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文明通州
大运河文化讲习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索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创新路径,日前,大运河文化讲习所主题宣讲活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再启新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靳宝作为主讲嘉宾,以“‘历史之眼’下的古今对话——谈路县故城遗址”为题,详细阐述了路县故城遗址的历史背景、考古发现及其保护利用的重要意义。122.5万人次同步在线参与活动。
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州区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深化拓展“大运河文化+”系列品牌,全力焕活运河文化,依托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沉浸式宣讲阵地——大运河文化讲习所,聘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对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人文风貌颇有建树和研究的名人、专家、学者,组建“大运河文化讲习所专家团”,生动讲述通州古城、路县故城、张家湾古镇、漷县古镇、永乐店古城的历史人文故事,以实际行动讲好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全年举办线上线下12场月主题宣讲和50场周互动体验。
靳宝在宣讲中表示,路县故城遗址是通州区境内发现最早的古城,也是汉代北方边地一座重要的县级城市。据靳宝介绍,迄今所知最早的“路县”文字记载出自居延汉简,而《汉书·地理志》则明确记载了渔阳郡下辖的路县。这些历史文献为路县故城的存在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2016年开始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让路县故城遗址这座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城重见天日。考古人员通过钻探和发掘,揭示了路县故城的规模、形制和布局。城址整体平面呈近似方形,周长约为2325米,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城墙基址保存较为完整,城壕、道路、手工业遗存等遗迹也相继被发现。
靳宝介绍,路县故城遗址的发掘在北京地区考古历史上实现了多个“首次”,如首次考古发掘并记录的汉代井群、首次发现了汉代木制实用器等,而且对于研究汉代幽蓟地区基层社会的结构、管理机制和组织形式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路县故城作为汉代北方边地的重要城市,其发现对于全面深化对汉代县城的认知,推进汉代的区域社会治理研究,都是弥足珍贵的标本和典型。
路县故城遗址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考古发现,更在于其背后所体现出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社会价值。靳宝表示,路县故城是通州的历史之根、文脉之魂,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整个北京的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路县故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201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遗址进行原址保护,并计划在这座汉代古城的遗址上建设公园和博物馆,生动展示路县故城的考古发现及其价值。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将成为北京地区首个在城市基本建设考古中完整保护下来并建立遗址公园的大遗址,不仅成为北京考古遗址公园的典范,在全国也具有示范意义。
靳宝表示,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的建设与展示,正是古为今用的生动实例,让沉睡两千多年的古城址活起来,让上千件出土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讲好路县故城的历史故事,来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随着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的建设与展示工作的不断推进,这座汉代古城将成为连接古今的重要窗口,让更多人通过“历史之眼”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主题宣讲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聆听。市民李先生表示:“之前对路县故城了解不多,通过今天的宣讲,才真正了解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也感受到了副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大运河文化讲习所的主题宣讲活动,深入了解和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未来,大运河文化讲习所将继续邀请更多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活动+常态活动”“专家宣讲+互动体验”的方式,对大运河文化进行系统性阐释、多维度传播和创造性发扬。
微信号 : wenmingtongzhou
新浪微博:@文明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