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午,在家里闲坐的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关庙村老党员郭老五习惯性地取出板胡,将乐谱放在架子上,聚精会神地拉起一段曲剧唱段。
“关庙村过去交通不好、信息闭塞,老百姓最喜欢听戏看戏,我从小就喜欢戏曲,尤其是咱老汝州的曲剧,百听不厌。板胡都是自己跟着电视、手机里的视频学的。”18岁入党、有着51年党龄的他,3年前从村党支部副书记职位上退下来后,开始担任村“五老”戏曲志愿服务队的“团长”。
靠着自学成才,如今的郭老五能拉曲剧、豫剧的几百个段子,经典唱段更是滚瓜烂熟。
“村里唱戏的人多、听戏的人更多,我从村副书记的位置退下来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儿。刚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着有共同的爱好,大家闲了在一起娱乐一下,放松一下心情。后来,村‘两委'知道了,专门给我们配备了音响设备和活动室。现在,无论刮风下雨,我们基本上都能聚在一块免费为村民演出。”郭老五说。
郭老五不仅自己是行家,而且脑子灵活,他“挂帅”的戏曲志愿服务队,不仅演唱名家唱段,而且还编排有戏曲小品等节目,往往是家伙什一敲,大伙都“蚂蚁祈雨”一般奔过来了。
关庙村五六千口人,如今,他的戏曲志愿服务队分成三个演出小组,在村里提供的三个地点同时演出。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周日演出豫剧唱段,周三、周六演出曲剧唱段,几乎场场爆满。
“我在村里干了41年村干部,非常了解群众的爱好,也知道好的戏曲唱段真的能起到培育良好民风的作用,所以我们有意识编排了一些唱段,用戏曲教育人、引导人。”郭老五说。
“五老”戏曲志愿服务编排的现代戏《花喜鹊》、戏曲小品《小姑贤》、名唱段《老妈上树》、《桑林收子》,成为当地村民们百看不厌的保留节目。
红红火火开展的戏曲志愿服务,不仅活跃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让村民们从生动活泼的戏曲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近年来,关庙村孝敬老人、夫妻恩爱、姊妹相帮的动人故事不断演绎。两年来,该村涌现出汝州市“乡村光荣榜”8人、平顶山市“乡村光荣榜”7人,其中1人被推荐为河南省2023年度“乡村光荣榜”先进个人、1人被推荐为2023年度“河南好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在该村成为主流风尚。
“‘五老’戏曲志愿服务队将顺应群众的需求,编排更多的戏曲节目,让群众喜欢看、看了还想看,看了之后还能受教育。我也是活到老、学到老,最近在手机视频上跟着洛阳市的一位老师在继续学习板胡的技艺。”一曲唱段拉完后,郭老五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