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
基本情况:本人绝对硬核直男,性格方面极度理性,直男指数大于火星奥林匹斯山的海拔,目前在国内某985大学担任科研人员,理工科专业。
·我在2003年(中学时期)开始参与田径中长跑项目,当时主要参加学校的800~3000米比赛;
·2010年(大学时期)首次半马完赛,2011年首次全马完赛。半马PB为1小时20分47秒(2021年长嘉汇半马,净成绩,B区出发,第1公里用时5分);
·全马PB为2小时59分23秒(2016年重马,非碳板时代橡胶底跑鞋破3)。
2021年经历巅峰后受伤,后来因个人原因久病不愈,近3年来10公里成绩一直在45分左右徘徊。再加上工作压力十分巨大,跑步的状态在很长时间内都非常低迷。
出发后自我感觉良好,想挑战一下4分配,结果在11公里处跑蹦,最终以1小时27分50秒的成绩完赛。虽然相比于最好水平这个成绩还差的很远,但也已经算是自身的一次重大突破。
图1.本人及本次参赛情况
但后来我发现,重马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神秘力量”,我每次来都能突破自我,全马首破330,首破310(当时的二级标准)以及首破300,都在这里。经总结后发现,每个“赛季”(参考学年制,第一年9月至第二年的7月,暑假不参赛)的最好成绩,即seasonal best(SB),都是在重马创造。
尽管我也跑过上马这样的理想赛道,也能够创造暂时的PB,但“PB+SB”始终要回到第二年初的重马。当时让我最意外的是2016年的“破3”,之前我一直认为310就是我的极限。大学时期的我主要练习中长跑项目,主项为800和1500,有氧耐力十分欠缺,参加全马纯属精神追求。
下穿隧道以及若干“隐藏的”小坡是很难跑的,尤其是到了后面三分之一的赛程。那么,为什么不是最好跑的赛道,对我而言却总能创造最好的成绩?首先,从直男……哦不,是理性的分析,理想的赛道对创造好成绩而言并不是唯一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单来说就是,理想的环境+理想的状态=PB。
试想,如果你的状态很好,但赛道很虐,全是大坡,那你几乎不可能PB。再试想,如果我的状态很差,几乎没怎么训练或者有伤病,那么给我再好的赛道(例如基普乔格破2的条件),我也不能PB。
我曾经以为一直在重马PB的原因是每年3月份我的状态最好。主要是因为经过冬训后开春上个强度水平会大幅提升。学生时代的比赛几乎都集中在4-7月,正好在集训。但这个结论很快就被我否定了,因为每年冬天我都很颓废,一到寒假长距离项目的水平就从10公里sub40分掉到45分+,所以每次参加重马都是在调整期。直到后来毕业了也是这样,寒假期间基本上没时间跑步。好不容易放假了不用(给学生)上课,终于有时间搞搞论文,第二年3月份还要交“本子”,懂的都懂,科研党最懂,此处省略一万字。
个人感觉,自2016年重马承办了奥运会选拔赛和全国锦标赛以后,每次重马赛事都是按照这样的高规格举办的,这种专业性极大满足了我的强迫症。来了这么多次,我也逐渐喜欢上了重庆这座城市,感觉这里的人们热情而直爽,真诚且包容。
祝愿重马、重庆这座城市以及全国广大跑友,越发美好!
感谢重马体育赛事长期为本人提供的高情绪价值。
(👆官方客服👆)
新浪微博
小红书
视频号
抖音
重马体育公众号
重庆马拉松公众号
长嘉汇半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