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钟声敲响,沐浴在欢声笑语和亲朋好友的温暖中,时光似乎在此停滞。然而,当结束的那一刻,随着闹铃声响起,心中的欢愉渐渐被焦虑和无力所取代。这样的身心变化,正是“假期综合征”。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卢佳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假期综合征”是指人们在又大又长的假期,如春节、国庆黄金周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不适的表现:如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焦虑、神经衰弱等。
谁是假期综合征的易感人群?
研究显示,约有65%的职场人士在假期后感受到这种状态。尤其是工作压力大、节日期间安排满满的人们,更容易陷入这种情绪漩涡。
假期综合征的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面对曾经热爱的工作,内心却倍感沉重。
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曾经的动力似乎都在假期里消失殆尽。
焦虑感增强:对于未完成的工作和即将到来的任务,产生无形的压力。
身体疲惫:哪怕是刚刚休息过,身体依然感到提不起劲。
睡眠质量下降:夜晚的不安使得入睡变得困难,白天的疲惫则成了常态。
建立缓冲期,帮助自己从假期“梦境”中逐渐苏醒,缓解假期综合征的小贴士:
调整作息:
提前将睡眠时间调整至正常工作时间,逐渐适应。
保持规律的作息,形成身体对新环境的适应性。
恢复节奏:
从简单且熟悉的任务开始,逐步提升工作难度。
每完成一项任务,为自己设立小奖励,形成正反馈。
饮食调理:
营养均衡,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丰富营养。
保持七分饱的状态,避免因暴饮暴食造成不适。
心理调适:
适当地进行舒缓运动,如瑜伽、散步,释放身心压力。
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支持。
培养兴趣爱好,给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温馨提醒
如果在假期后的两周内,抑郁、焦虑情绪持续出现,未能改善,需及时寻求精神专科医院评估。假期综合征因人而异,大部分会在一段时间后自然消退,但关键在于如何积极面对这个过程。
假期综合征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学会自我调适,以积极、温和的态度迎接新的工作挑战。新的开始会带来新的篇章,重拾属于工作的激情与乐趣。
猜你喜欢:
记者:吴会雄
通讯员:卢佳怡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