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佳茗 向海而兴

学术   2024-10-29 13:02   湖北  

——写在2024“一带一路”国际茶叶经贸洽谈暨第六届湖北鹤峰茶商大会开幕之际


全媒体记者 蒋杨艳 通讯员 雷煜森


金秋十月,雨后的鹤峰县走马镇木耳山云雾缭绕,绵延起伏的山峦上层林尽染,茶园、雾霞、颜色各异的树叶组成一幅山水画卷,宛若“世外桃源”。


自“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始,积淀中华五千多年的茶文化,是中国人独有的诗意和浪漫。西晋时的《荆州土地记》中记载:“武陵七县通产茶”。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说,“巴山峡川有二人合抱者”。又说,“南山以峡州上”。早在明清时期,鹤峰茶叶就被列为“茗贡”。


从晋朝至今,历经沧海桑田,鹤峰茶何以出海?我们从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寻找答案。


是鹤峰茶的丽质天生、内蕴独特,是鹤峰人的“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勤劳朴实,开放创新”精神,抑或是千年来的坚守。


县因茶而美,企因茶而兴,民因茶而富。


天生丽质以流芳


“中国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给世界一份礼物——茶,鹤峰山美水好,茶的品质天生。”2023年,在鹤峰县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茶叶贸易论坛暨第五届湖北(鹤峰)茶商大会上,尼泊尔驻华大使馆经济公使查宾德拉·普拉朱利说道。


鹤峰县地处北纬30°黄金产茶带,素有“中国茶叶之乡”美誉,是万里茶道茶源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奠定了鹤峰茶的深厚文化底蕴。


鹤峰县种茶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以前。早在西晋时期,鹤峰地区便已开始茶叶的种植活动,至元末明初,鹤峰茶成为容美土司向朝廷进献的珍贵贡品,并在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明清两代,鹤峰孕育了闻名遐迩的“宜红茶”。该茶凭借其卓越品质,被选为宫廷贡品,享誉全国。随后,“宜红茶”通过“万里茶道”这一历史贸易线路,传播至欧洲和中亚地区,被英国誉为“皇后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中名声大噪。


鹤峰茶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灿烂的历史,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茶,乃南方之佳木。”鹤峰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跨东经109°45′—110°38′,北纬29°38′—30°14′,属国内公认的北纬30°优质茶产区。


好山好水产好茶。鹤峰县有80.11%的森林覆盖率、88.66%的林木绿化率,这里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与水源相互作用,孕育出一个独特的、适合茶叶生长的生态系统。


云雾山中出好茶。步入鹤峰境内,就仿佛进入了“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的画卷。这里特有的云雾缭绕,如同一层轻纱覆盖在山峦之上,为茶树生长提供了湿润的气候,同时也巧妙地规避了过多的阳光直射。由于海拔高度差异,形成了显著的立体气候,这种温差效应使得鹤峰茶的生长周期得以延长,茶叶的芳香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提升。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鹤峰茶“清甜香、醇鲜味”的上乘品质。鹤峰县志记载:“容美贡茗,遍布生植,惟州署后数株所产最佳……味极清腴,取泉水烹服,驱火除瘴,清心散气,去胀止烦,并解一切杂症。”


容美土司时期,顾彩在《容美纪游》中写道:“诸山产茶,利最薄,统名峒茶,楚省之所通用,故茶客来往无虚日。”由此可以想象当时鹤峰茶叶贸易繁荣的情景。


2022年,在经济低迷期,鹤峰县成功举办“湖北鹤峰第四届云上茶商大会”,2165家国内外企业线上参会,360家电商直播鹤峰茶,超过450万人次观看,累计线上意向订单4.4亿元。这充分说明鹤峰茶的品质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鹤峰茶集天地之精华,自然品质极佳,堪称“丽质天生”,是以能千年流芳、享誉海外。


敢为人先以流长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鹤峰茶的出海之路,亦是一代又一代鹤峰人蹚出来的。


鹤峰茶宛如自然遗珠,静默于深山之中,等待有缘人的不期而遇。


清光绪年间,广东茶商林紫宸、卢次伦在湖北鹤峰、湖南石门一带开办茶庄、茶厂,在鹤峰传授初制红茶技艺,并在鹤峰等地建立了“英商泰和合”茶号。


张佐臣,鹤峰县容美镇人。早期先学屠宰,后经表哥李艺武引荐,同英商“泰和合”茶号主管卢次伦相识,开始学习红茶制作,并背秤串乡,收购红茶,以其机敏、干练受卢次伦赏识,收为雇员,很快成为“英商泰和合”茶号的红人。


1917年,垄断鹤峰红茶42年的“英商泰和合”茶号停业,张佐臣乘机低价盘得“英商泰和合”在鹤峰的全部设施,自立“圣记张永顺”茶号。


张佐臣在留驾司、北佳坪、茶园坡、五里坪、百顺桥、南渡江等地设立分庄,在城关设茶叶初制厂,初制后分转石门县的泥市和五峰县的渔洋关精制,然后自备船只运到武汉,将“宜红茶”远销蒙古、俄罗斯、英国及亚欧国家。他拥有万余亩土地、百余个茶庄、货船百只、骡马千匹, 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茶商。


张佐臣与鹤峰茶的邂逅近乎传奇,不仅开鹤峰人自设茶号先例,更是为鹤峰茶的发展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宜红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其产量和出口量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张作臣的故事是一代茶商的传奇,更是鹤峰人精神的传承。


时光流转,如今的鹤峰县走马镇有一座闻名遐迩的茶山叫木耳山,是全国连片规模最大的生态有机茶叶基地,有“世界茶谷”的美称。在中国近代茶叶史和扶贫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茶业开发和精准扶贫的活教材、活标本。


然而,这样一块被载入史册、位居全国30个“最美茶园”之列的茶山,33年前竟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位叫周吉然的创业者。


1990年,担任鹤峰县白果民族茶厂厂长的周吉然苦于茶农鲜叶供应不足,决心建设茶叶生产基地。他经过反复踏勘,把基地选址在木耳山,一步步开始了开荒、建园、移民的战略布局。1991年,300多名农民工像改造南泥湾一样进驻木耳山,经过一年的奋战,将6000亩荒山改造成沃土,修通了出山的简易公路;1992年,3500亩茶园、2500亩林木果园正式建成。


1996年,茶园进入了采摘期。谁来进行茶园采摘管理?他把目光瞄准了极度贫困户。白泉河边、刚家湾村、楠木村……穷乡僻壤,到处留下了他的脚印。有一次因为连续走了50多公里山路,饿得体力不支,加之多年积劳成疾,他晕倒在野外山林中的小道上,最后经路过的村民发现,才被送去医院。


就这样,短短几年间,共67户特困户338人移民到了木耳山,成了茶山的主人。周吉然将茶园分配到各家各户,让移民负责管理、采摘,茶厂负责收购加工。如今,木耳山的村民仅茶叶采摘一项,年人平收入就超过2万元,实现了家家脱贫、户户致富。


鹤峰白果民族茶厂几经变迁,现已成为鹤峰茶叶龙头企业湖北省鹤峰鑫农茶业有限公司,成长为湖北省知名的茶叶出口创汇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年产值过亿元。


周吉然改造了木耳山,木耳山改变了一代移民的命运,这一代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激励了更多人投身茶叶产业。走马镇茶叶产业带动了千家万户脱贫致富,这也是走马镇30多年的茶叶发展史。


时间的指针悄然指向2011年。历史的积淀,催生新一代茶商迈出国门的梦想。


这时的湖北省青翠源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翠源)总经理刘珏还只是个二年级的大学生,当年为开阔眼界,参加了第五届湖北企业“走进非洲”系列经贸活动。


活动中刘珏发现,中国茶叶在摩洛哥的市场很大。在中国仅20元/公斤的茶叶,在摩洛哥超市卖到80元/公斤。


“鹤峰茶叶虽然品质好,但只是作为原料供应地,中间需要经过四个环节(出口加工企业、出口贸易公司、国外进口贸易公司、国外销售公司)才能卖出去,与国外消费者缺乏直接联系,在品牌认可度上长期处于劣势,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存在感。原料价格低,老百姓收入低,为什么不能卖到国外去?”回忆起当年创业的初衷,刘珏历历在目。“当时就想尽自己小小的力量,来改变一下格局,让鹤峰茶走出去,把国外客户引进来,让这个产业良性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说干就干,刘珏决定在摩洛哥经营茶叶。


一到摩洛哥,现实就给刘珏浇了一盆冷水。城市里的传统经销商牢牢占据着本地市场。“我们只能去当地茶商看不上的偏远农村推销,再试着慢慢往城市拓展。”刘珏说。


“我们在当地偏远村里搭起舞台,摆上两张桌子,放上小饼干,现场煮茶、倒茶,还表演中国武术。看到有外国人卖茶,就一层一层围满了人。”刘珏笑道,表演结束后,一辆小货车配上几辆摩托车,就到当地寨子里挨家挨户推销茶叶。


刘珏和10多个同事穿着艳丽的衣服,把茶叶送到村民家中品尝,介绍这是来自遥远的中国湖北鹤峰的茶叶,颜色清亮、干净好泡。4年时间,刘珏带着营销团队去了50多个市镇。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后,再通过向小卖部供货,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茶叶销售规模稳步扩大。


2015年,摩洛哥对茶叶进口关税政策作出调整,大包装茶叶进口关税降至2.5%,吸引外资投资建厂。在省贸促会的帮助下,刘珏在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租赁了一间小作坊加工茶叶。当年,他的小作坊销售额就达60万美元。


随着茶叶销量走高,刘钰决定在摩洛哥投资设厂。从鹤峰出厂的50千克大袋茶叶,在当地工厂二次加工后变成了200克的小包茶叶。


2016年,刘珏投资1400多万元,在摩洛哥工业园区购买了一栋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注册成立熊猫进出口公司,成为恩施州首家“走出去”的茶企。


目前,刘珏在摩洛哥的工厂每年能加工1800吨茶叶,带动鹤峰茶叶出口创汇500多万美元。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勤劳朴实,开放创新”,这是鹤峰人的精神核心。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鹤峰人以茶致富,勉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鹤峰茶商将鹤峰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岁月变迁,鹤峰精神的传承至今依然坚如磐石。


千年坚守以致远


容美土司后裔田卓然赋《售红茶》诗曰:“红茶红茶难为商,购自山中售外洋。外人嗜茶如性命,大宗出品颇擅场”。


容美土司时期,“容美峒茶”选材精良,制作精细,为绿茶上品,用于朝贡,又称“容美贡茗”“容美茶”。


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红茶代替绿茶,出口贸易迅速发展,鹤峰红茶畅销俄国、欧美。


光绪年间,美国茶师到鹤峰考察,称“鹤峰红茶为上品,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浸汁程度较优”。广商林紫宸、卢次伦合作经营红茶,引进茶师在鹤峰、五峰、石门等地传授红茶制作工艺,使这一区域红茶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宜红茶”主产区。


到2023年,鹤峰县茶园面积达到39.5万亩,有机茶基地认证面积达10.9万亩。其中90%的村庄和70%的农户种植茶叶。茶叶市场主体1100余家,其中规上茶企25家、产值过亿元茶企6家,茶企总数、出口总量、创汇总额均居全省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县。


茶叶在鹤峰既富民又强县,秘诀是什么?


是一张蓝图绘到底,是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与坚守。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鹤峰县的领导都十分重视茶产业发展,从扩大茶园面积、做优基地再到做强茶叶产业,到建基地、办企业,上有政令,下有呼应,双向奔赴,快速前行,鹤峰的沟沟壑壑、山山岭岭,都留下了茶产业发展的足迹。


1976年2月,从走马镇汪家堡村二组烂草湾1.06亩土地播种茶籽开始,政府免费提供茶籽给农户种植,鼓励大家发展茶园,自此走上了规模发展之路。


20世纪80年代,各乡镇掀起开荒种茶的热潮,从浙江、福建等地引进茶籽发展茶园。


2000年,茶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到2018年,全县面积达到39.5万亩。


从10万亩到39.5万亩,鹤峰县足足用了18年。


从稀大蔸、等高条植、密植免耕茶园到无性系良种茶园,从茶苗补贴到加工设备补贴,从无公害茶园到绿色有机茶园,鹤峰县发展茶叶产业的决心坚定不移。


除了在扩大茶园面积上的不遗余力,当地政府还在做优上下足功夫。


以往,鹤峰茶叶品质不高,难以卖出好价钱。从亩均收入不足1000元到亩均收入超过5000元,鹤峰经历了十余年“有机”探索。


2013年,鹤峰县委、县政府因势而谋,在生态基础较好的邬阳乡开展有机茶试点。发展有机茶,需连续三年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打除草剂,通过相关认证后,才能拿到有机茶入场券。2017年8月,鹤峰县号召全县学习“邬阳经验”,明确提出“全域有机”目标,随后推广“企业+加工厂+农户+基地”模式,龙头企业认领茶园基地10万亩,统一质量标准、提供指导服务、落实管控措施,辐射带动茶农2万余户。同时,强化监督机制,确保茶农不使用化肥、农药。


2020年10月,鹤峰捧回全国首个“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金字招牌。如今,鹤峰县有机茶基地的认证面积达10.9万亩,规模全国第一。


鹤峰县始终树牢“茶业稳、鹤峰稳,茶业兴、百业兴”的理念,举全县之力推进茶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茶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主抓茶产业,设立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建立健全茶产业目标考评、督办检查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抓茶产业工作责任,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全域绿色化发展格局。


鹤峰茶虽规模大品质优,但茶产业发展整体效益不高,一直面临“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好而无名”的困境。


对此,鹤峰县紧紧围绕茶产业的全生命周期,把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把上中下游贯通起来,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以链式思维推动大宗出口茶稳步发展。


先后出台《鹤峰县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实施方案》《鹤峰县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九条措施》以及茶叶出口奖励政策,鼓励茶企开拓海外市场。


同时,扶强龙头,引领集群发展。抢抓浙茶入鄂机遇,通过以商招商组建了年加工能力可达5万吨的茶叶出口链主企业——鹤峰县凯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凯荣公司”)。


这座现代化的出口茶加工厂2023年投产后,当年便出口茶叶6600余吨。凯荣公司负责人说:“公司70%以上的茶叶都出口到了非洲。”


近年来,该公司借力共建“一带一路” 完善外销市场体系,先后布局北非、西非、中东等五大销售区域,产品销往摩洛哥、法国、伊朗等国家,今年以来完成创汇3600万美元。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逐渐形成以小促大、以强带弱、联动发展的格局,小山沟的茶正走向世界各地。


在品牌推介方面,鹤峰县先后举办了五届茶商大会,在2023“一带一路”国际茶叶贸易论坛暨第五届湖北鹤峰茶商大会上,有国内外知名茶叶专家学者、茶企茶商、相关机构负责人和新闻媒体记者等200余人参加,“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与鹤峰县10余家茶企签订战略服务协议,县内3家茶企与6家国内外知名茶商签订茶叶采购协议,签约金额达12.4亿元。


为推进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鹤峰县组建了县属国有平台公司——湖北鹤茶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鹤茶集团”)。该公司通过代采茶叶原料和银行授信50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问题。


针对茶企信息不畅、物流成本高、生产组织方式效率低等问题,鹤茶集团与湖北供应链信息公司合作,建设鹤峰茶产业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原料集采、交易撮合、运力匹配、供应链金融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已正式运行。现在,来鹤峰考察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先后有茶叶机械、生物质颗粒、新茶饮等项目落地。


为不断延伸产业链,鹤峰县还从顶层设计到产业布局,紧抓茶旅融合的关键点,坚持农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提升茶旅融合效益,把茶园打造成“一山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的亮丽画卷,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民宿度假等新业态,闯出一片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天地。


近五年来,茶叶出口量年均增长1367.8吨,成效不断提高。“鹤峰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2024年区域公共品牌“鹤峰茶”品牌评估价值24.04亿元,涨幅达18.13%。


“下一步,拟在北非建立属于自己的出口茶平台,将鹤峰打造成恩施州大宗茶进军摩洛哥战略的排头兵、先行者,推动产品前移、门店前移、市场前移,减少销售环节,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对此信心十足。


鹤峰乡村因茶而美,因茶而兴。过去,鹤峰茶是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这缕茶香,已经融入鹤峰县22万人民的骨子里。全县人民正沿着“一带一路”跨越山海,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来  源:恩施日报

排版:薛荣/ 校对:庹斌、于经纬、冉运芳 / 审核:于锋

胡超文:恩施硒茶与众不同俏销海外

恩施玉露:一抹绿意,千年醇香

改进文风大家谈 | 科学家的文风典范



网信恩施
不信谣,不传谣,清朗网络你我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