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兴义》(第79期)马岭访古(下)【兴义融媒】

民生   2024-11-18 20:31   贵州  


  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讲述了历史悠久的马岭大桥,以及前人修桥的艰辛。如今的马岭大桥依然坚固如斯,那便是对前人艰辛付出的回报。今天,我们就接着讲述马岭大桥,以及文物工作者的新发现。
  
  在马岭大桥两岸转悠,至今还会听到当地群众感叹,说当年的县太爷修桥极为慎重,不但请了风水先生细细勘查,选准桥址,期间还真查出这河里有孽龙,必须在桥券顶合龙石正中悬挂镇龙宝剑。否则,孽龙兴风作浪,新桥难保。

  
  无论是陶知县尊重科学,还是如马岭老乡所言,马别桥券顶合龙石正中,确实悬着一把镇龙铁剑,远远观之,铁锈黝黑。
  
  俗话说,修桥补路,行功积德。时代已经久远,当年兴义知县陶金诒(yí)的生平已难探寻。不过,在他离开兴义十几年后,又曾官至江苏淮安府署知府,成为一郡之尊。如果摆谈孽龙的马岭士绅乡民得知,只怕又要将陶金诒的升职归结于为马岭修建这座百年稳固的石桥了!
  
  改建前的马别桥,形制为三孔石拱桥,长64米,宽4米,主孔单孔净跨17.8米,方整料石砌筑,拱券石采用青条石制作,两桥墩于迎水面和背水面以料石砌筑分水,用以减缓水流对桥身的冲击,设计科学合理。
  
  清咸同年间,白旗起义爆发,红白旗战争席卷黔西南。下五屯刘氏团练、清廷绿营官兵多次在马别桥与白旗军激战,双方或隔河对峙,或过河进击,你来我往反复拉锯,据天堑而难分高下。这一次,马别桥经受住了战争的洗礼。
  
  民国二十三年(1934),兴义县第一条现代公路“沙江公路”开始修建。该条公路自晴隆县沙子岭经兴仁、兴义至与云南罗平县交界的江底河,全长184公里,费时9年建成通车。

  
  沙江线分两段施工,第一段从沙子岭修通兴义,1941年通汽车;第二段从兴义修通江底,1943年通汽车。期间,马别桥改造为公路桥梁。1945年,时任贵州省主席的杨森感于兴义修桥之决心,为该桥梁题“马岭大桥”四字。至此,当地群众口中的“马别大桥”便渐渐更改为“马岭大桥”了。

  
  其实,历史上的马别桥,其设计承受能力的要求并非有多高,可它在数十年的车轮碾压下依然屹立于马岭河上,足见当年设计的科学,以及工匠技艺的扎实和严谨。如今,远离战争烽火的马岭河上,一座座新建的现代桥梁气势恢宏;而从历史中走过来的马别桥,依然肩负着它的使命从未懈怠!

  
  “我们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兴义98处文物点的调查工作,其中复查点有74处,新发现点有24处。现在正在对马岭街道开展文物调查,马岭街道共涉及文物点和文物保护单位共10处,比如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贵州段)的马岭古道,就在马岭境内,还有土司文化的上瓦嘎营盘遗址、黄国安墓等等。军屯文化就涉及到屯上营的遗址,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别桥。在对马岭街道的调查当中,我们发现了几处新的文物点,比如有马岭的文笔塔,还有平寨的石狮,龙井的大水井(古井)等等。接下来,我们将会更细致的更准确的地毯式的开展我们的文物新发现点的调查工作……”提到马岭街道的文物,兴义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文物管理所所长王彬彬如数家珍。

  
  王彬彬所提及的文笔塔,在马岭《陈氏家谱》中有相关记载。据说,出生于道光十四年(1834),逝世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陈凤友,是陈氏家族的骄傲。据其墓碑序文和《陈氏家谱》可知,陈凤友,字桐枝。碑文所篆官衔“武德骑尉”于死者名号前,必具朝廷(或皇帝赐谕)依据,即终节不保者均不享此殊荣;而碑文字体系朝廷文书专用的阁体,该碑的书写者,应为朝廷委派的书法高手现场所写。特别是碑首“诰授”二字,完全说明陈凤友立碑之事,得到皇帝钦赐手批。碑上“陈公字桐枝讳凤友”的署名顺序,看似颠倒,实则说明一个问题,凤友后半生二十余年任职云南,其字号“桐枝”已成为常用大名并进入档案文书保存。
  
  至于陈氏家神主牌上对陈凤友的官名写为“武翼都尉”,而墓碑上写的官名却是“武德骑尉”之差异,经地方史专家考证得知,两种职务均为军队“官衔”,凡“尉”级以上将领,皆由皇帝任命调遣。“武翼都尉”系凤友早期授封军职,后变为“武德骑尉”职,按常理,可能前为同职副级,后为正级。查清朝设置官品资料,“武翼都尉”在光绪前期系延用前朝所用军衔,光绪中后期则更名为“武德骑尉”,同等享受正五品官階待遇。同时,家谱中专门为陈凤友题写颂词,尤其是那首赞诗:
  
授学戎疆是人生,抗夷护国显英名。
君赐篆碑銘千古,懿范芳宗滋后昆。
  
  诗中内容已简略概括了陈凤友早期在兴义府任教,后投笔从戎的一生。那么,这些记载与文笔塔又有什么关系呢?

  
  黔西南州教育文化专家委员陈应秋介绍,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过程中,坐落于兴义马岭马鞍山的文笔塔神秘地出现了。文笔塔修建于清代同治年间,为清代马岭的一个举人,名叫陈凤友的带领村民所修建。至于修建文笔塔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让马岭这个地方多出人才,希望在科举考试过程中能够捷报频传。在修建以后的几十上百年中,马岭确实出了很多人才。今天这个文笔塔的出现,它不单单是一个建筑,更是寄托了马岭人民在同治年间对于人才的重视,对于出人才的美好向往,为我们了解当时马岭地方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和佐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论当年多么在意,或是如何努力,历史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不会为谁停留。然而,马岭河峡谷之上的古桥,依旧静静地伫立在老地方,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当年的精彩故事。



作者:高雪  罗松  陈应秋  

初审:李海燕

复审:张 玮

终审:韦文军

往期推荐

“乘着歌声走贵州” 中国—东盟经典民歌大学生歌唱大赛举行【兴义融媒】
青春遇见贵州·2024万峰林全国大学生半程马拉松邀请赛激情开赛【兴义融媒】
5000余名“青年才俊”齐聚兴义 逐梦青春 驰骋赛道【兴义融媒】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微博:@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微信:兴义融媒(微信号:xywgzwxh)
抖音:兴义融媒(抖音号:xysrmtzx)
APP:多彩兴义  Android/Apple
官网:http://www.xyrmt.cn
邮箱:2198045759@qq.com
声明

  凡“兴义融媒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兴义融媒微信公众号(微信号:xywgzwxh)”。


兴义融媒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兴义融媒抖音号
(打开抖音搜索“兴义融媒”关注)


兴义融媒
兴义最权威的新闻发布平台,每天给你传递最新鲜、最实用、最好玩的兴义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