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曾说如果把人类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那这句话肯定是“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论”最早由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老师留基伯提出,但由于德谟克利特才是将原子论发扬光大的人,所以后人一般都把德谟克利特作为“原子论”的代表人物。“原子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名为“原子”的不可分割粒子组成的,但直到几千年后物理学家才弄清原子的奥秘。
一开始物理学家们基于“原子不可分割”提出了“实心原子模型”,但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1897年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原子内部的电子,于是“实心原子模型”就破产了,取而代之的是汤姆生自己的“葡萄干蛋糕模型”
新的模型认为电子是“镶嵌”在原子表面的微观粒子,就像葡萄干镶嵌在蛋糕表面一样。但汤姆生的高徒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α粒子大都毫无偏折的穿过了原子,只有一小部分发生了严重偏折,卢瑟福因此断定“原子内绝大部分都是空的,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中心一点”
尽管后来的“核外电子模型”故事同样精彩,但我们此刻只想搞清楚“既然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能站在地上而不是陷进去呢?”
原因在于四大基本力中的强力弱力和电磁力,这三种力决定了我们触碰物体只不过是,手指外围电子和物体的外围电子互相排斥了而已,而如果是微观粒子的去“触碰”物体的话“量子隧穿”效应甚至能让微观粒子穿过物体,也就是说“穿墙”在量子领域是完全可以发生的。在原子内部空旷的前提下,大部分物质之所以不透明则是因为“光量子”波长比原子大1000倍,因此光子并不能穿过任何原子进而使得物质变得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