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如水,夜色温柔,苏轼独自一人漫步在润州的古道上,心却飞越千山万水,飘向了那个温暖的家,那个有王润之的家。
每当夜深人静,对妻子的思念就如潮水般涌来,无法遏制。
苏轼与王润之的爱情故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他们不仅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灵魂上的知己。
这次,苏轼因公务出差至润州,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一个夜晚对苏轼来说都显得格外漫长,每一颗星星都似乎在诉说着他的思念。
苏轼将他对妻子的思念,都倾注于笔端,写下了这首肉麻情诗《少年游·润州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这首词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因赈济灾民而去润州(今江苏镇江)时所作,以寄托对妻子王闰之的思念之情。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这简短的13个字,却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日。
苏轼与妻子在余杭门外依依惜别,飞雪如同杨花般轻盈飘落,为这段离别增添了几分凄美与哀愁。
这开篇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苏轼对妻子深深的眷恋,更以飞雪与杨花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永恒。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转眼间,又是一年春尽,杨花如同去年的飞雪,再次飘落在苏轼的心头。
然而,他依旧未能回到那个温暖的家,未能与妻子重逢。
这短短的几句,却蕴含着苏轼对妻子无尽的思念和对家的深切盼望。
杨花与飞雪的交替出现,如同苏轼心中那份永不褪色的情感,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始终如一。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在孤独的夜晚,苏轼只能借酒消愁,卷起窗帘,邀请明月共饮。
这明月,不仅是他的知己,更是他思念妻子的寄托。
风露透过窗纱,轻轻拂过苏轼的脸庞,仿佛也在诉说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这一刻,苏轼与明月、风露仿佛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这幅凄美而深情的画面。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苏轼将明月比作嫦娥,而嫦娥则仿佛在怜爱着那双飞翔的燕子。
这燕子,正是苏轼与王润之的象征,它们在空中自由飞翔,却始终无法分离。
明月的照耀,如同嫦娥的关怀,让苏轼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与安慰。
这短短的几句,却蕴含着苏轼对妻子深深的祝福与期盼。
苏轼通过这首《少年游·润州作》,将他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对家的热切盼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他对妻子的爱与眷恋。
这份爱,如同那轮明月般皎洁而永恒;这份眷恋,如同那飞舞的杨花般轻盈而美丽。
文章看到这里,记得右下方点赞+在看+分享哦,您的认可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