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模式死结,抓住范式转移的颠覆性转变

百科   2024-06-23 23:59   上海  
有时候我们会遭遇鸡同鸭讲的处境,明明在你这是一种很常态、很自然的观点,在他那却变成了谬误、胡说八道,然后你们吵翻了天。

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和他之间的范式不同,这里范式可以理解成框架、模式。

大多数人一辈子就守着小时候被灌输的一两条教条化的范式,而你的新范式对他来说就是风险、未知、危害。

为什么新技术、新机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公司都抓不住,跟不上趋势做不出改变?
为什么即使有去改变的决心吗,但还是常常白忙一场?

新就意味着对原来传统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意味着跟过去一刀两断,意味着和同一时间的玩家关系全都发生了转变。

意味着你可能和大多数人又站在了同一起点上,意味着老系统的零部件和流程一下子变得一文不值。

但是大部人的思考方式都是线性、二极的,用原来的思考方式、知识体系去套用、理解、摸索新模式,这当然不容易理解,也就抓不住核心逻辑。

最后只能在原有模式中打转,陷在里面根本出不去,然后就是对新模式贬低、拒绝、偏见。

每当特斯拉发生一些意外的车祸孤立事件,就会被人大黑特黑、断章取义,极端地放大问题,大肆渲染电车不安全,自动驾驶不安全等。

他们不分析也不会去分析这个事故为什么发生?背后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别的汽车是不是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故?

苹果手机刚出来的时候,负面偏见就是信号不好、屏幕小、没键盘、不实用,大部分人也是无动于衷、不屑一顾。

还有一个很直接的原因,那就是人的立场和眼界往往受限于其所在的位置。
人要是总待在一个舒适区里,不肯挪挪屁股换个地方坐坐,那他的脑袋就永远被偏见和固执占据。
如果一个人在现有范式、现有模式下太成功、太得意,挣得盆满钵满,你就算把嘴皮子磨破,他们也不会听进去半句。
这样的人,在范式转变的时候,最容易摔大跟头。
比如那些只知道靠出卖资源和组装产品来赚钱的企业,科技创新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有时候你得狠下心来,早点扔掉那些旧有的包袱和积累,越早越好。
因为在新范式下,你过去的积累反而会成为拖后腿的累赘。
只有解开了这个思维的死结,你才能轻装上阵。
你最初瞧不上的东西,但后来它的发展却却一次次打破你的预想,你得警觉了!
这意味着你可能对现实认知有严重偏差,面对这种情况,你必须深入其中,彻底地研究它。
所以在范式转移、新机会、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如何才能修正自己的框架?
昨天文章说过不断引入新变量、扩展知识维度是一种方式。

另一种方式就是渐进式移动,步子不要太大,先初步认可、投入少量支持,这是移动屁股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亲自搜集各种渠道的一手信息,不要被二手货骗了。

你看到更多一手信息后,发现细节和你原来的偏见有一些差别,你的信心增加了一些。

这时候可以继续移动屁股,投入更多支持。
在移动屁股的过程中,如果你的想法在多数人不理解不看好的情况下,继续增长,那就会增加你的信心,让你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研究。

学习的过程会不断有反复。每一个看空的因素,可能都有一个看多的反驳。

每一次做出的简单结论,都可能因为新的证据而反转。

学习折腾的时间越长,观察角度越全面,你的理解就越接近事实真相。

这个过程需要下很大功夫,但没有捷径。
想不花时间学习就达到理解深度,想依靠别人给你的简单结论,注定无法走远。

真正的范式转移,来自那些常常超越你的固有思维框架。
你不断发现,原来一个事情还可以这样做,原来还能这样用。

而这些东西,不深入钻研,根本无法理解。

直到有一天,当你的屁股移动得足够远,当你研究得足够深,你终于有信心,飞身一跃,大胆行动,全力投入。

当屁股和脑袋移过来后,需要警惕的是另外一个倾向:就是忽略一切不利的负面消息,而只看对自己有利的好消息。

一些负面评论,来自那些和从前的你一样不懂、充满偏见的人。

不要和他们争论,那是浪费能量。他们有的是真不懂,有的则是靠贬低他人而让自己心安而已。

要定期花时间,听听那些比你在细节上懂得更多的人的分析,这将帮助你进一步认清事实真相,并且微调屁股的位置。

如果你运气好,你在范式转移下的投入,将在多数人的不断质疑声中迅速升值。
享受你的回报,但不必和不懂的人解释。

书海探读
另一个视角看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