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同的名义向身边的朋友借钱,不按照约定的时间还款,甚至根本没有还款的打算,这样的事情属于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
网络配图
日前,集美区人民检察院对被告人刘某提起的公诉案件就很有代表性——女子刘某沉迷网络赌博无法自拔,先后以生病、投资、找关系等名义,骗取朋友637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怎么回事?
据了解
2020年,刘某通过微信“附近的人”添加结识了被害人曾某,之后,刘某到湖南做生意,在此期间,曾某也曾投资,双方在生意往来的过程中建立起“信任”。
没多久,刘某沉迷上了网络赌博,几次尝试不仅未能翻本,还输了更多。
刘某再一次输光后想到了“朋友”曾某。刘某虚构自己得了乳腺癌,向曾某借钱治疗,并承诺如果自己还不上钱,就用个人名下位于厦门的某套房产抵债。碍于情面加上房产担保,曾某便陆续向刘某转账。
看见“来钱挺容易”,刘某又向曾某谎称自己老家房子即将拆迁,让曾某投资搭建,后续可获五六百万元的赔款。曾某信以为真,开始大额投资。
在办理所谓房屋征拆的过程中,刘某还虚构了另一身份“平姐”,以“平姐”有关系能加快处理拆迁款等为由,骗取曾某的“宴请费”。之后“平姐”谎称自己的银行卡因曾某的大额转账被冻结,自己也被拘留,让曾某凑钱给她保释。
在朋友的提醒下,曾某才发现刘某的病历、房产证、拆迁材料等自己从未看过,每当自己提及都被刘某以各种理由推托。
而“平姐”的行为更加“迷幻”,居然在拘留期间还能用手机与曾某联系,曾某恍然大悟后立即报警。很快,刘某被抓获归案。
经查,被告人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共骗取被害人637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触犯了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构成诈骗罪。
检察官说法
假“借款”真骗款
承办该案的检察官表示,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网络赌博成为赌博的新形式,样式五花八门。
很多参赌人员为了筹集赌资,便开始向周边亲戚朋友以各种名目借钱、骗钱。他们想着回本翻盘,却不料身陷囹圄。
借钱不还,在很多人看来是属于民事借贷纠纷,似乎同刑事犯罪并无关联,但当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诱使被害人因陷入错误认识而借款,最终给被害人造成一定损失时,这种“借款”就成为骗款,涉嫌诈骗罪。
因此,对于他人的借钱请求或投资邀请,大家要擦亮双眼,多留心眼,问明钱款用途,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调查核实等。
另外,检察官还提醒,当前许多网赌平台都是虚假的,幕后人员通过一系列电脑程序进行后台操控,参赌的人只会输多赢少,即使最终赢了也无法提现,这就是赌博中的“杀猪盘”,切勿上当受骗。
远离不良嗜好!
-END-
来源丨厦门日报、网络
厦达通整合转载(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