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心语(一):破除我执和路径依赖
文摘
2024-09-19 13:14
印度尼西亚
作者按语:这是一篇由于两个小故事引发的创业思考,就当是自己创业心语般碎碎念,与诸君共享共勉。
我女儿打会说话起,就把猕猴桃说成猴猕桃,虽然我跟妻子一直纠正,她反倒乐此不疲,后来干脆以此为乐,越纠正她笑得越开心。今年中秋节又快到了,朋友寄来一箱猕猴桃。女儿看到后又说猴猕桃树,我出于原来教师的职业本能,又耐心地开始纠正她:“宝贝,这不叫猴猕桃,是猕-猴-桃!”如此几个回合下来,双方也未能达成一致。刚好在一旁的妻子听到,非常严肃地提醒我,好像是有猴猕桃树,宝贝在动画片里看到过。我突然意识到,兴许真的是我错了,可能确实是有猴猕桃树呢?于是赶紧给女儿一顿彩虹屁:“宝贝真厉害,爸爸都不知道有猴猕桃树。”等到晚上有空坐下来看书的时候,我又想起白天这个事情,于是就上网去搜索猴猕桃树,可惜的是百度和谷歌都没有找到,或许确实没有猴猕桃树。但当我看到猴面包树时,突然想到,也许是因为女儿还不识字,所以将发音有些相近的“猴面包树”,对影成了生活中见到的“猴猕桃”树。于是才有了这一个“指鹿为马”的小故事。这时我又想起了一个当年的小故事。去年年初,我被公司外派到印尼搭建本土团队,出于了解印尼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我读了不少介绍印尼的书籍。其中朋友Jane赠送的《印尼Etc:众神遗落的珍珠》,更加让我爱不释手。书中在讲到印尼人的随性时,引用了一个非常离奇的案例。大意是说,当年印尼国土部门在绘制第一幅全国地图的时候,竟然将一片近2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遗漏了,也就是说这片巨大的热带雨林,在法定地图上根本就不存在。当我将这个小故事,讲给来印尼考察的老板时,他的第一反应也不敢置信,直言这完全不可能,就如跟我听到女儿说猴猕桃树时一样。而我当时因为记忆力太差,加之也无法从言语上去佐证,所以这个小故事最终以我显摆不成而告终。但两个小故事却突然让我感慨良多。作为资深的创业者和管理层,我们都习惯于从自身固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出发,来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或者一个生意模式的好坏,久而久之这种思考和行事方式,也会变成一种思维上的懒惰,乃至于新的路径依赖,导致我们无法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甚至是固步自封拒绝接受新的知识和商业模式。不管是到哪种程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或许都会是巨大的风险点。
而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路径依赖。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当你选择路径依赖,在审视创业机会时,往往会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和市场切入,用自己熟悉的战略和打法,去获取更高的成功率。但是如果纯粹依靠原有经验和方法,由于市场往往瞬息万变,原有经验和方法也会过时失效,最终反而缘木求鱼适得其反。另外,过度的路径依赖也会导致风险偏好的降低,导致创业者面对新机会和新市场时,没有足够的决心去抓住机会实现新的突破。创业很难也很苦,除了要有极强的心力和强大的韧性外,创业者不应有其他的执念。因此,既要破除路径依赖,又要破除自我执念。首先,放下过往的光环和傲慢,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很多大厂出身的创业者,由于过往有光鲜的履历和经验,往往很难脚踏实地真正去创业。因为相比较于大厂优越的办公环境和人际关系,创业公司往往需要一专多能“六边形战士”型的人才,去处理创业过程中各种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去干在大厂“流水线”上完全接触不到的脏活累活,这种巨大的落差感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第二,放下过往不实用的经验和方法,以空杯心态重新出发。创业公司不比大厂,本身能撬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不可能像大厂一样BD资源去高举高打,只能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甚至以野路子的方式实现目标,因此很多时候需要抛弃过往不实用的经验和方法。第三,放下自我情绪,以平常心面对创业过程中的一切。创业是一条不归路,一路上山高水长,可能会风雨交加,也可能会雨过天晴,但在到达终点上岸前,一刻都不能松懈。义无反顾时,不要自我感动;遇到困难时,别灰心丧气;做出一点成绩时,也切莫得意忘形。创业很难也很苦,如果能够选择,最好能享受过程,哪怕最终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至少也欣赏了创业路上的美丽风景。《金刚经》有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就是不被现象所迷惑,也就是破除我执,是破除路径依赖。而“生心”,就是生清净心,生平等心,生平常心。也是创业者应有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