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花灯齐亮、千姿百态,点亮水乡喜庆夜。
眼下,近百场非遗民俗活动正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让广大群众在春节期间尽享“玩非遗”“吃非遗”“赏非遗”“逛非遗”“购非遗”“学非遗”的乐趣。
咚咚锵,咚咚锵……
夜幕降临
潜江龙展馆广场前人头攒动
来自全省各地的特色舞龙舞狮表演
让现场“炸”了起来
黄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王贵武龙灯,100多米的“巨龙”昂首摆尾、气势磅礴。武汉南湖高龙、十堰郧阳凤凰灯、荆州五虾闹鲇、天门三棒鼓、潜江草把龙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也悉数登场,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次“非遗过大年”活动,久负盛名的潜江灯会闪耀登场,来自全市各地各部门的近百组主题花灯、300余组装饰彩灯,在夜里熠熠生辉。
“潜江灯会是潜江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文化意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自1978年起,经常性举办花灯会展,形成了灯如海、人如潮的盛景,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维系。
“这么多好看的花灯,还有舞龙舞狮,过年就是要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年近八旬的杜奶奶激动地说。
热热闹闹过大年,不仅有好看的,更有好吃、好玩的,市民游客亲身体验打糍粑、做米糕,剪纸、面塑、麦秆画等特色鲜明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潜江小龙虾、毛嘴卤鸡、孝感米酒等特色美食香飘四溢。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2024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我们迎来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与全球各地共襄盛举、欢庆新春。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省高规格举办“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在潜江设立主会场,采用“1+2+N”的活动架构组织全省非遗过大年,即1项2025荆楚贺新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2项非遗重点配套活动和近百场非遗民俗活动,让大家在荆楚非遗中度过一个热闹的春节。
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潜江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也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市拥有江汉平原皮影戏、荆州花鼓戏、潜江民歌、潜江草把龙、潜江灯会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此外,我市还拥有潜江木雕、潜江唢呐、园林青酿酒技艺、传统酱品制作技艺、潜江面塑、潜江焌米茶制作技艺等2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月8日,再次收到喜报——潜江成功入选“中国文化百强县”,是全省获此殊荣的4个县域之一。
为了保护好非遗项目,我市制定出台了《潜江市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潜江市非遗传承工作管理办法》,建立了完备的非遗电子资料、实物档案和非遗项目数据库,完成40个非遗项目宣传片和138位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记录保护。同时,在全市建立了12个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和25个传习所,传承人依托各传承基地和传习所开展项目传承培训。
为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我市发布多条非遗研学旅游线路,建成了一批非遗主题景区景点、展示馆和非遗工坊,可接待学校、旅游团、散客等前来参观研学旅游。
用非遗点亮生活,潜江一直在行动。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继续深化对潜江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让潜江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续写生生不息的时代华章。
非遗升腾浓浓年味,拉动春节经济极速升温。
在“春节”申遗成功的推动下,全球目光聚焦中国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参与各种非遗活动。据美团旅行数据显示,自2025年1月1日起,“春节旅游”整体搜索量同比上涨328%,其中“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74%,尤其是“非遗体验”和“非遗手工”的搜索量分别增长了168%和321%。
博物馆里过大年。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办“知音湖北 遇见盛楚章华”艺术作品展,浓浓的春节年味布景与楚文化融合,让游客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乡村旅游热度高。莫岭村、古城村、楚潜村韵、三园生态园、西西花园、万达青年营地等特色村庄、休闲农庄、户外营地受到青睐,农家年味美食、户外烧烤、冬季采摘颇具吸引力。
此外,广华水杉园、兴隆国家水利风景区、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也成为领略冬季水乡园林风情的好去处。
文/记者 成妍
编辑丨袁邦斓
审核丨韩丹
值班编委丨苏杏
总编辑 | 谢华果
爆料&投稿丨qjrbs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