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莫道人:截冠雄鸡志

文摘   2024-10-04 00:00   河南  

  唐代李翱在其《李文公集》中有一篇描述斗鸡的文章《截冠雄鸡志》。以鸡喻人,寓意深长。发在这里供读者欣赏。

译文:

  李翱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对人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丢到地上并唤它们。

  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看样子它像是这群鸡的首领。它先向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像是叫其他的鸡过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啄踢驱赶它离开。把它赶走后就回来争着啄食粟米。

  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像是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甚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远离厅堂的地方,有棵三十多尺高的树,它鼓动翅膀发出哀鸣,飞上树顶栖息。

  我觉得奇怪而感叹:“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凭什么厌恶它并驱赶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遇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而且为何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

  这群鸡的主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外来的鸡。是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把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很能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它们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不和它一起栖息。它虽然能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它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是被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一直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有的也具备美德的,讲义并且高节有操守。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用来警示我自己,也可以作为世人的借鉴。

原文:

  翺至零口北,有畜雞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飲且啄,而又狎乎人。翺甚樂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壹雄雞,人截其冠,貌若營群,望我而先來,見粟而長鳴,如命其衆雞。衆雞聞而曹奔于粟,既來而皆惡截冠雄雞,而擊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競還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壹其群,棲于楹之梁。截冠雞又來,來如慕侶,將登于梁,且棲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鳴焉,而大鳴焉,而延頸喔咿其聲甚悲焉,而遂去焉。去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鳴,飛而棲其樹顛。

  翺異之曰:“雞,禽于家者也,備五德者也,其壹曰‘見食命侶’,義也,截冠雄雞是也。彼衆雞得非幸其所呼而來耶?又奚爲既來而共惡所呼者而迫之耶?豈不食其利背其惠耶?豈不畏喪其‘見食命侶’之壹德耶?且何衆棲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雞,客雞也,予裏東鄙夫曰陳氏之雞焉,死其雌,而陳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鬥,家之六雄雞,勿敢獨校焉,是以曹惡之,而不與同其食及棲焉。夫雖善鬥且勇,亦不勝其衆而常孤遊焉。然見食未嘗先啄,而必長鳴命侶焉。彼衆雞雖賴其召,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猶是焉。截冠雄雞雖不見答,然而其迹未曾變移焉。”

  翺既聞之,惘然感而遂傷曰:“禽鳥微物也,其中亦有獨禀精氣,義而介焉者。客雞義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與俦焉,況在人乎哉?況在朋友乎哉?況在親戚乎哉?況在鄉黨乎哉?況在朝廷乎哉?由是觀天地間鬼神、禽獸,萬物變動情狀,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傷之,遂志之,將用警予,且可以作鑒于世之人。

作者介绍:

  李翱(772~841),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是西凉王李暠的后代。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李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李文公集·帝王所尚问》)。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

2017年11月

编辑翻译:广莫道人

上次发布评论综述:

(略)

天下斗鸡
传播斗鸡技术、文化,讲述斗鸡故事。您投稿就可以成为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