四年》;②《左传•昭公十一年》
【解读】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
【链接】帝辛伐东夷
53
王亥服牛
【出处】《世本•作篇》
【解读】王亥把牛便被驯服了,并能代替马拉车、驮物,这一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商部落的人们便在王亥的带领下,赶着牛车运载物品,到各部落进行交易。
【链接】王亥服牛
54
相土乘马
【出处】①《世本•作篇》;②《竹书纪年》
【解读】相土作为中国的第一位驯兽师,他不仅为中国畜牧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而且所率的商族氏族部落武力也是比较强盛的。其乘夏王相失位,对东方无力控制之机,迅速扩展商族人的势力。
【链接】相土乘马
55
西伯戡黎
【出处】《尚书•商书•西伯戡黎》
【解读】黎是商王朝的属国,在今天山西长治境内。当周文王战胜黎国之后,商朝贤臣祖伊为商朝安危担忧,遂向帝辛进谏,规劝他改弦更张,但遭到了帝辛的拒绝。
【链接】西伯戡黎
56
商星来历
【出处】《左传》
【解读】本文介绍了“商星”名字的来历。
【链接】商星来历
57
参商离别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
【寓意】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亲友隔绝,不能相见、有差别;有距离。
【链接】参商离别
58
火神崇拜
【出处】①《左传•昭公元年》;②《国语•晋语四》;③《左传•襄公九年》
【解读】商契还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所以无论是商人的后裔或其他地方的人都对他非常崇敬,并把他作为神来崇拜。
【链接】火神崇拜
59
庖人制汤
【解读】商王朝的第一位宰相伊尹原是有莘氏的奴隶,汤王与有莘氏通婚,伊尹作为陪嫁奴隶给汤王做“庖人”(厨师)。他所烹制的汤液,医治好了汤王的疾病,受到汤王的赏识。
【链接】庖人制汤
60
仲丁征蓝夷
【出处】①《后汉书•东夷传》;②《竹书纪年》
【解读】仲丁在位时,东南方的夷族兴起,蓝夷进攻商朝,仲丁出兵击退蓝夷。但仲丁本身的势力受到重创,可以说蓝夷之战是造成九世之乱的开始。
【链接】仲丁征蓝夷
61
财神比干
【典故】比干是商朝帝辛的叔父,为人忠耿正直,常常直言劝谏帝辛。民间流传着这种说法:比干怒视帝辛,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虽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送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向,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民爱戴、称赞。于是人们就把比干这位位童叟无欺的正派君子,当作财神。
【链接】财神比干
62
文丁杀季历
【出处】《竹书纪年》
【典故】商朝中后期,诸侯国——周慢慢强大起来。商王文丁看到周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非常的害怕,于是想要遏制周的发展。有一次,季历来朝献上俘虏并且汇报战况后,文丁突然下令囚禁了他,罪名是季历杀死了武乙。被软禁的季历一气之下就绝食抗争,最后死在商都,季历的死是文丁造成的,因此古书说“太丁杀季历”。
【链接】文丁杀季历
63
“红盖头”的来历
【解读】帝辛有个皇叔叫闻仲,此人勇冠三军,但他却太惧内。有一次,帝辛看到皇叔半跪在老婆面前请安,十分震怒,于是命令武士们立即拿过三尺白绫,往脖颈上一堵,一时鲜血染红了白绫。帝辛大声说道:“就以这红绫为戒,女人不得虐待丈夫!今后女孩出嫁那天,头上还要蒙块大红布,记着这一教训,好好地侍奉丈夫!”
【链接】“红盖头”的来历
64
羑里之囚
【出处】《史记•周本纪》
【解读】本文讲的是商代末年帝辛听信谮言,将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囚于羑里的故事。
【链接】羑里之囚
65
商倾妲己
【出处】①宋•董颖《薄媚》;②《史记》
【解读】妲己,商王帝辛之妃,有苏氏女,姓妲名己。传说妲己貌美,帝辛为其所惑,淫乱不止,终致国家倾覆。后因用为女色祸国的典故。
【链接】商倾妲己
66
祖乙迁耿
【出处】《尚书•商书•祖乙》
【解读】祖乙是商朝第十三任帝王,在位19年去世,庙号中宗。祖乙在位时期,曾三次迁都,本文讲的是其将都城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迁耿(今山西省河津市) 。
【链接】祖乙迁耿
67
祖乙迁邢
【出处】《竹书纪年》
【解读】祖乙二年,由于河患,将耿都冲毁。祖乙又找来了当时最有名望的巫贤,称巫贤懂得天地和人的沟通,是神的使者,让他去勘察地貌,选择最好的地方。巫贤选中了黄河中下游分界处拐弯地邢丘,于是祖乙再次迁都。
【链接】祖乙迁邢
68
伐有易之战
【出处】《竹书纪年》
【解读】商部落首领王亥到有易氏部落交易时,被有易氏首领谋害。王亥之弟王恒继承首领之位,接受了有易氏的礼物,因此没有为兄长报仇。但王亥之子上甲微调查了父亲的死因,并借来军队向有易氏发起复仇之战,即伐有易之战。
【链接】伐有易之战
69
上甲微创建禓五祀
【出处】《世本》
【解读】上甲微是商族历史上一位重要的领袖,消灭了有易国,替父报了仇,为商争了光。为祭祀亡父又创建了“禓五祀”之礼。
【链接】上甲微创建禓五祀
70
龙鱼腾邢
【典故】商祖乙元年,在邢台古地,发现一条龙鱼。众臣报请祖乙。认为邢台必将成为龙腾之地,于是迁都邢台。因风水大臣说:龙在则兴,龙亡则水淹。结果在“龙鱼”死后,邢台被水淹没,祖乙再次迁走。
【链接】龙鱼腾邢
71
万年历的由来
【典故】万年历的名称来源于商朝一位名叫万年的人,他就是这部历法的编撰者。为纪念他的功绩便将这部历法命名为“万年历”。
【链接】万年历的由来
72
商侯冥治水
【出处】①《国语·鲁语上》;②《竹书纪年》
【典故】冥,子姓,是商族部落第六任首领。冥自从做了夏朝的水正以后,勤勤恳恳地从事治水。自少康中期到他儿子帝杼即位后的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冥身先士卒,任劳任怨,率领黄河沿岸的人民将水患消除,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链接】商侯冥治水
73
女将军妇好
【典故】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为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链接】女将军妇好
74
妇好伐羌
【典故】妇好为商高宗武丁之妻,曾多次征兵亲率出征羌、夷、土方等部落。商王曾经征妇好所属的3000人马及其他士兵1万人,命他们去征伐商王朝的宿敌羌国。在这场征战中,武丁的心腹爱将禽、羽等都归妇好率领,那一仗打下来,羌人势力被大大削弱,商之西境得以安定,妇好也因功勋卓著而深得武丁、群臣及国民的爱戴。
【链接】妇好伐羌
75
一片甲骨惊世界
【典故】讲述了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的过程。至此之后,王懿荣就成了甲骨文发现第一人,也成了“甲骨文之父”。
【链接】一片甲骨惊世界
76
汤伐昆吾
【典故】商汤一边用更多的贡品麻痹夏桀,一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顾国和韦国,愤怒的昆吾国国君牟卢暗自准备讨伐商国。夏桀二十四年,打算借道黎国攻打商国,然而昆吾国军队遭到了黎国都城军民的顽强抵抗,商汤趁机攻占昆吾都城,并灭其国。
【链接】汤伐昆吾
77
商汤起兵
【典故】夏桀二十二年,夏桀为了遏制商汤西进的步伐,把汤囚禁在了夏台。伊尹和仲虺斡旋下,汤被囚禁两年后得以释放。商汤一面更多地向夏桀进贡,表达衷心,一面积蓄力量,夏桀给与其讨伐诸侯方国的权力,于是开始率领了各方国的联合军队开始征伐。
【链接】商汤起兵
78
太戊中兴
【典故】太戊,商朝第九位君主,庙号中宗。在太戊的励精图治下,本来开始衰落的商王朝又得以复兴。
【链接】太戊中兴
79
南庚迁奄
【出处】《古本竹书纪年》
【典故】商顷王南庚,商朝第十八任君主。继位三年,为了摆脱商王室反对派的势力,他决定迁都到奄。
【链接】南庚迁奄
80
沃丁续德
【典故】沃丁,商朝第五任君主。他在位期间,继续沿用商汤的祖制,才让商的国力日益增强,老百姓休养生息,经济也得到了稳步发展。
【链接】沃丁续德
81
商岩调羹
【典故】商王武丁在傅岩访得傅说,命其为相,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之语。
【链接】商岩调羹
82
商受斮涉
【典故】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即商受,历史上说他是著名的暴君。传说,商帝辛见冬月的早晨有人涉水,于是下令斩其小腿,看它为什么可以耐寒。
【链接】商受斮涉
83
胶鬲探周
【典故】武王伐商时,周人出兵被帝辛发觉,于是帝辛命胶鬲前去探查周人动向。胶鬲拜见武王说:“西伯侯要去哪里?”武王回道:“我要去商的都城。”又问“何时到达?”回复:“甲子日到达。”于是胶鬲回去复命。当时天降大雨,武王担心如果甲子日未到达,胶鬲就会因欺君之罪被杀,于是坚持命令军队疾行。
【链接】胶鬲探周
84
作威作福
【典故】武王伐商后,慕箕子之名,派召公释放了箕子,并向他询问治国安邦之道。箕子总结出上天规定的九条治国常理,其中第六条是用三种德行治理臣民,并指出只有君王才能作福作威,臣子不能。后来引用时常用作威作福泛指凭借职位,妄自尊大,滥用权势。
【链接】作威作福
85
前徒倒戈
【典故】牧野之战前,商王帝辛忽然听到周武王进攻的消息,慌了手脚,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可,前锋部队等战斗一打响,就倒转矛头,反戈一击,商军大败,血流成河。
【链接】前徒倒戈
86
托梁换柱
【典故】传说,商帝辛在年轻时力大无穷,能够徒手杀死虎豹。在一次宫殿议事时,宫殿的柱子突然断裂,横梁砸了下来,所有人都被吓呆了。这时,还是王子的帝辛冲上去,托住了横梁,并让人换了一根柱子,从而保住了大家的性命。这一举动不仅确立了他在父亲帝乙心目中的地位,还使他最终成为太子。
【链接】托梁换柱
87
商伯盗火
【典故】又称阏伯盗火。阏伯(商契)原先是天上管火的火神。他听说凡间没火,就往人间扔火种,可扔了几次都没落到地上就灭了。这事叫老天爷知道了,说商伯犯了天规,把他贬到了凡间。商伯从天上下凡的时候,找到一根蒿草绳,偷偷点着火,藏到衣裳下面,把火种带到了凡间。
【链接】商伯盗火
88
商汤王与钙果(欧李)的传说
【典故】传说,在我国河东大地(现山西晋南)汤王山一带还是荒山野岭,汤王率领百姓披荆斩棘,垦荒种地。有一次敌人来袭,汤王没有突围出去,劝百姓各奔前程,百姓痛哭流涕不忍离去。后来部下来报,说发现满山遍野长满一串串的红果子,吃了精神百倍。汤王听了,不由长叹:“这是天催我伐桀啊!我哪能违天意而不从呢!”于是命兵士采摘,熬制膏汤,并连夜起兵一举灭掉了夏桀。
【链接】商汤王与钙果(欧李)的传说
89
不可向迩
【典故】商朝时期,盘庚上台后迁都到殷,王公大臣强烈反对,并在私下议论,盘庚十分生气,就召集他们当面训斥,说他们互相勾结,用没有根据的胡言乱语来吓唬和煽动民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1
长按识别二维码
管理员:商春锋
微信:scf0412
邮箱:scf052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