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夺隘,转型升级,跃上历史新台阶后,2024年大武汉一路砥砺前行。
新的城市发展阶段,自有新的发展要求。为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蓄势赋能,2024年武汉市组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全面承担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修复、城乡建设计划和项目管理、建筑行业监督管理、村镇建设等工作。
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子落而满盘活。顶层谋划业务互通、融合创新技术模式、聚力提质一线服务,近一年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正从“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纵深迈进,多项亮点工作已代表湖北、武汉走向全国。
顶层谋划 低效闲置资源变身发展新动能
2024年3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青山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打造“分局+服务中心”“前台+后台”模式,实现技术服务贴身跟进、不出辖区。
“区局突前当尖兵、市局指导作保障、事业单位强支撑。”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成立后,对接人员迅速为武钢集团办理119宗土地变更登记,有效盘活大批沉睡的土地资产。
这背后,与市级层面的变化息息相关。
如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开展系列工作寻求破题之路。
作为全国“全市域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仅有的两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武汉首次建立全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一张网、管理一张图、家底一本账、统计一套表”,为全市“大财政”体系建设等提供基础支撑;创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案和实施计划试编全国试点工作,2024年12月26日,全市首宗自然资源资产包项目成交,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高质量赋能、高效率利用、高效能治理。
低效用地开发方面,通过全域规划和因地施策,汉阳向阳教育产业园实现土地利用效率与产业附加值双提升。2024年全国试点工作拉练会上,武汉作为优秀典型城市向全国推介低效用地开发方面的经验,试点项目被列入全省盘活存量用地典型案例汇编。
面对东湖风景区内“景区+城中村”的双重约束,提出自主更新和资产配置改造的新模式,不仅解决资金问题,还为景中村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机构融合改革后,该局正加速规划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拓展,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理论性的蓝图规划转向可落地实施的实践计划。
融合创新 高质量发展勇探新模式
咬定目标攻坚克难,既要有制度层面的改革,也须依托新模式的利器。
2024年,武汉自然资源创新研发中心、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等接连成立,不断将新质生产力导入两岸三镇的规划、建设中。
武汉自然资源创新研发中心为全国自然资源行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机构的首创,该中心汇集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系统高层次信息化研发人才,整合全局技术、数据、平台要素开展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交流合作,有力驱动武汉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
协同业内专家、战略合作伙伴,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搭建产业落地新平台,创新“全过程”“陪伴式”全流程规划服务。
借力一个个新模式,一项项“全国首笔”“全省首个”在武汉持续诞生。
2024年5月,全国首笔碳计量数据交易在武汉达成,开创湖北省测绘地理时空数据有偿使用的先河。该局还成功推动打造湖北省首个混凝土结构AAA级装配式建筑项目“汉芯公馆”,12项做法入选住建部《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依托业内率先发布的规划AI大模型,湖北省重大生产力空间布局研究、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总体规划策划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提速谋划。
2017年武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7年来武汉设计不断激发新质力量。“自2016年起,我们与武汉的一系列合作项目,充分体现了当地城乡发展的进步。”2024年11月举办的2024武汉设计日活动上,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事处项目官员奥地希亚·安吉洛·巴里奥斯说。
服务提质 解忧政策惠民暖心
2024年12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门前车流如织,前来就诊的中老年市民络绎不绝。
“为优化银发人群就医体验,医院近期有多栋楼开始病房改造,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该院后勤管理部门工程师洪叶介绍,在证照准备充分的前提下,现在改造项目的启动时间相比以往可提前大半年。
改变缘于近期修订发布的《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2024年,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加速“规—建—治”审批一体化,第一次系统全面将社会投资房建、政府投资房建、政府投资市政三类项目审批事项集成于“一图”,实现事项全覆盖、流程全优化、环节全精简,较机构改革前,审批时间分别减少41、56、24个工作日。
在不动产登记工作中,全国首创以户为单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量化登记,助力企业获取融资32亿元。不动产交易实现“一站式办理”,在全国率先上线集自助“申请、查询、缮证、打印”为一体的“汉乐登”自助服务终端。
登记服务渠道也延伸至广大群众的手机端,通过直播办、进企业办等渠道,各种办证问题迎刃而解;推进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办证难题,惠及8.36万户居民。
“2024年我们还建立了重点区域跟踪服务机制和不同类型项目精准服务机制。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尽放”的原则,将武汉中心城区市级的规划土地审批权限下放至各区办理,持续提高审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