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夏文旅是西藏地球第三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文旅版块战略合作伙伴,以文化筑魂,旅游赋能,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将致力于涉藏地区文旅全产业链的整合打造,业务涵盖涉及文化活动、旅游开发、民宿餐饮、景区驿站、线路定制、自驾领队、文创研发、会务接待、线上线下策划宣传多领域,旨在打造“地球第三极”文旅Ⅰp,助推地球第三极文体旅全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成就西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先行标杆。
一、活动背景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系列指示精神,持续深学细悟,领会精神实质,推动八宿县旅游发展,以文旅康养为主攻方向,通过打造八道特色美食、八位形象大使、八处网红景点、八天心灵归宿、八大夜游场景、八个文化符号、八项旅游体验、八大旅游产品,促进八宿县旅游经济发展,以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文旅产业开启新纪元,倒推乡村振兴产业在八宿县全面开花。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两路”通车70周年、对口援藏30周年之际,举行“传奇昌都、蓝色八宿”八大文旅特色品牌推介活动是展示八宿、推介八宿的关键窗口,也是推动八宿文旅融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意义重大。
八宿县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围绕“八”字“做文章、谋思路、补短板、提质效”,全力打造八宿八大文旅特色品牌,推动八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树立“新时代、新八宿、新文旅”形象,通过邦达游客中心和怒江72拐高空悬浮挑战桥两大项目开营作为“引爆点”和有利机遇,大力推介八宿“八大”文旅品牌,让更多游客走近八宿,认知八宿,感悟八宿。
三、活动时间
2024年 10月1日,为期三天,
四、活动研讨成果
八宿隶属西藏东部的昌都市,藏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全县地域1.2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万,平均海拔4700米,县城所在地海拔3260米。八宿县的邦达镇是昌都机场所在地,属全球海拔(4334米)第二高的军民两用机场,也是国道318和214交汇点,因此成为进入西藏的东大门,也是自驾旅游者的心仪之地。
今年“十一”期间,县政府专门举行了“八宿县文旅特色品牌研讨会”,提出以文旅康养为主攻方向,集中开发和打造“八个八”的文旅特色品牌,即“八道特色美食、八位形象大使、八处网红景点、八天心灵归宿、八大夜游场景、八个文化符号、八项旅游体验、八大旅游产品”,以此宣传扩大八宿文旅影响,加速文旅产业发展步伐,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和民生福祉。
由于地理区位和历史原因,八宿县虽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但由于崇山峻岭和江河高峡的严重阻隔,便长期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仅有少数户外运动、自驾旅游的先锋者一睹风采。这次研讨会的举办,开启了系统谋划全县文旅发展的新开端,有望随着县委县政府的加强领导和集中发力,抢抓大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的机遇,使八宿县尽快成为藏东门户旅游的最前哨和洞开者。
那么,八宿县应如何从雪域高原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旅游发展路径,进一步焕发文旅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现结合实地考察和对西藏旅游的了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统筹和领导,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要加强八宿县域旅游发展路径的探索。充分立足高原地区的现实情况,坚持走一条重保护利用、重原生态、重民族文化,轻开发、微开发、少开发的路子;避免简单照搬东部旅游发展做法、避免重蹈内地城市旅游开发的教训、避免偏重建房子和搞硬件的行为,慎重对待大投资和大项目、慎重开发各种人造景观、慎重建设各类文旅园区;要根据客流量的大小和增长潜力,坚持以需定供、以销定产、量入为出,确保有限资金用在旅游发展的刀刃上。
二、遵循旅游市场规律,统筹开发与宣传
旅游开发与宣传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达到预期目的所需的“两手抓”,必须遵循旅游市场规律,同时加强协调与配合。 资源和项目开发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包括旅游吸引物(不限于景区)、旅游公共设施(服务中心、厕所、标识标牌等)、旅游接待条件(酒店、民宿、餐馆、商铺等)。八宿县提出的“八个八”,多数属于旅游开发内容。如“网红景点”、“心灵归宿”、“夜游场景”、“旅游体验”、“旅游产品”,都关乎文旅产品的开发和供给,是旅游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无论是什么内容的旅游开发,都必须对应游客需求,而不是拍脑袋、想当然,更不是先圈地、再建房、最后充实内容;一旦违背了这一条,旅游开发就很难成功,就要缴许多冤枉的学费,成为旅游开发失败的负面案例。
宣传推介是开拓旅游市场的必然要求。旅游宣传的方式和渠道有很多,有当地的主动宣传,有游客口碑的褒贬,有主流媒体的报道,有新媒体和网红大V的鼓噪。由于客源是各式各样的,宣传渠道也应尽量多元和多样,偏重某一类型都是不专业的。同时,宣传应以旅游开发为基础,超前和夸大宣传都是偏颇的,一旦让游客发现不切实际,就会形成不利于当地的负面舆情。
三、坚持以市场为核心,做足旅游产品特色
瞄准市场、对应市场、满足市场,是实现旅游健康发展的必经路径。通俗地说,就是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现实中很多地方旅游开发不理想,就是违背了这一条。
今后无论游客以何种交通工具抵达昌都,都需要落地自驾或租车旅行,改善供给和加强保障成为现实刚需。首先是提升道路通达性,不论将来路况如何改善,路窄和车多都是客观现实,应加强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和现场警力疏导,科学调配各类车辆的通行,提高道路承载力和通行效率。其次,要提升就地租车和异地还车的便利,加大租车选择余地(如品牌、类型,包括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搞好租车市场的诚信经营。第三,要从高原地广人稀的实际出发,加强邦达镇、然乌湖等地的旅游小镇和汽车露营地建设,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案例,如澳大利亚中北部世界遗产地的艾尔斯岩,就近建造了一座Ayers Rock 度假村(也称为旅游小镇或游客中心),对周围数百公里的戈壁荒漠地带发挥交通枢纽和游客集散作用,不仅拥有各种档次的酒店、自助公寓、青年旅店、露营地点,还有旅游信息中心、会议中心、纪念品商店、各种超市、各式口味的餐馆。第四,要加强旅游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如增设停车场、加油站、充电桩、旅游厕所、商品售卖店、无人售货机,以方便各地前来的旅游者。
昌都所处的藏东地区,是青藏、川藏、滇藏旅游的交汇地,也是全国客源入藏旅游的最集中地域。八宿县及邦达镇作为藏东交通的枢纽与孔道,对滇川青及假道三省区入藏的中远程旅游者扮演着门户与前哨角色,期望通过专业而不懈的努力,接待越来越多的各地旅游者,为展示雪域高原的雄浑苍茫、峡谷天路的百折不回、民族文化的绚烂多彩、藏区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索昂
审核:阿夏 还有这信息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还有这信息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