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播预约 | 赵墨佳古筝博士毕业音乐会——当代筝乐作品专场

教育   2025-01-03 10:00   江苏  






1月5日(周日)19:30
抖音、视频号双平台同步播出
关注【中国古筝网】/【国筝APP】
准时收看本场音乐会

曲目单


《粉墨》

作曲:赵墨佳

古筝:赵墨佳

廿一筝团:林昕悦 高逸书 殷敬宜 金潇易

打击乐:李承颖


《姑苏城》

作曲:李渊清

古筝:赵墨佳  钢琴:李渊清


《越人歌》

作曲:赵墨佳

古筝:赵墨佳  钢琴:李渊清  打击乐:李承颖


《云游不羡仙乡》

作曲:李玥锦

古筝:赵墨佳  钢琴:李渊清  打击乐:李承颖                                        

《易》

作曲:陈哲

古筝:赵墨佳  钢琴:李渊清


《惜红》(首演)

作曲:周嘉颖

古筝:赵墨佳  指挥:王刘钰涵  钢琴:李渊清  

一提琴:高胜寒  二提琴:满家豪  中提琴:赵婕婉

大提琴:王俊凯  贝斯:张凯旋




视频号预约


粉墨登场,山水行吟

赵墨佳古筝博士毕业音乐会

——当代筝乐作品专场

         
           

 

     

文/熊曼谕 图/卡卡

     

   

冬日的上海,寒意渐起,然而音乐的暖流却悄然涌动。2024年12月23日晚19点30分,上海音乐学院首位古筝博士生赵墨佳迎来了她的毕业音乐会“当代筝乐作品专场”。

回顾赵墨佳的艺术之路,在导师王蔚教授的悉心教导下,她自2017年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最高奖以来,不断求索追求卓越。她作为首位由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本、硕、博体系培养的古筝专业学生,在艺术实践与学术研究中持续深耕。博士在读期间,赵墨佳通过举办一系列兼具艺术水准与学术价值的音乐会,展现了对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的传承与创新。从年初的传统筝乐作品音乐会《茫茫九派,弦歌不辍》,以九大筝乐流派的经典之作致敬传统;到年中的学术讲演音乐会《当代七声弦制筝乐的语汇探索与表达》,深入探索不同弦制古筝在当代语境下的语言与表现力;再到年末聚焦现当代创作作品的毕业音乐会,每一步都显示出她对古筝多维度的深刻理解。

秉持着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的教学传统与培养方案,博士的第三场学位音乐会以现当代或新创作作品为主,至少包含一首大型协奏曲新作。因此,当晚音乐会的六首作品不仅包含赵墨佳本人创作的两首原创作品《粉墨》《越人歌》,还首演一首委约创作的古筝协奏曲《惜红》。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体会到青年作曲家、演奏家如何在传承中创新,赋予古筝以新的当代声音。

余光中先生曾在《莲的联想》中说:“有深厚‘古典’背景的‘现代’,和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一样,往往加倍的繁复而具有弹性。”赵墨佳与导师王蔚教授精心挑选的六首作品,贯穿了传统戏曲、水乡越地、云境与心境,呈现了一场古筝的多维叙事之旅,展示了当代筝曲的多样面貌——或灵动,或深沉;或古典,或先锋,勾勒出了古筝的当代美学与魅力。

赵墨佳与导师王蔚教授
‍‍‍‍‍‍‍‍‍‍‍‍‍‍‍‍‍

 


         

         

戏曲中的筝


         

         

   

 


     

     

     
戏曲元素自古以来便是传统音乐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浓厚的叙事张力和韵律之美,为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与可能性。

本场音乐会的第一首作品,便是由赵墨佳本人创作的古筝重奏作品《粉墨》。由赵墨佳携廿一筝团的四位青年演奏家林昕悦、高逸书、殷敬宜、金潇易与打击乐李承颖、朱晛共同呈现。

廿一筝团是由王蔚教授创建的一支专业古筝乐团,其成员全部来自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本科、研究生及博士生的古筝专业优秀学生。在《粉墨》的演绎中,廿一筝团的青年演奏家们展现出深厚的演奏功底与成熟的重奏意识,将古筝重奏的和鸣之美与个性化表达巧妙融合,展现了这首作品的独特韵味。

乐曲伊始,便是四架协奏筝紧锣密鼓的敲击和片段式的俏皮旋律,犹如戏台上的帷幕缓缓拉开。随后五架筝齐奏,粉墨登场。在古筝多层重叠、飞速倾泻的快速指序中,一场场剧目徐徐展开,唱尽了帝王将相的豪迈大气,才子佳人的跌宕爱情。

而随着一曲唱毕,戏台上的喧嚣落幕,演员卸下装束,回归平凡,一段深沉的旋律袭来,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感慨,是繁华渐去的失意。主奏赵墨佳在长段摇指的旋律中奏出点状的音型,像雨滴、像泪水,也像不断闪回的画面,台前的灯光与掌声、台后的辛苦与泪滴,成就着一生,丰满了一生。在乐曲的第三段,五架筝完整地呈现出京剧西皮小开门的旋律,将听众拉回到戏台之上,再次登场,是掌声再现,是新的一幕再次开演,也是人生舞台的循环往复。这首作品不仅体现了赵墨佳的创作才华,同时显示了廿一筝团演奏家们的实力与艺术追求。

与京剧西皮旋律中的高亢激昂相对照的另一种景象,是同样取材于戏曲元素的作品《惜红》。作为本场音乐会的压轴之作,作品以古筝与室内乐的编制展现了粤剧《帝女花》中的宏伟跌宕。这首由赵墨佳委约青年作曲家周嘉颖创作的古筝协奏曲,在赵墨佳、青年指挥家王刘钰涵、艺术指导李渊清,以及乐队成员高胜寒、满家豪、赵婕婉、王俊凯、张凯旋的共同演绎下迎来当晚的高潮。

《惜红》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粤剧《帝女花》。作为粤剧舞台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讲述了明末长平公主与驸马周世显在国破家亡时的爱情悲歌。在《帝女花》中,有一段冲击力极强的高潮段落:合欢树下,张灯结彩,男女主人公身着大红喜服准备共赴黄泉,女主人公唱道经典的那一句“落花满天蔽月光”,用简单的七个字,点出了这部戏剧极具宿命感的悲剧内核。月光之下,满树的花虽美,而冷风过庭,漫天的花随风而落,漫天飞舞,无尽的悲凉与无奈。红尘挚心,生生世世。我想《惜红》也是围绕着此处展开。

作曲家周嘉颖巧妙地将广东音乐乙凡调的特征音融入作品中,古筝快板的炫技段落中借鉴了广东音乐特有的加花手法。与此同时,《惜红》的配器具有强烈的交响性,丝毫不掩盖古筝的音韵特点,使作品在现代作曲技法的叙事下传递出浓厚的传统韵味。作为一位年轻作曲家,周嘉颖并未局限于炫技的表面形式,而是深入挖掘古筝这一乐器的文化内涵,在保留粤剧文化意蕴的同时,拓展了古筝在舞台上的叙事空间。

在《惜红》的演奏中,我们可以听到赵墨佳对于传统风格的精准把握,这不仅彰显了她深厚的演奏功底,更体现了长期以来其导师王蔚教授对于传统筝乐教学的重视。在赵墨佳的诠释下,《惜红》既饱含粤剧《帝女花》的婉转与幽怨,又通过古筝的现代演奏技法以及与乐队的配合,将作品的情感层次与文化内核传递得更加富有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压轴之作《惜红》与开场曲目《粉墨》形成了遥相呼应的艺术结构。从北方京剧的激昂大气到南方粤剧的缠绵细腻,赵墨佳演绎的这两首作品不仅在地理与艺术风格上形成对照,更体现了不同戏曲文化在古筝音乐中的延展与融合。

     

   



         

一场场剧目徐徐展开。


         

五架筝齐奏,粉墨登场。


         

     

   

 


         

         

水乡里的筝


         

         


           

 


     

     

     
除了“戏曲中的筝”,赵墨佳在音乐会中还展现了另一主题“水乡里的筝”。一幅幅水墨画在清润的琴声中缓缓展开。赵墨佳通过《姑苏城》与《越人歌》两首作品将“水乡”这一意象从视觉转换为听觉,让听众仿佛穿越时空,徜徉于江南与越地的柔情与隽永之间。

如苏州园林“一步一景”的匠心设计般,《姑苏城》这首古筝与钢琴的协奏作品也呈现出极强的场景感与叙事性。作曲家李渊清怀着对故乡姑苏的深厚眷恋,以三种不同的景象为框架,将苏州城的历史与现代交织,构建出生动的音乐画卷。

第一景《千古沧浪》步入苏州的沧浪亭,作曲家以五声音阶定弦展现沧浪亭的文化厚重与历史深意。其灵感取自《孟子》“沧浪濯缨”的典故,在清澈的水中洗濯冠缨,体现超然脱俗、清雅高洁的精神境界。同时,观沧浪也是今人与古人间的遥望。在赵墨佳与艺术指导李渊清的音乐对话中,古筝的悠远与钢琴的清澈简约相互交织,犹如穿越千年历史的回响。

随着钢琴旋律的转换,我们走入第二景《七里山塘》。相较于前一段的沉稳肃静,此处节奏从 4/4 转为律动更强的 6/8 拍,赋予整个乐曲轻盈的活力。在赵墨佳的演奏中,山塘街的青石小巷、粉墙黛瓦、枕河人家变得格外鲜活,古筝的摇指仿佛是江南流水的潺潺流淌,钢琴跳跃的和弦则如粼粼波光闪耀,种种江南美景应接不暇,浮光溢彩。

然而,苏州的故事不仅仅停留于古韵深长的画面,第三景《东方之门》将目光聚焦于现代苏州的繁华与生机。在这一段落中,作曲家采用人工音阶,并融入爵士风格元素,使旋律充满了现代感和律动性。赵墨佳的演奏轻松欢快,宛如一道光亮划破古老江南的静谧,展现出东方之门在当代苏州作为城市新地标的生命力。三个段落、三处景观展现三种不同的音乐情绪,而赵墨佳的音乐表达恰如其分,层次分明,展现出她成熟的音乐驾驭能力。

如果说,《姑苏城》以三景描绘了苏州的古与今,《越人歌》则拨动了历史的轴线,将我们带入先秦时代,聆听生活在长江以南广大沿海地区的庞大族群在水面上唱起的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一首的“方言诗”之一,以及文学经典《楚辞》的艺术源头,它承载着浓烈的情感与诗意。筝乐作品《越人歌》便取材于此,同样也是由赵墨佳本人创作,她以古筝的泛音与打击乐相配合,拉开了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远古一幕。

音乐伊始,打击乐手轻敲鼓边的声音如同船桨敲击木舟,船从远处缓缓划来。随着鼓点规律的敲击,水面上展现出勃勃生机。当赵墨佳演奏到中段,古筝快速点弹与密集鼓点交织,节奏逐渐加快,仿佛水面上的越人开始歌舞,船桨拨动清波,情绪在旋律的推动下逐渐攀升。音乐的高潮部分,古筝长摇结合三连音琶音构成了极具表现力的音群,仿佛是越人手拉手共舞的生动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赵墨佳在《越人歌》的创作中,将鼓置于重要位置,充分展现了她在音乐构思上的独具匠心。她以鼓点为线索,不仅赋予了乐曲清晰的结构感,更为乐曲表达增添了十足的张力。在打击乐手李承颖的精彩配合下,大鼓的音色沉而不燥,既富有力度又保持从容,与古筝的旋律交织呼应,共同构建起这首乐曲的音乐框架。让听众感受到越人歌声穿越语言的隔阂,在音乐中传递出浓烈的情感。

《姑苏城》与《越人歌》虽描绘的主题不同,却在水的意象中找到交汇点。水既是江南的象征,也是越地的文化基因。赵墨佳选择的两首作品通过不同的音乐风格,分别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当代延续与悠久传承。无论是苏州园林的古韵新声,还是越人歌舞的历史回响,“水乡里的筝”都在文化的长河中拨动出动人的涟漪。

     

   

     


         

徜徉于江南与越地


         

让听众仿佛穿越时空


         


 


         

         

心境内的筝


         

         

   

       


     
音乐会上半场的最后一首曲目《云游不羡仙乡》与下半场的开场曲目《易》,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心境内的筝”这一主题:前者寄情于山水云游,后者探寻哲学本源,它们共同勾勒出古筝音乐在内心表达上的深邃与丰富。

《云游不羡仙乡》是一首充满文人情怀的作品,以“云游”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展现了潇洒、浪漫而又不羁的文人气质,同时透射出诗意与细腻,让人仿佛置身于云水之下,诗意之中。在《长生殿》曾有一句,“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这里的“不羡”并非拒绝美好,而是选择一种更加贴近生命本真的方式。烟火人间的美妙自足,胜过虚无缥缈的仙境。作曲家李玥锦在这首筝曲中并未选择大起大落的情绪对比,而是以婉转细腻的音色与从容自若的节奏,表现出一种游走天地间的自由心境。

作品中频繁而精巧的按音对演奏者的技术与音乐表达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而赵墨佳的演绎令人惊喜。吟揉按滑、以韵补声,她在驾驭这首作品时不仅游刃有余,更通过细腻入微的音乐处理,生动展现了“云游者”内心微妙的情感波动。从细节中流露出的从容与坚定,感染了现场听众。

与《云游不羡仙乡》的诗意云游相对照,下半场的《易》则从哲学高度切入,以古筝的语言探讨生命的本质与变化的真谛。中国哲学中的“易”蕴含了宇宙运行的规律,是对自然法则与生命变化的高度概括。作曲家陈哲以“易”音为核心,将这一哲学概念具体化为音乐的形态,并通过两次“易”的变形演绎,展现了哲学思维在音乐中的具象表达。

第一次变形“博弈之弈”,以棋为隐喻,用紧凑的节奏和快速指序展现博弈中的紧张与张力。赵墨佳在这一段落的演奏尤为亮眼,密集的音符犹如棋子落点,指尖间的弹拨充满了对抗的力量感。而旋律在层层递进中,赵墨佳的演奏描绘出博弈者冷静思考与灵光乍现的瞬间,听众如同置身于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感受到人生棋局的变幻无常。

第二次变形“飘逸之逸”,则以陶渊明的诗意世界为灵感,将哲学的“逸”转化为音乐中的舒缓与从容。赵墨佳以柔和的音色和舒展的旋律勾勒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意境,传递了一种游离尘世之外的心境。

这首作品不仅具有极强的音乐张力,在演奏技术上也对演奏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开篇即以快速音型进入,不断变幻的节奏、大跨度音区的跳跃和双手交错演奏,难度极高,保证音乐紧张感的同时又要求演奏者内心的沉着冷静。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赵墨佳非凡的技术控制力,即便是如此超高难度的作品也丝毫感受不到技巧给她带来的负担。

从《云游不羡仙乡》的潇洒浪漫到《易》的哲学深思,两首作品共同体现了古筝在心境表达中的独特魅力。赵墨佳不仅以精湛的技术演奏出作品的复杂性,更用饱满的情感与深刻的理解赋予每一首作品以鲜活的生命力。她带领听众展开了一场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延展——在音乐中体味心境的自由与深远,让古筝成为了心灵的共鸣器,诉说着无言的诗意与哲学的智慧。

     

     

     

   


尾声

古筝,这一历史悠久的乐器,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出怎样的生机?当晚的音乐会带给我们许多思考。作为本场音乐会的导聆,我有幸见证了赵墨佳对艺术的执着与探索,同时与观众一起走进她独特的音乐世界。通过“戏曲中的筝”“水乡里的筝”“心境内的筝”三种主题,她展现了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丰富表达力和艺术张力。从戏曲的慷慨激昂到水乡的诗意流转,再到心境的哲思探索,每一首乐曲都用古筝特有的语言,讲述着不同的文化内核与情感维度。而赵墨佳对每一部作品的深刻洞察,从细节中把控情感流动,都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语境融为一体,赋予古筝以更深远的艺术张力。

这场音乐会无论是曲目分量、形式设计还是最终的现场演绎,无不体现了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音乐会应具备的高质量与高水平,同时也是反映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实践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成果。

三种主题、不同篇章,赵墨佳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情感之间游走,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表达。在她的演绎中,筝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乐器符号,更是一种表达情感深处的重要媒介。整场音乐会在文化、艺术和哲学的多重维度上勾连出古筝的当代声音与想象。或许,这正是古筝的迷人之处——在每一次指尖的触碰与琴弦的颤动中,我们不仅听见了音乐,也听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表达的无限可能。


 

   

中国古筝网
中国古筝网(guzheng.cn)官方账号,为您推送古筝音乐相关演奏、教学等专业内容。12档独家出品的精彩节目,最大的古筝曲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