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尘封的发言稿,记录着张大千与嘉善的缘分

文化   2025-01-21 09:00   浙江  

2023年8月,嘉善县举办了隆重的纪念张大千逝世40周年活动,其中包括以“从江南走向世界”为主题的展览、研讨会等。嘉善博物馆有幸参与承办“从江南走向世界——张大千文献展”,展出张大千真迹17件、文史资料200余件,展示了张大千从上海到嘉善、苏州以及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艺术道路。时值各地纷纷纪念张大千诞辰125周年之际,善博收藏的4件张大千作品正在浙江美术馆、上海金山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同时、分别展出,继续书写嘉善与张大千的缘分。

在“从江南走向世界”张大千研讨会上,全国各地的学者以及张大千后人代表应邀发言,其中著名学者李永翘先生因身体不适未能到会,但精心准备了发言稿。他对张大千与江南、张大千与嘉善的缘分娓娓道来,感人肺腑。根据会务的安排,李永翘先生的发言稿由嘉善博物馆馆长董博代为传达,后来这篇发言稿一直保存在嘉善博物馆。在征求李永翘先生的同意后,我们非常荣幸的向社会公布李永翘先生的文章,以飨各界读者。







李永翘

男,1944年11月生,重庆市人。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作家、美术评论家。从事中国文化艺术研究30余年,尤精于中国美术研究特别是张大千生平与艺术的研究,被媒体誉为中国张大千研究之首席专家。现系四川张大千纪念馆唯一特聘之终身高级顾问。已在国内外出版了《张大千年谱》《张大千画语录》、《张大千诗词选注》、《张大千全传》(上下)、《张大千诗词集》(上下),《张大千论画精粹》、《张大千·人生传奇》等专著和译著达20多部。


“从江南走向世界——张大千文献展”研讨会发言稿

李永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今天,主持人田洪同志让我在下午的“张大千研讨会”第一个发言。

我长达四十年来研究张大千,深有感触!现借研讨会的机会来谈张大千。

张大千从江南出发,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是他高举着中国文化大旗,心怀祖国,单枪匹马,驰骋全球,摇旗呐喊,叱咤风云,“拼命要为中国文化在海外打天下”,“越是没有中国文化的地方,就越是要去大力宣传中国文化”(张大千语)之数十年艰苦奋斗、卓绝努力的结果。

综观张大千一生,自1917年他离开了家乡四川,来到江南,到1937年抗战爆发离开江南止,他在上海、松江、嘉善、苏州等江南地区,整整生活和创作了二十年。张大千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也数次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对江南画坛影响深远。江南不仅养育了张大千,更是他艺术的学习地、成长地、发展地、成名地、兴盛地。这使张大千对江南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一直把江南(上海),都当成了自己最心爱的第二故乡。

据嘉善学者金身强先生、闵三先生考证,再据拙著《张大千年谱》(第50页)记载,张大千是1928年从上海迁居嘉善,到1933年他迁移去苏州为止,他在嘉善前后居住了约有六年之久,占了他在江南生活大约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仅从这个比例和份量来说,就可看出嘉善对于张大千一生生活与艺术的重要影响,看出张大千的生平与艺术,与嘉善一地是密不可分!

据资料载,张大千自迁居嘉善魏塘后,心情十分愉悦。他发现嘉善的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古迹众多,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出产丰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文气浓厚,经济发达,市面繁荣,治安良好,百姓安乐,堪称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他非常喜欢。

再加上,嘉善好友陈士帆、陈德馨父子,把自己在嘉善才新建的“来青堂”慷慨借给了张大千一家居住。“来青堂”的屋舍宽大,房间众多,位在魏塘瓶山街141号(1982年门牌号),属于嘉善城区的中心地带,不仅适合于居住、生活,方便接待友朋等,而且很适宜他读书作画,张大千对之极为满意。乃至到了后来,张大千把母亲曾友贞也接来了嘉善,共同生活,全家在此过得其乐融融。

过了一段时间后,张大千还惊喜发现,嘉善不但是江南的一块明珠宝地,而且还是他的幸运福地。自从他迁居来到嘉善之后,他就一直是好事不断,喜讯连连。

1929年4月,中华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张大千也有数幅作品参展,极受佳评。而在此之前,他就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过硬的诗书画本领、精湛独特的鉴赏眼光,被全国首届美展会聘任为了美展会的“干事委员”,专门负责审查全国各地的送展书画作品,其权可谓极大。但他一心秉公办事,全程没有任何意见或意外发生。

与此同时,张大千和其兄张善子,还先后被邀请为全国美展会的专刊《美展汇刊》题写刊名。当时全国美术界最有名的耆宿名家,能够在此刊上荣幸题名者,总共也仅只有十多人。由此可见,当时才刚三十岁的张大千,就已在中国画坛上,牢牢站稳了脚跟。

1930年,张大千由于绘艺出众,又富收藏,精鉴赏,和张善子等人一起,被国民政府委派为中国唐、宋、元、明等历代名古书画出国展览的展览代表,随团护送了大批中国历代名古书画,赴日本作了正式展出,这顿时轰动了东瀛,颠倒了众生。而张大千对于中国历代各幅名古书画的生动讲解,鞭辟入里,旁征博引,知识渊博,滔滔不绝,更是使得大批的日本艺术家和观众们,眼界大开,倾心拜服,将张直呼是“中国古书画的真正大专家”,“中国古书画之神”!

1931年秋,张大千以嘉善为根据地,和他的二哥张善子,学生张旭明、吴子京、慕凌飞等人,从嘉善出发,第二次去黄山采风写生。当时黄山仍处于荒废状态,时有野兽出没,且无道路可通。但张大千他们不惧危险和困难,在黄山当地又雇了十多名农夫,在他们1927年首游黄山开出的“张氏兄弟小路”的基础上,又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行行止止,扩宽、加固、或另辟蹊径,硬是在黄山上开凿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人工小道,通向了黄山的每个风景名胜角落。乃至张氏兄弟等人,在黄山上呆了数月方归,在山上创作的诗、书、画很多,收获大极。

这次二上黄山,张大千不仅将黄山的各处美景,尽皆揽入怀中,印入脑海,从此使黄山成了他艺术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与此同时,他还在黄山上拍摄了三百多帧精美的风光照片,堪称是中国人在历史上,第一次用现代影像方式,忠实地纪录下了黄山各处的原生态绝妙自然风景。

张大千从黄山归来后,在嘉善耀华照相馆老板邹静生的帮助下,把他在黄山上拍摄的照片,全部冲洗了出来,尽皆美轮美奂,无一废品,可见张大千的摄影技术之高。

不久,张大千从这些照片中又精挑细选出了十二张绝妙佳品,又自己设计了封面,将其题名为《黄山画景》,送到上海印制成了珂罗版影集,然后广送给各地亲友及发行售卖,从而又第一次将黄山的绮丽美妙神奇风景,呈现在了国人面前。

在此前后,张善子、张大千兄弟,还根据他们在黄山上的写生画稿和深刻记忆,创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黄山山水书画作品,并连续在上海、苏州、南京、北平、武汉等地举行了大规模的黄山山水风光展览,向人们揭开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飞瀑等等雄伟秀丽的景色和变幻莫测的种种神秘面纱,生动如实描写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奇特景色。二张的这些黄山山水画展,更是传扬极广,震动极大,顿时又轰动了全国。

受到张氏兄弟黄山之行的影响,当时有许多艺术家、文艺青年及众多的游客们,亦纷纷前往黄山。他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张氏兄弟小道”,亦都顺利到达了黄山的各处绝妙景点,饱览了黄山的无数奇特美景。许多骚人墨客们在欢呼激动之下,也纷纷大显身手,写黄山,画黄山,一时竟掀起了一股“黄山热”。张大千、张善子更是被国内外美术界称为了“中国当代黄山画派始祖”。这是张氏兄弟从没想到的,也可说是他们黄山之行的意外收获之一。

因而,黄山现在之所以能够名扬天下,被评定为世界文化与世界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等,成了网红们争先恐后的打卡、直播、观光胜地,成了国内外无数游客们蜂拥而至的旅游最热门景点,是不应当忘记黄山的先行开发者们,更不应该忘记黄山的现代“开山祖师”张善子、张大千兄弟的!

不仅如此,张大千当时还精选了数幅他的黄山摄影照片,将其中一幅取名为《蓬莱仙景》(即“黄山云海”),代表中国去参加了比利时正在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展览,并一举夺得了博览会里的比利时皇家摄影展大赛中的金质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该处获得的崇高荣誉,为中国赢得了极大的光荣!

1932年,著名画家徐悲鸿为了宣扬中国的悠久文明和历史文化,以大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积极筹备中国近代名家绘画精品赴欧洲展览,共征得了当时全国最顶尖级的名画家大约有70位的精作,张大千、张善子的作品,皆在其内。次年,由徐悲鸿主持的《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在法国巴黎高调开幕,盛况空前,轰动欧西。该展在欧洲各国巡回展出后,接着又赴苏联莫斯科展览,参观者每日皆是人山人海,对于古老神秘美妙的中国艺术,都纷纷赞不绝口,钦佩不已。

张大千在嘉善时,还曾广泛结交了当地各界的无数好友,又和当地民众嘻嘻哈哈打成了一片,来往十分频繁和亲密。而张大千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慈悲善良,慷慨大方,乐于助人,见闻广博,本领众多,烹饪技艺超群,又喜欢热闹,爱讲笑话,热情好客,经常大宴宾朋……等等,很快便受到了嘉善人民的普遍喜爱、尊敬、甚至景仰。嘉善民众对于这位满口四川话的“青年美髯公”,都充满了好奇与好感,对他十分喜欢和钦佩,并对张大千当年在嘉善的许多壮举、义举、善举、故事、轶事等等,那更是争相传颂。乃至到了如今,还有不少嘉善老人,仍在津津乐道张大千当年在嘉善的许多事情。

正因如此,也正是有了嘉善地方无数父老乡亲和亲密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与热心帮助,才使得当时年纪轻轻的张大千,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尽情施展出了自己的才华,勇猛精进,展翅高飞,从江南的这块宝地嘉善,腾空直上九霄,飞向了全国,飞向了世界!

以上这些,都可说是张大千从江南走向了世界的鲜活事实与历史明证!

江南,张大千一直将之视为了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也正是江南,培育和造就出了张大千。故一生都极重感情的张大千自离国之后,无论他身处在世界何地,他对于华夏神州,对于江南,他都是刻骨铭心,时时萦回九肠,日夜念念不忘。乃至他晚年时,曾作有《遗愿》一诗说:

“吾生于蜀中,长于江南,极爱江南湖沼之胜。故尝赋小诗有云:‘平生此外无他望,死葬江南绿水旁!’”

由此诗不难看出,张大千对于江南,那是梦绕魂牵,无限爱恋,朝思暮想,终身难忘。“平生此外无他望”,一心只希望他能夠“死葬江南绿水旁”,以永远陪伴着这养他长他成就他和他一生都无比深深挚爱的江南鱼米绿水乡!

嘉善博物馆
博物馆内将设置馆藏精品展厅、民间藏品展厅、临时展厅、游客服务中心、纪念品商店、书画展厅、青少年拓展空间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