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绕的薄雾
漂浮在湖面如影如幻
秋日四面环山
树叶五彩缤纷映入湖里.....
今晚《夜读神农架》主播万焕
和大家分享的是易伟的
《为了这一滴水》
为了这一滴水(一)
易伟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后,每年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其中10滴水中,就有1滴水来自神农架大九湖湿地。
——题记
一
神农架大九湖位于渝鄂交界处,是一个高山盆地,四周群山环绕。盆地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4公里,总面积36平方公里。盆地处海拔1730米,周边群山最高峰海拔2800米。由于整个盆地地势低洼,没有外流河溪,排水不良,大部分地表有季节性滞水。这些滞水形成的沼泽被称为“沁水湖”,由于有九个面积较大的沁水湖,故取名“大九湖”。
大九湖很早还有渔民。20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在政协整理《神农架文史资料》时,曾经担任过郧阳地委宣传部部长张超回忆:1951年4月10日在神农架剿匪时到大九湖。湖边住着几户渔民,住的是吊脚楼似的房子。水草茂盛,一直长到湖心。湖水蓝幽幽的,浮着一团团雾气。
20世纪60年代,国家为了战略需要,神农架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林木采伐区,大九湖也被轰鸣的伐木机器惊醒,众多千百年积蓄的森林大树轰然倒下,大九湖及周边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1986年至1992年间,大九湖通过开挖深沟大渠,大面积开垦人工草场,兴建了梅花鹿场、细毛羊场。但畜牧业未能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污染反而与日俱增,湿地功能严重退化。痛定思痛,湖北省将大九湖湿地保护与利用纳入重要日程,确立了“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方针。
2006年,国家决定在大九湖筹建湿地管理局。此前的大九湖积水挖渠排泄后,沼泽变成了旱地和草地,每家每户都在门前有广袤的旱地,靠种高山蔬菜,家家户户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笔者一位同事老公是从大九湖高考上学后分配在松柏机关工作的,等他们家要买房屋的时候,还得找在大九湖农村生活的亲戚借钱。那时候大九湖的草地十分广阔,每家每户散养着几十,甚至上百头的猪、牛、羊,鸡、鸭、鹅。
曾经担任过九湖乡党委书记王均学回忆说:家家户户每年杀几头年猪,肉从来没有出售的习惯。腊肉一条条都挂在屋里留着自己吃,或招待客人吃。村民把出售自家腊肉看着是件很丢人的事,还是乡党委书记王均学反复给村干部田祥云做工作,让他带头把自己家里的腊肉卖出去,给村民做示范。腊肉卖出去后,村干部田祥云还在村民中羞愧好长时间。那时大九湖的村民,真真地过着“烧酒配着腊肉喝,除了神仙就是我”的小日子。
国家要恢复湿地,这意味着往日的耕种蔬菜的旱地和部分草地要变成沼泽地。旱地不能种了,牲畜不能养了。还要在17平方公里草地,筑起了九道坝,蓄起九个湖,并且还沿袭大九湖的称谓。然而方案一出台,这就苦煞了居住在这九个湖内的12户村民,他们必须搬出世世代代居住的乐土。
那时候,拟把这12户人家搬迁到地势较高的乡政府周围,规划了三横两纵集中安置区。让每户村民用补偿的四五十万元在安置区盖上一栋楼房,过上集镇生活,从事旅游产业。然而,对于这些屋前屋后是肥沃的土地,远处是茂盛的水草,种惯了药材、蔬菜、玉米、土豆等庄稼,养惯了猪牛羊、鸡鸭鹅的村民。一旦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水草,家家户户对未来的生活都很茫然。
来源 | 神农架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神农架林区作家协会
主播 | 万焕
编辑 | 刘晓麟
实习编辑 | 谭海艳
校对 | 陈娇丽
审核 | 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