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智能阅读与全民阅读

文摘   教育   2024-11-18 12:00   上海  


题目 | 智能阅读与全民阅读

来源 | 《出版与印刷》2024年第5期

作者 | 聂震宁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4.00.063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聂震宁. 智能阅读与全民阅读[J]. 出版与印刷, 2024(5): 卷首语.


→ 查看HTML全文





2022年11月,美国OpenAI公司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ChatGPT,该系统在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方面展现出的卓越能力,引发了全球关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AI)话题的热议。虽然人们目前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尚且褒贬不一,尤其是对它与人类社会前景关系的多种可能性还存在质疑,但人工智能技术还是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类生活的众多方面和各个层次。顺理成章地,人工智能技术也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人们的阅读生活中,一个新概念——智能阅读,正在形成。


智能阅读,是指在AI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智能设备、算法推荐、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阅读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和定制,阅读过程的智能化辅助和引导,以及阅读效果的精准评估和反馈,从而让阅读变得越来越便捷、深入、高效,而且渐渐有趣起来。


在智能阅读中,可以基于用户画像,为读者进行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阅读服务;可以自动生成图书的摘要、导读,并以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还可以生成虚拟数字人,与读者互动聊天,讨论读书心得,使阅读变得越来越有趣味。2024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教材《全球传播与国际关系》(赵雪波著)正式出版。书中采用了一款AI导读智能体,为读者提供智能阅读服务。该服务基于NFC+大模型+语音技术,读者无需下载App,只要将手机贴近图书封面的智能体,即可与作者的数字人展开对话,如果对书中某些内容难以理解,可以立即请教作者的数字人,双方还可以进行一来一往的讨论。AI导读智能体的采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主动参与、及时互动、有问必答等需求,同时也提升了传统教材的互动性、生动性、沉浸性、趣味性。


人类的阅读大多数时候是个人化的,常常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有了智能阅读,读者可以不期然而然地能跟一部纸书互动聊天、自由讨论,虽然目前聊天还不能海阔天空,讨论也无法深入浅出,但在“你问我答”的趣味中,也油然而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奇趣。


智能阅读给人类的阅读带来如此匪夷所思的帮助,不由得人们不想入非非,有人以为,只要AI技术继续发展下去,岂不是人类的阅读终将彻底告别青灯黄卷、引锥刺股的苦读,一切经卷典籍的解读皆可交由AI技术去迎刃而解?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就展示了利用AI技术促进科学研究的典范,所开发的AI大模型能够准确预测人体中上亿个蛋白质的结构。那么,有了这样的智能技术,还有什么阅读不可以交给它完成呢?至于当下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的全民阅读,AI技术岂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


然而,且慢。智能阅读尽管可以在阅读的便捷、深入、高效、趣味等方面帮助全民阅读更好地开展。可是,我们要弄明白,全民阅读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什么。是让AI技术帮助我们读书吗?当然不是。简要说起来,全民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社会上不读书的人读起书来,让很少读书的人爱上阅读,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而这个目标并不是智能阅读能够替代的。


单说爱读书一件事,就足以要全社会为此做出巨大努力。爱读书,首先就是要人们养成阅读习惯,再就是要形成完整阅读的能力。只有人们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可能形成“时时有好书,处处可读书,人人爱读书”的书香社会。可是,目前人们所能接触到的许多智能阅读设备,能让阅读随时随地发生,确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这种便捷也使大量读者更倾向于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导致读者在选择阅读内容时更加随意,甚至可能沉迷于浅显易懂、缺乏深度的内容,限制了读者的多元视野与思维拓展,这不但不能帮助人们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恰恰相反,还会破坏人们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消解人们的深度思考和专注力,如此一来,爱读书将成为一句空话,善读书也就不可能做到。


可见,智能阅读要更好地为提高国民阅读力发挥作用,还有待AI技术在阅读领域的创新发展。而在此之前,传统的阅读,纸书的阅读,还得认真进行下去。


智能阅读与全民阅读绝不应该是对立的存在,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全民阅读将使得我们社会更多的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智能阅读的发展将使得全民阅读更加全面、深入、高效地推进,最终实现建成书香社会的美好理想。


(作者系中国出版协会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 熊喆萍



期刊简介


《出版与印刷》于1990年创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经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专注现代出版与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出版与印刷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出版与印刷领域的产教研深度融合。读者对象主要为出版与印刷领域教育、科研及从业人员。主要栏目设有本期聚焦、研究与观察、出版实务、期刊研究、印刷与包装、出版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出版史话等,内容注重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出版与印刷》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扩展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Scopus 数据库收录期刊。全文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龙源期刊网、钛学术文献服务平台等。2021年入选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期刊网站:

‍https://cbyys.sppc.edu.cn

投审稿系统:

http://www.manuscripts.com.cn/cbyys

电子期刊:

编辑部邮箱:

cbyys@vip.126.com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与印刷》编辑部

上海市营口路101号

邮编:200093

电话:021-65686532







出版与印刷
《出版与印刷》专注现代出版、印刷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服务出版、印刷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出版、印刷产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