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琴的倒了,教琴的跑了,学琴的哭了,钢琴崩盘后中产父母也懵了
文摘
电影
2025-02-13 11:51
广东
你是否留意到,小区门口那家琴行悄然挂上了“清仓大甩卖”的牌子?朋友圈里,昔日的钢琴老师如今转行卖起了保险,而隔壁邻居那台曾花费三万购入的钢琴,如今在闲鱼上仅以八千标价求售。这并非个别现象。数据显示,2023年钢琴销量同比暴跌52%,二手钢琴价格更是拦腰斩断。那些曾让我们挤破头争抢的钢琴课学位,如今却让培训机构老板卷款跑路的新闻频现,招生广告反倒少了许多。钢琴,这个曾经被视为中产家庭标配的乐器,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面对这一变化,我们是该咬牙坚持,还是果断止损?
上周,我陪朋友去琴行卖琴,那台2018年以三万六购入的进口立式钢琴,老板仅愿出六千回收。朋友气得当场拍桌:“这可是当年加价买的!”老板苦笑回应,仓库里同款琴已堆积如山。打开二手平台,同城转让的钢琴信息铺天盖地,标价过万者几乎无人问津。
我家孩子学了三年钢琴的机构,去年还举办千人音乐会,今年春节后却人去楼空。家长群里怨声载道,有人刚续了两年课包,有人新买的电子琴还未拆封。更令人唏嘘的是,昔日的钢琴名师如今朋友圈画风突变,上午晒考级证书,下午发微商面膜广告,晚上直播带货儿童玩具。
去年双十一,某电商平台钢琴销量同比下跌67%。某知名品牌经销商透露,如今十台琴中有八台销往幼儿园,个人买家日益稀少。仓库里积压的钢琴包装箱上,还印着三年前的广告语:“给孩子最好的投资”,显得格外讽刺。
同事王姐家的三角钢琴已成客厅摆设。孩子考完十级后再未碰过琴键,每月仍需花费五百元调音保养。王姐无奈地说:“扔了舍不得,留着闹心。”这说出了多少家长的心声。当初买琴的钱,如今存定期都能买辆代步车了。
当初跟风买琴的家长们,哪个不是打着“开发智力+培养气质+升学加分”的算盘?如今才惊觉,钢琴十级证书在升学战场上的分量,远不如跳绳达标。更残酷的是,AI都能谱曲拿奖的时代来临,孩子们还在苦练车尔尼599。
60后父母认为“会弹钢琴=有出息”,00后孩子却觉得“会玩电音=真酷炫”。短视频时代,这种认知断层被无限放大。当孩子们刷着用平板编曲的网红视频,转头看见家中落灰的钢琴,眼神里满是“这老古董还要折磨我多久?”的无奈。
朋友家的做法让我眼前一亮。他们退了钢琴课,每周带孩子去听露天音乐会。从公园里大爷的二胡,到地铁口年轻人的吉他,再到商场里的自动钢琴演奏,孩子现在听到好旋律会跟着哼唱,比当年机械练考级曲目时快乐得多。
我认识一位开明的妈妈,她将省下的钢琴课费用用来给孩子报了声乐工作坊。如今,孩子不仅会自己写歌,还组建了个阿卡贝拉组合。孩子自豪地说:“终于不用当钢琴的奴隶,可以做音乐的主人了。”
有位爸爸的转型最令人感动。他和儿子一起报名了电子音乐制作课,现在两人共用一套设备。从曾经的“你为什么不练琴”的互相较劲,变成了“这个音效加这里怎么样”的合作讨论。家中那台钢琴虽未卖出,却成了他们实验新编曲的音源之一。看着满街的钢琴转让广告,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音乐课。那时没有考级压力,没有品牌攀比,我们用铁皮盒、玻璃瓶做乐器,全班合奏的《欢乐颂》响彻校园。或许,当钢琴变成军备竞赛的武器时,音乐早已失去了它的本真。记住,让孩子亲近音乐的方式有万种,但强迫他们坐在琴凳上流泪,绝非其中之一。与其焦虑是否要继续学琴,不如和孩子聊聊他们真正喜欢的旋律。如果你正经历类似的困惑,不妨点个关注,我们下期接着探讨:当兴趣班变成“碎钞机”,聪明家长如何见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