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艺术巨匠,其早年生活在江南,曾寓居嘉善5年之久。居善期间,张大千潜心学古、摹古、仿古,重视写生,为后期的绘画风格形成奠定了基础。
为纪念张大千逝世40周年,2023年8月,善博举办“从江南走向世界——张大千文献展”,展出张大千真迹17件、文史资料200余件,以及曾熙、李瑞清、张善子、黄宾虹、叶恭绰、徐悲鸿、吴湖帆等张大千师友真迹作品。开展当日举办“从江南走向世界”张大千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并效仿张大千拜谒吴镇墓。
从江南走向世界——张大千文献展
2023年8月8日至9月15日
(扫码可观看线上VR展厅)
2024年是张大千诞辰 125 周年,各地纪念活动、展览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这热闹非凡的艺术浪潮当中,善博馆藏的四件张大千作品,也开启了它们精彩的 “出差” 之旅。
2025,新年伊始,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品,走进在不同展览中张大千的艺术世界。
象外大千
——张大千‘传统型创造’与‘全球性塑造’研究展
2024年12月27日~2025年2月16日
张大千 30周岁自写小像
民国18年(1929)
绢本 水墨
纵26.2厘米,横23.1厘米
张大千一生创作自画像非常之多,此幅是其最早的自画像之一。1929年初夏,张大千刚过30周岁生日,此时在上海画坛已站稳脚跟,意气风发。小像以水墨技法,寥寥数笔,形神俱备,赠于上海好友孙爱棠。
孙爱棠(1896-?),又名孙浩然,民国时上海实业家,斋号“天玺堂”。张大千居住创作的“大风堂”便位于孙爱棠在上海西成里的家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战乱时期曾为张大千保管大量字画。
梅花自有春——张大千早期书画展
2024年12月24日~2025年3月31日
张大千 山水图·行书 折扇
民国22年(1933)
纸本 设色
纵18.8厘米,横52.3厘米,扇骨长30.9厘米
张大千——和他的江南朋友圈
2025年1月15日~4月15日
张大千 40周岁自画像
民国27年(1938)
纸本 水墨
纵32.5厘米,横23.2厘米
张大千 抚松盘桓图轴
民国21年(1932)
纸本 水墨
纵131.5厘米,横49.5厘米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番禺,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署大千居士,斋名大风堂,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杰出画家之一,曾被徐悲鸿、方介堪赞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热衷于古书画的研习,对古代诸多名家的传统笔墨技法十分熟悉,精通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画科。他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晚年发展出气势撼人的泼墨泼彩山水画风格,开拓中国画的新境界。
供 稿:朱 晓 霞
编 辑:孙 诗 忆
初 审:许 如 景
终 审:董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