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看文物

旅行   2024-11-18 07:00   山东  

1

清嘉庆粉彩福寿纹盘

时代:清

尺寸:高4.6,口径26.6,底径15.6厘米。

质地:瓷

文物级别:二级

此盘造型端庄,撇口圆润,弧壁自然舒展,圈足规整。胎质细腻坚致,通体施白釉,釉质莹润如玉,胎釉结合浑然天成。

内底主题纹饰布局精妙,寓意深远。中央圆形开光内以粉彩描绘“福寿纹”:一只丹砂般红彩蝙蝠展翅翱翔,姿态优美生动;两枚饱满的粉红色寿桃挂于枝头,青翠欲滴的叶片婆娑摇曳,寓意“福寿双全”。开光外围环绕翠绿色海水江崖纹,山峰叠嶂如姜芽般层层耸立,海水波涛起伏,气势恢宏。这组海水江崖纹不仅体现了画师精湛的技艺,更蕴含着深远的寓意:海水之“潮”与“朝”同音,暗指朝廷政治;江崖象征山川昌茂,国土永固,整体寄托了对国运昌隆的美好祝愿。

内壁纹饰构思巧妙,蝙蝠纹与寿字纹交替环绕,形成吉瑞祥和之意。蝙蝠展翅飞舞,口衔璎珞,璎珞后连缀蓝色、黄色飘带,似被微风拂动,灵动飘逸;篆书“寿”字遒劲有力,笔画古拙,周围以红彩祥云环绕,云气缭绕,寓意祥瑞绵长。“福”与“寿”的巧妙结合,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洪福齐天、寿比南山”的美好祝愿。

外壁四组灵芝纹清新雅致,线条流畅。灵芝在传统文化中素有“仙草”之称,是长寿的象征。四组灵芝纹寓意四季平安,福寿延年。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布局规整严谨。

整器粉彩设色典雅和谐,以红、粉、绿、黄、蓝等色彩相得益彰。色彩清新淡雅而不失富丽,是嘉庆时期粉彩瓷器工艺特征的完美体现。纹饰巧妙结合了传统吉祥寓意:蝙蝠谐音“福”,璎珞、飘带象征富贵吉祥,寿桃暗含长寿之意,灵芝代表仙福永驻,海水江崖则寓意江山永固,共同构建出一幅富贵吉祥、国泰民安的祝福图景。

此盘不仅在艺术造诣上独具匠心,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福、禄、寿的追求与国运昌隆的祈愿融入纹饰之中。蝙蝠、寿桃的搭配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纹样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灵芝则代表着道教文化中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海水江崖纹的设计源自宋代,其气势磅礴既暗含“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祝福,又寄托了对国泰民安的期盼。整器纹饰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战国四山字纹铜镜

时代:战国

尺寸:直径14.1,边厚0.3厘米。

质地:铜

文物级别:二级

此镜圆形周正,造型端庄。圆形器制寓意“天圆”之义,体现了先民对天地万物的哲学思考。镜背中央设三弦钮,钮座方正,外围环绕凹面形方格带,方形布局又暗含“地方”之意,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秩序的理解。

镜背纹饰精美,由地纹与主纹巧妙组合。地纹采用细密的羽状纹,如羽毛般轻盈有序,密集均匀,给人以流动之感。主纹以镜钮为中心,布局匠心独运:凹面方格的四角各向外伸出一片花瓣,每片花瓣顶端连接一朵四瓣花,花心处以凹面同心圆巧妙演绎花蕊。四朵四瓣花以十字形交错排列,将镜背自然分割为四个区域,这种四分法的构图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四季”、“方”等宇宙观念相呼应。每区精心置入一组山字纹,此纹样极具地域特色。这类山字镜主要出土于长江中游、中下游之交、淮河以及汉水之滨的楚国属地,是楚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山字取形于山峦叠嶂之势,既是对自然山形的写意概括,又暗含对永恒与稳固的追求。(关于山字纹的含义,学界说法众多,笔者此处取“以字代形”说。)在各山字纹的右侧又添置一片花瓣,与整体纹饰相呼应。八片花瓣与四朵花之间以绹纹连接,绹纹如行云流水,为严谨的几何构图增添了灵动之美。花卉纹样的运用,不仅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寄托了对生命绽放、繁荣昌盛的美好期待。

此镜纹饰设计体现了战国时期特有的艺术风格。几何纹与自然纹的巧妙结合,展现了对称中见变化、规整中寓灵动的艺术追求。山字纹代表稳重与永恒,花卉纹象征生机与活力,羽状地纹暗示流动与变化,三者的完美统一展现了先民对宇宙万物的深刻理解和对和谐统一的不懈追求。此镜铸造精良,纹饰清晰流畅,层次分明。地纹与主纹的巧妙配合,繁而不乱,精致美观,充分展现了战国工匠的超群技艺。羽状地纹的精细刻画,花瓣、山字等纹样的清晰铸制,都显示出极高的青铜器制作水平。此镜不仅是一件实用器物,更是一件凝聚着先民智慧的艺术品。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四方四季的时空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3

清乾隆窑变玫瑰红釉荸荠瓶


时代:清

尺寸:高37,口径6.2,底径15,腹围68.6厘米。

质地:瓷

文物级别:二级

此瓶造型优美,敛口端庄,颈部细长挺拔,肩部圆润,腹部浑圆饱满似荸荠形,圈足端正规整。器形比例和谐,线条流畅优美,体现出乾隆时期瓷器的典雅气韵。

除内壁及外底无釉露胎外,通体施窑变玫瑰红釉,釉色变化丰富多姿。口沿处釉薄显浅,泛起淡淡紫晕;颈部由上至下,釉色渐次加深,由淡紫红过渡至浓郁玫瑰红,如晚霞般绚丽;肩部与腹部釉色最为浓艳,呈现出成熟玫瑰般的红色,红中闪烁着紫色光晕,在不同角度下显现出变幻多姿的色泽;近足处釉色自然过渡,无突兀之感。釉面质地莹润细腻,开片纹细密均匀,形成 ,犹如冰裂纹般自然流畅。釉层肥厚处色泽浓重,如凝脂般温润;釉薄处晶莹通透,若玉质般剔透。在自然光线下,釉面泛起柔和光泽,釉色深浅变化愈发明显,层次感极强。

此类窑变釉瓷器烧制要求极高,不仅需要精准控制窑温,还要把握火候和气氛变化。窑变效果全凭火候,稍有偏差则难以呈现理想釉色。此瓶通体釉色均匀,窑变自然和谐,处处显露出乾隆官窑精湛的制瓷工艺。素面无纹的设计更突出了釉色之美,通过窑变的层次变化营造艺术效果,充分展现了“大巧若拙”的艺术追求。胎质细腻纯净,胎体厚实均匀。修胎工整,圈足规范,显示出官窑严谨的制作规范。器形与釉色的完美结合,既体现了清代官窑的制瓷水平,也展现了乾隆时期瓷器的艺术成就。









烟台市博物馆

烟台市博物馆

服务号


烟台市博物馆
欢迎关注烟台市博物馆订阅号,带您了解更多烟台文博资讯。订阅烟博官微您还可以获得最及时的展览与教育活动信息。期待您持续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