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最高原则,从来不是为了给个人伸张正义,而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普通人总以为法律是公平的,是公正无私的,是用来主持正义的,可现实是,法律的运行逻辑是确保社会秩序不会被轻易打破,而不是让每个人都获得应得的公道。如果个人的正义会影响社会稳定,那么抱歉,法律一定会优先选择牺牲你,而不是让社会陷入混乱。这才是法律真正的底色。
真正懂权谋的人,从不会天真地指望法律给自己一个公正的交代,他们只会想,如何利用法律以及规则漏洞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如何让法律成为武器,如何让法律为自己服务,而不是束缚自己。法律是一个框架,它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谁掌控它,谁解释它,谁就能主宰局势。而那些相信法律绝对公平的,往往只是被规则收割的对象。
历史上的政治高手,从来都不是法律的信徒,而是法律的操盘手。比如刘邦,他刚夺天下时,没有急着制定一整套复杂的法律,而是抛出了“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罚,盗窃者惩。这看起来像是简化法律,让百姓更自由,实际上却是给自己争取时间,先稳住人心,再慢慢建立秩序。刘邦一生都在演戏,戏演得好,天下就是他的。入关中,他废秦律,三言两语收服人心。天下人欢呼他仁厚,殊不知,他不过是用最简单的法律换取最大的稳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百姓听得懂,士兵容易管,社会自然安定。他要的不是法律的细密,而是秩序的可控。
坐稳江山,他的法律却越来越繁琐。昔日的“约法三章”不再提,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套森严的帝国法典。他曾痛恨秦朝繁法暴政,但如今,他深知,法律不该是束缚君王的,而是束缚群臣的。杀韩信,他不动刀,只动笔。一道谋反的罪名,韩信便死得名正言顺。刘邦比谁都清楚,刀剑杀人,流血见怨;法律杀人,天下皆服。韩信不谋反?无妨,法律是君王的工具,不是公平的尺度。他说你谋反,你就是谋反。法律是城墙,墙外是百姓,墙内是皇权。百姓以为法律是保护他们的盾,殊不知,那盾随时可以变刀,只取他们的命,却护不住他们的身。刘邦不信法律,他只信自己。他用法律开路,用法律杀人,用法律治国。天下人信法,他信人心。他懂得,法律的最高使命,从不是公道,而是让掌权者高枕无忧。而汉武帝后来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为了让法律和儒家伦理绑定,让天下人相信法律就是天理,违背法律就是违背道德,这样人们就会自觉服从,统治才能更加稳固。法律在这里,已经不是公平的工具,而是维护皇权的锁链。
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商场上的大佬,哪个不是精通法律的高手?他们不会去违法,但一定会利用法律的漏洞,玩规则的边界。比如很多公司裁员,不会直接告诉你“你被开除了”,而是用合同里的条款一步步逼你主动辞职,这样他们就不用赔偿你。再比如一些大企业在遇到反垄断调查时,他们不会去硬碰硬,而是利用法律顾问、政策游说、甚至修改行业标准,让自己仍然能继续占据市场主导权,而不会被法律彻底击垮。法律对他们而言,早已不是什么公平的保障,而是他们进行商业竞争的一种工具。
那些真正的掌权者,绝不会死守规则,而是创造规则,利用规则。他们明白,法律是服务于强者的,而不是保护弱者的。弱者之所以相信法律,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而强者之所以掌控法律,是因为他们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它、操控它、改写它。如果你还在幻想法律一定会站在你这边,那你就已经输了。
真正懂得权谋的人,思考的不是“法律会不会保护我”,而是“我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你还在抱怨法律对你不公的时候,那些真正的强者,早已用法律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让你主动按照他们制定的规则行事,而你还以为自己得到了公平。所以,法律最重要的作用,不是维护正义,而是维持秩序。而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的人,而不是那些寄希望于法律的人。
“人心诡谲,世局如棋。看不清的局,是你的局;掌握不了的人性,是你的险。”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公众号,拆局解谜,洞见人性!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