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重建家乡,红火的日子回来了!

企业   2024-08-13 18:03   天津  

2024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实地察看去年洪涝灾害后农业生产恢复情况。

看到灾后能有这样一个气氛和景象,我心里也特别高兴。”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办好。”

“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总书记的殷殷牵挂,温暖了村民的心田。谆谆嘱托,化为奋进力量。成功抗击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一周年之际,“天津西青”推出系列报道,展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牢记总书记嘱托,全力以赴进行灾后重建、实现产业升级的历程。今天推出第一期《总书记来到我们村》。







洪水来了,重建也拼了



2024年春节前,第六埠村家家张灯结彩,户户喜迎新春。眼前的热闹景象很难让人想起,半年前这里曾经遭受过海河流域1963年以来最大场次洪水。但值得欣慰的是,村里的生产生活正在渐渐恢复正常。

“看到总书记对人民那种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特别感动,这是给我们带领父老乡亲用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奋斗的最大激励。”第六埠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郝庆水回忆起总书记来到村里视察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2023年7月到8月,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东淀蓄滞洪区启用。第六埠村以子牙河为界,西侧处于东淀蓄滞洪区范围内。第六埠村把党支部建在了大堤上,郝庆水带着100多名党员干部日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本次洪水造成第六埠土地被淹1.04万亩,其中包括温室大棚2022栋,损失惨重。

土地是农民的“铁饭碗”,地淹了,收入就没了。但撤离时,村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支持与理解。

“父老乡亲们接到撤离通知以后都在积极向外转移物资,服从党的指挥,服从政府的命令。其实大伙儿跟我着着急、蹦蹦脚,我心里倒舒服一些。”如今说起这些,郝庆水还是红了眼眶。

“像郝俊强两口子,当时一茬儿黄瓜卖了就能挣好几千块钱。收到撤离通知一直在抢收,但根本收不完。8月3号中午12点必须要撤离走了,当天上午夫妻俩还在地里拾掇,最后望着家里的地,含着眼泪离开了。”郝庆水说。

不能辜负村民的信任与支持,郝庆水下定决心,要用最快的时间把地“还”给农民。

“去年9月初,蓄滞洪区开始强排,我们用了10天排净,是最快的。而且水还没退的时候,两委班子就在商议重建了。水退了之后我们就抓紧推进复耕。首先就要把村民的地打扫干净了,因为洪水过境后,很多淤泥和垃圾都堆积在地里,撤离的时候父老乡亲这么支持我们的工作,不能让他们回来看见地里惨不忍睹的样子。”郝庆水说。

在区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带着村民加紧修复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修复棚室1796栋。按照水退一亩、耕进一亩,抢抓农时组织农民科学种植:水稻不合时节,就在稻田地上抢种了1290亩冬小麦;大棚内种上速生叶菜,确保春节前都市“菜篮子”的保供,农民也能有一笔收入。灾后补偿与补贴也陆续发到村民手中。

今年春节期间,第六埠村共向全市供应蔬菜300万公斤。6月,“生态六埠”景区内种植的冬小麦迎来丰收,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约20万元收入,土地经过整理后又种上了水稻,“千亩稻田”景观回归。截至7月底,第六埠村今年已向全市供应蔬菜约2000万公斤。

目前,第六埠村灾后修复重建已基本完成。


“我们家每天都很高兴”



“总书记来到咱们家,高高兴兴过新年。家家门口贴红灯,又把新衣服穿了,老的少的多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第六埠村时,走进了四世同堂的杜洪刚家中,拉着杜洪刚母亲、84岁翟德兰老人的手拉家常、问冷暖,细算“生活账”。想起当时的情景,老人仍然很激动,并唱起了歌曲表达心情。

“总书记问了受灾情况、问了家里的收入,我跟总书记汇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我们很快就恢复了生产,家里的菜长得也好,马上要丰收了,今年肯定过个好年。”杜洪刚说。

总书记的关心让杜洪刚一家倍感温暖。这个春节,杜洪刚四代同堂聚在一起过得格外热闹,也格外难忘。平常的生活中,杜洪刚一边照看自己的10多亩田地,一边在村里的蔬菜订单配送公司打工,爱人则帮着照顾小孙子,一家人的生活和和美美,充满希望。

“我们家天天都高兴,老太太的身体倍儿硬朗,孙女成绩不错,孙子也听话。地里的收成不错,我工作单位也涨工资了,每个月收入比原来多了1000多块钱。儿子工作也挺顺利的,生活肯定一年比一年好。”杜洪刚说。

今年起,第六埠村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建设,杜洪刚家门口就是村里新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街区和百姓广场。

“家门口这个广场上,今年我们村民活动的面积了,一到晚上就有很多村民在这儿跳舞、舞龙,孩子们也出去玩儿,可方便了。”杜洪刚说。

生活踏实美满的一家人,最大的期许还是孩子能有美好的未来。

“我对孩子没别的要求,就要他们好好读书,上大学,一定要有文化。”翟德兰老人说。


把更好、更健康的菜送上市民餐桌



村民张凤文、郝健家的15个大棚、30亩地在洪水中全部被淹,最高水位达到2.51米。

水退后,村里迅速推进复耕复产。春节前,张凤文家的6个大棚完成重建,其余9个大棚也已修复完毕。2月1日,张凤文夫妇正在地里忙活配送年前的社区团购订单,总书记走进了他家的大棚看蔬菜长势。

“我和总书记说我们的菜特别甜。总书记问为什么这么甜,我说搁了农家肥。总书记还看了我们的团购单子。说感谢你们为北京天津提供了这么好、这么新鲜的蔬菜,丰富了‘菜篮子’。”张凤文回忆起见到总书记的情景,非常开心,也非常感动,夫妻俩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到了自家的地里,用双手耕耘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们把自己的地种好,把市民小菜园经营好,把绿色健康的菜送到市民餐桌上。”

春节后,张凤文的大棚里种上了茄子、豆角、西红柿等时令蔬菜。订单也多了不少。

“咱们这儿小日子也特别红火,社区订单特别多,各种超市需求量也挺大。还有好多人加我微信,他们吃了咱们的菜都说好,也想加入社区团购。现在肯定比原来累了,但是累也高兴,收入比去年多了三分之一呢。”张凤文说。

眼下正是休耕的时候,但夫妻俩也没闲着。

“来水过后,地也特别肥沃,我们打算整理干净之后,改良一下,种点儿秋后的西红柿,春节以前都上市了。”张凤文说。

今年,张凤文还“解锁了”新身份——第六埠村红色研学线路讲解员和“辛六埠·新出发”宣讲团成员。

张凤文说:“总书记来到我们村,给我们的鼓舞特别大,我们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能让大家都深切感受总书记对咱老百姓的那份关心,也把这份鼓励劲儿传递给大家。”



东淀蓄滞洪区(西青区域)灾后重建情况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东淀蓄滞洪区(西青区域)农作物受灾19784.2亩,经济林7233.8亩,设施棚室5926亩,家畜92头,家禽15811只,水产养殖2295.25亩,家庭农业生产机械9063台,总损失约16.2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共恢复冬小麦等粮食作物1.86万亩,完成蔬菜育苗2433.73万株,修复畜禽圈舍1万平方米,补栏生猪1500头,提升改造鱼池1740亩,完成农田强排除涝2.4万亩,提升农业设施大棚棚室3945.34亩,已完成全部恢复生产任务。

今年以来,西青区计划投资7519.4万元,将西青区东淀蓄滞洪区内的26650亩农田全部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农田整治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农田道路、农田输配电工程、农田地力提升工程等。截至7月底,工程总体已完成85%,10月将全部完工。

杨柳青镇水利工程设施重建、辛口镇水利工程设施重建等8个灾后重建项目已经全部开工,计划总投资4.57亿元,涉及灾后重建、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三个方面。



来源:天津西青

第六埠村务平台
和谐六埠一家人,诚信公正树新风。 群策群力奔小康,励精图治创辉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