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番客”传奇!靠“四把刀”漂洋过海,参与诺曼底登陆……

美食   2024-12-13 17:23   福建  



在闽江入海口南岸

江水和海潮相互交涌

有一个叫“猴屿”的乡村

这里孕育了一批

敢打敢拼的“番客”

……















猴屿乡地处长乐区北端,在闽江口南岸,这里与五虎礁并称闽江两大咽喉要塞。“一江两喉”的江湖地位,造就了此地历史上文化与商业的港埠重镇的地位,也孕育了一大批敢闯敢拼的海外侨胞:猴屿乡总人口3.8万人,其中海外侨胞3.3万人。




猴屿人漂洋出海当“番客”
靠“四把刀”起家创业


俯瞰猴屿村。资料图。


长乐猴屿的华侨源头可追溯至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必经之路,也是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印尼爪哇岛三宝垄“三保大人庙”的左侧,有一座“长乐亭”,就是当年随郑和下西洋的猴屿人参与建造的。

小小猴屿,大大世界。出海闯荡的基因,融进了猴屿人的血脉里。民国初期,许多猴屿乡民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掀起远涉重洋闯荡的浪潮;改革开放后,更多的猴屿人沿江向海,走向世界,在异国他乡开创出各自的事业。

一代代猴屿人漂洋过海当“番客”(过去通常称外国为“番”,所以猴屿人称海外侨胞为“番客”),任劳任怨且吃苦耐劳的他们依靠手中的“四把刀”(剪刀、理发刀、菜刀、瓦刀)白手起家,辛勤拼搏,逐渐在裁缝、餐饮、理发、建筑等行业扎根并发展壮大,书写了猴屿华侨的艰辛创业史。


位于闽江入海口南岸的侨乡猴屿全景 (来源:东南网 资料图)


“侨后代”走上知识致富新时代
“四把刀”变“三师”“三家”


猴屿海外侨胞,格外重视教育,仅仅猴屿张村就相继走出51位常春藤名校人才,其中18人是哈佛大学博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旅居美国的张见銮,其3个儿子于1979年至1982年期间先后被哈佛大学录取,3个儿媳中的2个毕业于哈佛大学,另一个也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十足的学霸之家。

发奋读书的猴屿“侨三代”“侨四代”,走上了知识致富的新时代,如今海外猴屿人的职业体系已逐渐从“四把刀”向“三师”(医师、律师、工程师)和“三家”(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转变。

千帆过尽,唯剩乡愁。远在海外的猴屿侨胞,虽无法时常回家乡,却仍然会选择在村里起厝建房,或慷慨捐赠为家乡修路建楼……


华侨书院大门。林振寿 摄


“番客”杰出代表郑孝成
参与诺曼底登陆获战功勋章

一代又一代猴屿“番客”,书写了与时代风云际会的种种传奇故事,郑孝成、郑忠财父子是其中的翘楚。郑孝成是猴屿乡亲赴美打拼的领路人,郑忠财是热心家乡公益的“大当家”。

郑孝成1896年出生于猴屿乡猴屿村,21岁时赴新加坡谋生,在当地货轮上从事海员营生。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后,郑孝成所在的货轮被美国海军征用,并参与诺曼底登陆战的运输工作。


刘磊/摄


在船沉人亡比例很高的诺曼底登陆战中,郑孝成凭借20多年的海上航行经验,出色地完成了海上运输作战任务,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获得诺曼底登陆战功勋章。


郑孝成的儿子郑忠财。(资料图)


树高千尺不忘根
他们积极支援家乡建设


1946年,郑孝成重建家乡祖屋,并在移民美国不久后将9名亲属带去美国打拼。这些亲属在当地站稳脚跟后,带动更多的猴屿人前往美国奋斗创业。

郑孝成的儿子郑忠财1930年生于猴屿村,1954年移居香港,20世纪70年代移民美国,先后开办福乐塑料有限公司、福建南方房地产有限公司、福州聚兴服装有限公司等。事业成功之后他不忘回报家乡,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竭诚捐助和推动猴屿村的各项公益事业。1984年回国探亲时,郑忠财带头并发动海外乡亲捐建猴屿华侨小学、幼儿园。此后,他又独资在村中建造聚馨亭、环村水泥路、山溪石板路等,被公认为猴屿公益事业的“大当家”。


长乐猴屿乡居风貌。


树高千尺不忘根。在郑忠财等爱国爱乡侨胞的带动下,数不胜数的猴屿侨胞积极支援家乡建设,猴屿村小到路旁的一条石凳,大到村民共享的文化宫等,都是由海外侨胞捐建的。


闲置祖宅活化利用
侨屋焕新放光彩


而今,据统计,猴屿乡侨胞房屋有3756栋,闲置房屋占50%左右。这些房屋年久失修,后经活化利用,这些侨屋焕然一新。


长乐猴屿乡居风貌


村民们将房屋出租,更有甚者将祖宅免费提供,为猴屿乡公益事业发展注入活力。其中,郑忠财于2016年率先腾出旧居(含郑孝成故居在内),免费提供给村里使用。猴屿乡对房屋进行了修缮,在保留原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同时,将其打造成富有特色的华侨书院和党侨同心馆。


郑孝成故居活化利用为华侨书院。林振寿 摄


郑孝成故居为一进二层式楼房,面阔四扇三间,中堂有人物、花卉、动物等彩绘、雕刻装饰,颇具明清时代中国南方古典宅院特色,现活化利用为华侨书院。

穿过华侨书院的那扇红砖拱门,犹如一脚踏入了那个久远的海外拼搏年代。只见古厝里保留着老式传统建筑结构,屋内陈列着充满时代烙印的桌椅床柜、古玩摆件,每一个珍贵藏品都在无声诉说着海外侨胞那份炽热的思乡情怀。


华侨书院二楼。林振寿 摄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猴屿侨胞开始将闲置的房屋低价或无偿提供给乡政府,由乡政府统一进行活化利用。目前,猴屿乡已租赁华侨闲置房屋62栋,先后建成番客文化街区、番客文化中心、忠义馆、家风馆、廉吏馆等华侨文化特色载体,赋予侨屋全新的生命力。

从“61、38、99”
“1、2、66”的蓝图变迁


猴屿的侨胞爱国爱乡,不遗余力支持家乡发展,猴屿也全力以赴,凝聚侨心侨智侨力,谋划乡村振兴蓝图。


党侨同心馆。林振寿 摄


在过去,人们形容侨乡用的是几个数字——“61、38、99”。意即这些地方,大部分青壮年都漂洋出海谋生计,留守“空心村”的只有“61”——孩子、“38”——妇女、“99”——老人。如今的猴屿,“61、38、99”也已被另一组被赋予时代意义的新数字“1、2、66”所取代。

这是一种发展模式的精炼概括:“1”即确定“最有文化的爱国侨乡”定位;“2”是坚持动态显活力和静态树标杆两条发展主线;“66”即打造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6大品牌,打造侨乡拼搏文化、爱国爱乡文化等6张名片。


长乐侨批文化街区。长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果从猴屿文化宫附近的入口进村,路上会经过猴屿幸福院和番客记忆馆,最后到达“番客文化一条街”。短短的村中行,除了让人直观感受“侨”给猴屿村带来的变化之外,番客记忆馆也是一处可以让人深度了解侨文化的地方。

近年来,猴屿乡陆续与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博思软件合作,开发旅游线路,举办旅游活动,成功探索出猴屿乡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创新路径。2023年,福建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正式发布了全省首批重点影视外景拍摄基地,猴屿乡5个景点入选。猴屿乡成为福建侨文化的“天然摄影棚”。


长乐猴屿乡“猴屿号”绿皮火车吸引游客打卡。资料图


猴屿洞天岩、网红绿皮火车、党侨同心馆、华侨书院、番客文化街、阔野农场、象屿1978博锋国防研学基地……老牌地标搭配“新晋网红”,猴屿乡深入挖掘侨资源,实现了从“点上开花”到“串珠成链”的乡村振兴发展轨迹。

在这里,你能寻觅到那份最真挚、最动人的赤子情怀,而这,正是猴屿乡最珍贵的财富。




来源:最美长乐

编辑 刘晨璐 实习编辑 黄雅聪

审核 陈鸰燕

监制 王国标 陈棋祥

你的赞是我们用心运营的最大动力!

免责声明

我们重在分享,音频和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掌上长乐
长乐人指尖上的微生活!投稿邮箱:ZSCL0591@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