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8日,芬兰国有网络电信服务公司西尼亚表示,连接赫尔辛基和德国罗斯托克港的C-Lion1海底光缆出现故障。
随后,连接立陶宛和瑞典的海底光缆也断开了。
尤其是德芬海底光缆全长1200公里,是唯一一条连接北欧与中欧的海底光缆。被称为“欧洲信息大动脉”,中断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此外,芬兰和德国外交部发表联合声明称,“对海底光缆被切断深感担忧”,并怀疑是故意破坏事件”。
这也让人联想起2022年“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
虽然“北溪管道”事件已经坐实是人为原因,但趋于各方原因,幕后黑手始终没有被揪出来。
从动机上看,炸管道的根本目的无非是切断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纽带,强制两者在能源领域"脱钩",逼迫欧洲在地缘政治对弈中站队。
因此真凶到底是谁可以看出些端倪。
然而,现实却出人意料地讽刺。
尽管管道遭到破坏,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联系并未完全中断。
每天近424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仍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乃至法国和德国,依然默契地继续购买俄罗斯天然气。
日前,由于价格争端,俄罗斯于16日暂停了对奥地利的天然气供应。
此前,俄罗斯通过一条跨境输气管道,把俄天然气经乌克兰送至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国。
奥地利原为该管道的最大接收方,正常情况下每天接收1700万立方米天然气,占该管道总输气量40%。
针对断供一事,奥地利总理表示,俄气终止供应的通知早在意料之中,奥地利已经做好了准备。“没有家庭会感到寒冷……储气设施已经足够满了。”
但未来却只能从德国等其他国家进口天然气,德国的天然气从哪里来?
一部分是俄罗斯,还有一部分是美国等国,转售的价格自然不会便宜,在这场能源游戏中,最大的输家已经诞生。
回到海底光缆的问题上。
鲜有人知的是,海底光缆在连接世界各地的通信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为全球互联网、电话和数据传输提供了快速、可靠的连接。
无论是跨越大洋连接不同国家,还是为偏远地区提供通信服务,海底光缆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海底光缆的应用范围包括国际和国内长距离通信、金融交易、科学研究、媒体传播等领域。
它们不仅支持商业活动和社会交流,还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连接德国与芬兰的海底光缆地位非常特殊,是唯一一条连接北欧与中欧的海底光缆。
现在乌克兰战事日渐吃紧,泽连斯基四处求援,而美国政坛的风云突变更令局势雪上加霜。
特朗普马上重返白宫,未来美国是否愿意援乌也很难说。
欧洲似乎已嗅到危机的味道,开始谋求自身防务独立,博雷利甚至公开呼吁将欧盟转变为"军事集团"。
关键时刻,两条关键的海底光缆中断了。
美国早早放出风声,暗示俄罗斯可能意图破坏基础设施,但铁证在哪里?
这又何尝不是一场精心编织的舆论陷阱?
现在,德国总理朔尔茨正饱受政治压力,与马克龙密谋应对美国的可能变局。
欧洲正站在十字路口,既害怕俄罗斯的咄咄逼人,又对美国的摇摆不定心存芥蒂。
谁是幕后黑手?美国?俄罗斯?还是另有其人?
这个谜题没有确定的答案,只能猜测。
笔者观点:
对俄罗斯来说,破坏海底光缆有什么利益呢?
除了激怒欧洲,令后者团结一致“抗俄”外,基本没有太大的战略价值和军事价值,对战争战局也几乎没有影响,这跟“北溪“管道被炸是一样的道理。
多种迹象表明,海光缆事件和“北溪”管道事件高度相似,受害者都是欧洲,两起事件背后的元凶很可能是同一个,如果欧洲的利益受损,谁会受益呢?
值得仔细推敲。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观点与本文不一致是正常的。
大家要文明交流,互相赋能。
感谢理解。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