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案例:平武县探索建立“生态超市” 开辟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新赛道

文摘   2024-12-18 19:47   四川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经济体制改革案例


平武县探索建立“生态超市” 

开辟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新赛道报告






    平武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资源富集,52.6%的县域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范围。近年来,该县通过探索创新“生态超市”,开辟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新赛道,实现生态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生态资产的优化利用。




     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构建数字生态平台。一是集中精锐组建筹备指导小组。坚持县委统筹谋划、部门协同配合,建立由各行业主管部门、乡镇主要领导及专业人才组成的工作筹备指导小组,形成“县级领导谋划部署、牵头部门实时汇报、工作小组适时调度”的工作推进机制,稳妥推行“生态超市”建设工作。二是研究论证创新理顺发展思路。实地考察学习常山“两山”经验做法,学习“两山银行”如何将分散“沉睡”的资源转化为资产。县级领导5次召集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对平武县“生态超市”工作总体方向、实施步骤、运行机制等关键环节充分研究论证,增强此项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三是集智攀高编制平台建设方案。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县供销合作社坚持科学合理、灵活高效原则,高质量编制《平武县“生态超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主营业务等工作,确保“生态超市”工作顺利实施。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痛点难点堵点。一是集中打包,化解资源“碎片化”痛点。通过大数据手段、数字赋能等方式整理收储国土、林业、水利业等部门自然资源数据,打造“乡村资源数字平台”,实现生态资源资产线下收集登记、线上平台全量归集。目前,试点的江油关镇共登记“山水林田湖草房矿”等资源26宗,在乡村资源数字平台进行分类展示,企业可以根据地域、资源要素、数量等条件搜索查询相关“标的”,解决生态资源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二是实体运营,破解资源“低效化”难点。着力破解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中“难交易”“难抵押”“难变现”问题,注册成立平武县生态超市经营管理公司(注册商标为平武县“生态超市”),实体化运营交易平台,由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做产权交易技术指导,规范流转交易行为。同时联合评估公司对待流转交易的生态资源进行价值评估,评估后作为生态资源产品在“生态超市”挂牌交易,实现低价生态资源溢价交易。三是增信赋能,打通资源“沉淀化”堵点。立足承包权、使用权、种植权等因生产经营资料难以确权登记,无法通过抵押等形式获取融资这一难题,联合银行、担保机构、评估公司以担保贷款、融资租赁回购等形式,研发新型金融服务产品,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弘安农业公司因资金短缺问题制约企业做大规模,利用“生态超市”提供的资金对车厘子园改造提升,预计可新增300亩车厘子树投产,年营业性收入增加360万元。


   



     坚持为民利民,生态反哺利民惠企兴县。一是创新利益连接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通过利益连接机制反哺村集体经济组织,“生态超市”将江油关镇观凤村村集体所有300亩低效闲置林地集中打包登记挂牌,引进企业发展黄连、小木漆套种中药材种植,村集体与企业约定,在项目投产后按照利润百分比进行分红,预计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不低于50万元,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二是创新产业服务模式助推企业高速发展。针对康养文旅产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仍存在主体不强、链条不齐、层次不高等问题,充分发挥“生态超市”平台作用,建立“一对一”工作联系机制,将市场主体需求派发至相关行业部门,提供对口产业指导服务。三是创新价值转化路径巩固县域生态优势。通过线下生态资源资产收集登记,线上大数据平台全量归集,使生态资源一图感知、闲置资源一键登记、产权交易一点即成、服务需求一供即应,真正做到把资源变资产变资本,创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使“生态超市”成为巩固县域生态优势的“钉”和“锤”。


                                          

内容来源: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

编辑:杨梦娇

审核:王煜坤  余刚


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宣传、信息公开、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读重大政策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