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 | 花灯里的非遗情

时事   2025-01-28 08:29   湖北  
小时候
每年元宵
我们都会提上大大小小的灯笼踩街去
到今日
灯笼还是必不可缺的年味之一
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是中国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春之际,记者在徐角社区看到,潜江花灯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彭先金正和家人一起赶制“潜江海马”花灯,焊接骨架、安装灯珠、粘贴透光布……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彭先金介绍,“潜江海马”灯组宽约7米,深约2.5米,高约4米,主灯设计了腾跃向上的关羽、张飞骑海马,同时,加入了振奋人心的大鼓、寓意年年有余的鲤鱼,以及竹根滩镇的非遗特产焌米茶、火烧粑等。



另一边,龙湾镇的纸折花瓶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克华,也接了4个花灯制作的任务,除了修复早先的“玉龙盘柱”花灯,他还制作了“章华台”花灯。


锯木条、刨木花、装订骨架、手绘花纹……对于学仿古建筑工程出身的张克华来说,花灯的所有制作工序都显得那么游刃有余。“艺术作品都是用手工一点一点制作而来,对我来说,就是我的一个精神支柱,不管别人怎么认为,我觉得它就是无价的。”








花灯的制作过程复杂而精细

过去的艺人多以竹和纸为材

制作花灯的骨架和外皮

其作用主要为照明


如今

花灯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承载它的物件变了

展现的形式也变了


在今年的潜江灯会上,包括“潜江海马”“章华台”“玉龙盘柱”在内的近百组主题花灯大放异彩,那些“老手艺”,被翻新得更加时尚,更具审美价值。


两位传承人都表示,一直在以师带徒的形式将这份手艺进行传承。


当前,潜江花灯已成功入围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潜江拥有潜江花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名(去世1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名。有匠人的守护,非遗也会继续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文、图/记者 曹以成 王阳 通讯员 施毅

编辑丨徐杨

审核丨韩丹

值班编委丨苏杏

总编辑 | 谢华果

爆料&投稿丨qjrbs2015@163.com

潜江融媒
传递权威声音,反映社情民意,传播主流价值,凝聚潜江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