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里
一股暖流正悄然汇聚
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如约而至
如同一场春风
吹散了冬日的寒意
图为大会举办地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装扮一新迎盛会。(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来自五湖四海、37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嘉宾
带着对故土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憧憬
跨越山海而来
共赴这场智慧与梦想的盛会
图为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正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厄温·内尔(Erwin Neher)教授在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所言,华侨就像璀璨的星星,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在世界舞台上编织出绚丽多彩的画面,他们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
图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厄温·内尔(Erwin Neher)教授在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上发言。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科技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各国科学家应该积极沟通、扩大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厄温·内尔(Erwin Neher)教授如是说。
中国有6000多万海外侨胞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工作和生活。他们心怀家国,以梦为马,演绎着家国情怀的壮丽史诗,书写着属于华侨华人的传奇。时光流转至2023年12月20日,由中国侨联、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在福建福州开幕。
图为12月1日拍摄的福州五四北生活区。(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为何选择在福建福州?福建是全国重点侨乡,全省约2000万海外侨胞分布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地福州,有460多万榕籍乡亲分布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归侨侨眷有200万人左右,侨力资源雄厚。
12月16日至18日,围绕“创新谋发展,侨智创未来”年度主题展开的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在福建福州等地举行,吸引了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海内外嘉宾与会。大会设置了“1+1+4”活动体系共19场活动,聚焦政策发布、互动交流、成果展示、对接服务四大平台定位,邀请全球“高、精、尖、特”人才参与,创新打造揭榜挂帅系列活动和“汇侨引智”“汇侨话智”“汇侨展智”“汇侨育智”四大主题板块;通过政策解读、技术需求发布、产学研合作签约等形式,搭建开放包容、高效协同、永不落幕的交流平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侨智力量。
大会共收集到1312条项目线索、4315条高层次就业需求;政策推介13场,成果发布183个;达成科技合作项目(意向)162项、总金额49.615亿元,306名高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引进和就业意向,其中签约229人。
“通过中国侨智发展大会这一平台,可以充分展现侨胞的聪明才智,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原院长、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林瑞超说,这里的聪明才智不仅涵盖了智力方面的优势,也包含了经济、人文等多领域的贡献。短短三天,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专家学者,海外高层次人才、侨领,海外重点科技社团、校友会,高科技园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等齐聚福州。
图为丝路侨智汇——“一带一路”人才发展对话会上开展的嘉宾对话环节。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曙光表示,海外高层次人才,对中国经济现代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与国际科技创新前沿的对接非常重要。图为与会嘉宾参观低空经济成果展。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李曙光是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该委员会有近百名专家出席大会,涉及云计算、电子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元宇宙、无人驾驶等领域。李曙光说,“这批专家展示最新成果,带来项目,进行交流合作,形成集成效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主任、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徐向英是在医疗领域深耕40多年的著名专家。6年前,她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为肿瘤放疗科的开创者,填补了该院的学科空白,学科发展迅速成华南的业内标杆。徐向英发现,华侨华人对于中国的发展是重要的人才储备。于是,她常常通过留学生群、省市侨联及新侨联谊会等平台向海外侨胞讲述中国的发展变化。她说,华侨华人要跟上祖(籍)国发展的步伐,在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献计出力。“希望越来越多有能力的专业人才回国,跟我们共同研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加强科研转化,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2024年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年度交流活动福州举行。中新社记者 李南轩 摄
“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体现中国的提升飞跃。”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认为,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的举办因应了各行各业发展对科技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国际管理人才的需要。在他看来,中国不仅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需要大量人才;“糖果大王”卖遍全球,奶茶、快餐走遍世界各地,这些行业也需要懂得国际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的管理人才,这也是引“智”的一部分。中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前往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时,可以依靠华侨华人作为桥梁,与当地企业实现利益共享、合作共赢。
图为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新质生产力“青蓝接力”主题会现场。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海内外侨界人才与技术供需对接专场活动、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新质生产力“青蓝接力”主题会、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智”在必行——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对接会等活动先后在福州举行。作为配套活动,首届“福聚英才”全球创业大赛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通过线上平台申报及线下点对点的对接宣传,共有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个项目参与角逐,其中136个为海外知名高校和院所的硕博人才项目。“95后”参赛选手赵泽夫领衔的集成电路处理技术项目获得首届“福聚英才”全球创业大赛的二等奖。他介绍,此项目在福州已与一些机构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图为“侨智汇”人才、项目、资本、服务精准对接活动。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依托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由中共福州市委人才办主办的“侨智汇”人才、项目、资本、服务精准对接活动上,十余位来自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的学子,先后到福建师范大学人事处工作人员所在的展位前,询问待遇事宜并领取招聘简章。中文尚不流利的马来西亚人林德征,用英语咨询多所高校的招聘信息。这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博士生祖籍福建,此次招聘对他而言,是回乡溯源、追寻根脉的好机会。他表示,尽管选择很多,但他会倾心一所“能推动职业生涯向前迈进”的福建高校执教。
图为海外留学生在了解福建高校招聘信息。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正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认识福建的“侨”梁。
当下,福建制造遍布五洲。全球每3块汽车玻璃就有1块来自福建;每5双运动鞋就有1双“福建造”;国内近一半的锦纶、1/4的鞋服产自福建。福建省宁德市的上汽宁德基地总装车间里,一辆辆整车即将出厂。中新社记者 李南轩 摄
福建有一批新材料、新产品领跑全球,己内酰胺、不锈钢、钨钼等产量世界第一,动力电池、显示器、珠光材料等一批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福安的不锈钢、蕉城的锂电池、福清的汽车玻璃、长乐的纺织化纤、海沧的生物医药、德化的陶瓷工艺、光泽的圣农肉鸡、武平的新型显示、长汀的稀土深加工、荔城的休闲鞋、邵武的氟化工等都成了福建省县域产业“金名片”。在如此背景下,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的举办,更是吸引了华侨华人的目光。
图为侨智汇成果展区展示的侨批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张弛在海内外侨界人才与技术供需对接专场活动上发出号召,拥有跨文化视野、具备国际化资源、有着深厚的学术和技术积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应持续关注并参与福建的建设与发展。“这是我第二次来福州参加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我深深感受到,福州的后发力很强,在很多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新西兰中国工商理事会联席主席、新西兰亚太投资贸易集团董事长齐慧芳如是感慨道。作为海外侨胞的新生力量,华侨华人新生代正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推动经贸往来、促进技术合作、扩大海内外友好交流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12月16日,作为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配套活动之一,“侨见福州、童绘未来”——海外华裔青少年“印象·福州”大赛历届作品回顾展在福州开展。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去年举行的第一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发布了华侨华人新生代《福州宣言》,依托侨智发展大会平台,更加广泛联系、团结、服务海内外华侨华人新生代。而在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上,福州市更是发布了给予海外高校毕业生落地补助等“海外高层次人才招引九条举措”,吸引国际人才来榕、留榕。作为归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指出,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已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基石。侨智大会不仅能分享侨界的智慧与经验,还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11月30日拍摄的福州晋安湖公园。(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现今,参会的华侨华人普遍认为,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认识福建的独特窗口。在中国这片充满机遇与梦想的热土上
每一份侨智的汇聚
都是对故土深情的回馈
让我们携手并进
在侨智的璀璨星河中
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编辑 何乐玲 实习编辑 吴佟
审核 陈鸰燕
监制 王国标 陈棋祥
我们重在分享,音频和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