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谐音双关的巧用

文化   2024-11-17 06:41   宁夏  

谐音双关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手法,它利用词语间的同音或音近特性,在同一语境下赋予词语或句子双重含义:表面传达一层意思(甲义),实则暗含另一层深意(乙义),形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效果。通过这种手法,语言变得幽默诙谐、生动活泼,同时又不失委婉含蓄,余味悠长。在古典诗歌中,谐音双关如同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被广泛运用以传情达意,为读者开辟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享受。

例如,在《诗经》中的名篇《摽有梅》里,诗人这样写道:“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里的“梅”字巧妙地与“媒”字谐音,通过描述梅子从树上纷纷落下的情景,以及梅子数量的逐渐减少,反映出女子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并迫切地希望有人能尽快通过媒人前来求婚。这种谐音双关的运用,使得诗歌在表面上是在描写自然现象,实则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寄托。

在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中,诗人写到:“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这里的“苦心”一词,既是对黄檗树生长状态的描述,又通过谐音双关,隐喻了女子内心因离别而生的痛苦和思念之情。随着春天的到来,黄檗树开始生长,而女子的“苦心”也在日复一日地增长,这种巧妙的谐音双关,使得诗歌在表达情感时更加含蓄而深刻。

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中的“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更是将谐音双关运用得淋漓尽致。诗中的“丝”谐音“思”,表达了织妇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而“悟”谐音“误”,则暗示了由于种种原因,这段本应美好的爱情被耽误了;最后的“匹”字,既指布匹,又双关着“匹偶”,即伴侣。整首诗通过谐音双关的巧妙运用,如泣如诉地表达了女子对错爱的悔恨和对负心汉的谴责。

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晴”与“情”谐音双关,既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又巧妙地表达了男女之间缠绵悱恻的情意。

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中的“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这里的“悠然”谐音“油燃”,寓意着即便明灯高照,没有情人相伴的日子也是空虚而无意义的;而“期”谐音“棋”,则进一步表达了离别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的无奈和哀愁。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这里的“莲子”谐音“怜子”,即爱你,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情厚意;而“莲心”谐音“怜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爱怜之情的深沉和透彻。

南朝民歌《作蚕丝》中的“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这里的“丝”谐音“思”,诗人通过蚕吐丝不断、昼夜不息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

唐代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中,“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里的“烛”谐音“嘱”,“围棋”谐音“违期”,诗人通过谐音双关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即将远行的爱人的深深嘱咐和不舍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热烈,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发布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文字及音视频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 jnwytg@163.com     

责任编辑:邓不悔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感恩遇见,点亮在看 

金鸟文艺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