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周家寨村进行创作,书写周家寨村的作品先后刊发于《经济日报》《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作家》《六盘水文学》《南方散文》《凉都雅韵》《钟山文艺》《钟山诗联》《六盘水日报》《乌蒙新报》等杂志和报纸副刊,书写周家寨村的作品被选入《钟山故事》《凉都风舞》《放歌大河》《文韵大河》等选本。中国作协会员、六盘水市文联原主席金永福创作的词《摊破浣溪沙·凉都国学馆》,集体创作的铭文《国学钟铭》等作品,在社会产生很好反响,为周家寨村积淀文化,传承文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选取部分作品,载入村史村事,传承文脉,以飨读者,先欣赏集体创作的《国学钟记》:公元2016年,岁在丙申,凉都钟山,百舸争流,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全域景区,全域旅游之风拂高原四野而盛行天下。钟山人审时度势,乘势而为,妙手文章,毅然于钟山北部大河之周家寨,兴建凉都国学馆,触摸农耕文化,弘扬中华国学,其功无可量焉,始铸国学钟志之。中华国学,源远流长,五千年史,博大精深,衍五术六艺,涵诸子百家。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音乐医学、术数星相、宗教建筑及农业耕作等,融古通今,集炎黄文明之精髓于一体。惠泽九州,纵横捭阖,无不彰显华夏国学之魅力。泱泱华夏,国兴文盛。千百年来,璀璨国学,光彩夺目,绚丽辉煌;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或波澜壮阔,或抽密骋妍。炎黄子孙,无不以国学为荣耀,引此为骄傲与伟大。钟山人修国学而积智慧,与时俱进,继往开来,苦心经营,善思敏行,慎独慎为。以弘扬国学为魂,拔地而起,转型升级,迎击挑战,树立精气神,铺设金光道,架起幸福桥。以传承国学为耀,墨香天地,涵养心智。天风海域,文墨精华,人和谐、水清流、山雄伟、地富饶。国学兴盛,梦想启程。国学钟雄峙摩俄湖滨,与凉都中心遥相呼应。其境东靠潇湘,南接八桂,西入滇南,北通巴蜀。环湖秀峰,松涛万顷,百花齐放,天宇湛蓝,九九龙泉,喷薄湖心,烟波浩渺,鸥鹭翔集,锦鳞戏人,圣湖仙境也。国学生态度假村,青山环抱,四季峥嵘,水波不兴,清风徐来,梦想腾飞。全球升温,避暑苦之,轻飞此地,养性修身。是夜灯火阑珊,静听悠钟入湖;跳花坡,苗族笙歌热情似火;火把节,舞动民族盛世狂欢,游客共舞,把酒同欢,康体运动,民歌应和,厚植沃土,三变灿然,盛世和谐,好一派生态大美风光。观斯钟,穿越古今。游此景,心旷神怡。荡舟湖心,解悠悠乡愁,品味历史,看秦汉唐宋,更览元明清,观民国看现代,所有农耕文明,包罗万象,涵盖古今,实乃寓教于乐之佳境矣。佳韵衬群峰,洪律鸣钟山。钟山百姓,沐浴国学之光,浚国学之源,胸怀坦荡,正气浩然;国学兴盛,文蔚钟山。嗟夫,电子商务,科技网络,迅猛发展,钟山人却不忘国学之魂、之传承、之鼎兴,弘扬打造中华文明之光之钟,盛世奠基,国学钟横空出世,钟鸣寰宇,警醒世人,传承国学,造福苍生,德泽四方。《国学钟记》文选自《钟山诗联2016年卷》,并镂刻于国学钟上,迎来客人传颂,学生诵读。2017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六盘水市文联原主席金永福先生走访国学馆、《国学钟记》,看到周家寨村的巨变,创作词《摊破浣溪沙·凉都国学馆》:2017年,六盘水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原主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地方志专家斯信强,访问国学馆,并观看牌坊上《国学馆牌坊》联,楹联云:汪龙舞是六盘水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原副主任、诗人,地方志专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协会员,深入周家寨村,他挥笔书写----天上骄阳猛烤,车中爽气频吹。开怀得意乘兴追,踏歌浪漫地,满目尽芳菲。
犹记古桥残卧,故巢老燕难归。一朝破茧看蝶飞,脱去束身壳,七彩映朝晖。
2017年,六盘水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杨丽萍,访问周家寨村,欣然创作----六盘水市诗人、作家罗学平、王华、况从军等,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活动中,用心、用情、用力这样书写周家寨、国学馆——许多有识之士、文艺工作者,凭着对周家寨历史文化的热爱,关注周家寨村的乡土情怀,用文艺书写周家寨村的发展变化,呈现国学馆景区无穷的文化魅力。讲述周家寨村的人文故事,让人们在愉悦中,对国学馆景区充满无尽的遐想。以文传景,以景彰文,文景相映,相得益彰。古有“阿角仲”石拱桥人文景观,今有红联碑文物,国学钟及其铭文等,以及国学馆景区,这都是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件接着一件办,方成宏伟篇章。大家只有扎实做到“村有历史,寨有故事”,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赓续红色基因,传承文脉,饱吸营养,用文化给养周家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以此培育周家寨的文化,文脉代代相传,文运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