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夏文旅|传奇昌都 10 个网红必打卡点,你去过几个?

文摘   2024-11-16 07:29   青海  

       西藏阿夏文旅是西藏地球第三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文旅版块战略合作伙伴,以文化筑魂,旅游赋能,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将致力于涉藏地区文旅全产业链的整合打造,业务涵盖涉及文化活动、旅游开发、民宿餐饮、景区驿站、线路定制、自驾领队、文创研发、会务接待、线上线下策划宣传多领域,旨在打造“地球第三极”文旅Ⅰp,助推地球第三极文体旅全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成就西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先行标杆。

一、邦达别墅度假区       

        邦达别墅度假区服务中心、位于国道 318线和国道214交汇处的邦达镇,地理位置优越,建筑规模宏大,功能设施齐全,拥有同时容纳300辆免费停车场,20座扫码充电桩,公共卫生间,2000平米露营区, 室内 3000平方米文艺演出和旅游产品购物区,游客中心还配套 20栋供氧独栋别墅,占地 20亩。
       邦达与左贡县美玉乡相邻,以邦达镇为中心向周边延伸,均为邦达草原属自然形成的天然草场,在高山上设立邦达草原观景台,辽阔的草原似波浪,特别是5-10月份,微风拂面,绿色波浪涌进游客心里,仿佛伸手便可触摸蓝天,拥抱太阳。


 邦达别墅度假区


二、怒江 72拐高空玻璃挑战桥

       怒江 72拐高空玻璃挑战桥位于;此生必驾318线怒江72拐大峡谷处,离怒江大桥5公里,地理优势明显,景区功能强大,客流量大,拥有容纳100辆停车场。      
      服务项目:怒江大峡谷高空滑索,高空玻璃悬浮观景平台,高空玻璃吊桥,高空玻璃观景电梯,悬崖玻璃观景餐厅, 怒江72拐以拐多路险、风景优美,成为318路线网红打卡点,实际有134个拐,海拔4300多米,山岭谷底落差达1500-3000米,武警交通三支队养护十七中队肩负着田妥村至八宿县怒江沟共90公里抢险保通任务,用生命热血深刻诠释“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

怒江 72拐高空玻璃挑战桥

 三、怒江大桥红色遗址

       怒江大桥红色遗址位于天路七十二拐前往八宿县城方向尽头,地处横断山脉中部,海拔2700米筑有怒江峡谷观景台和经济林,为游客增添了一抹绿色,红色遗迹至今保留,七十年前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通入西藏,西藏仿佛与世隔绝的圣地,为了达成统一促进与藏区的交流互通,中央决定开拔建设军团,修建一条史上绝无仅有的通途,川藏公路工程至此落定。
      在这条318国道咽喉之处的怒江大桥旁,有一座永不拆除的桥墩,为了纪念牺牲的英雄,从此借道入藏的车辆都会在此鸣笛致敬。

怒江大桥红色遗址

   四、孜珠寺

      孜珠寺始建于公元前十世纪,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萨东大师创建。公元八世纪,因第三十代藏王赤松德赞灭苯而沉寂,十四世纪苯教大师罗丹念布大师使其复兴。文革时遭严重破坏,1982年开始修复。
      孜珠寺是孜珠山六座山峰下的大规模建筑群,以寺庙为中心,外围有三条转经道。主殿大雄宝殿内有古老象雄风格图案及苯教寓意的佛像、壁画等。此外,还有内明学院、辨明学院、扎仓学院、禅修学院及僧舍等建筑。
      孜珠寺是苯教四大神山之一,“孜珠”意为“六座山峰”,象征观音菩萨度化六道众生。
       这里有十二年一次的神舞法会“极乐与地狱”,还有独特的苯教裸体跳神等佛事活动。寺庙的苯教禅院可系统讲述苯教经典及传授修习方法。
 
孜珠寺


五、来古冰川

    来古冰川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镇境内,是世界三大冰川之一。
      它紧邻然乌湖,由多个冰川组合而成,包括美西、雅隆、若骄、东嘎、雄加和牛马冰川。

这些冰川从雪山一直延伸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湖边,非常壮观。

在冰川上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冰舌、冰塔林、冰洞等景观。

冰洞如同水晶宫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是非常奇幻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冰川因为较为原始,所以保留了自然的纯净之美,吸引众多游客和摄影师前来。


来古冰川中

六、查杰玛大殿

       查杰玛殿又称类乌齐寺大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类乌齐镇,是类乌齐寺的主体建筑及最著名景观。  始建于1285年,由高僧桑吉温奠基修建,1328年竣工。其建造者桑吉温是达垅噶举派的第三位法台高僧,该寺也是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

      大殿面积3334平方米,高48.5米,有180根柱子,其中64根大柱需2人合抱。

       外观呈正方形,分为花殿、红殿和白殿三层,殿顶有高耸的金顶。花殿外墙用红、白、黑三色颜料涂抹竖型纹饰;红殿外墙涂抹红色;白殿墙体涂白色,三种颜色对比强烈,极富层次和立体感。

       殿内珍藏着众多质量上乘的文物精品,如桑吉温的银质佛像,传说为格萨尔用过的马鞍和战刀,八瓣莲花的时乐金刚像,明、清时的唐卡,不同时期的金、银、铜各类佛像上百尊,雕刻精美的经板,还有用金汁、银汁写成的经书,雍正皇帝赐赠的象牙碗、象牙桌面,五世达赖喇嘛所赠的金银镶花茶壶、大象牙等。

该殿一向以雄伟壮观的气势、珍藏众多的佛像经典而闻名于世,在当地藏民的心目中地位与大昭寺等同,过去当地群众流传着“先去朝拜拉萨的大昭寺,而后再去查杰玛大殿”的说法。
其建筑融合了藏、汉、尼泊尔等多种建筑风格,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006年,查杰玛大殿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查杰玛大殿

      

     七、然乌湖


     然乌湖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面积22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850米,长25公里,宽1至2公里,是一个湖体狭长、串珠状分布的高山湖泊。 
    形成原因:然乌湖是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处于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的对撞处,原为迫隆藏布江的上游河段,约200年前,出口处附近山体发生崩坍,大量巨石碎岩堵塞河道而成。
       自然环境:这里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4℃,年降水量233.3毫米,随着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不同,依次出现峡谷暖温带、高原温带、高原寒温带三种垂直气候带。
       湖泊组成:然乌湖由阳措湖、傍措湖和冷安佳布湖三个上下相连的湖泊组成,其中阳措湖深不见底,傍措湖与然乌镇相邻,冷安佳布湖周边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和冰川。
       水文特征:然乌湖是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江的主要源头,流域面积为1798平方公里,入湖河道主要有曲尺河、真空弄巴、然弄巴三条。
       然乌湖湿地分布有植物58科153属312种,脊椎动物有112种,其中包括黑颈鹤、金雕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种。
       周边景点:有来古冰川、多吉珍珠神山、然乌溶洞、南卡最神山、拉姆玉措湖、夏纳措、休登寺、仁龙坝冰川、多桑措等。
然乌湖地区的“卓”舞、热巴和弦子等民间舞蹈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三弦舞、藏戏等,这里也是格萨尔说唱史诗流传最广的地区之一,在绘画方面则有“梅林”“美萨”“嘎学嘎智”等画派。
       2004年然乌湖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也属于自治区级湿地保护区;2017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首批精品旅游景区;2018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平安景区。

然乌湖

八、芒康盐井古盐田

       芒康盐井古盐田位于芒康县纳西民族乡,距县城107公里,214国道澜沧江东西两岸,海拔2300米左右。
       “盐井”是由于产盐而得名,盐井藏名为“擦卡洛”,“擦”即意为盐,就是生产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盐井就有晒盐的历史,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这里有纯朴的民俗,当您看到房内的钟乳晶盐,一定会把您引入水晶宫的世界,展示在您面前的是一道自然、美丽的大奇观。


芒康盐井古盐田


       九、多拉神山

       多拉神山:多拉神山位于县城以东4公里,神山分为外圈、中圈和内圈,总面积12平方公里,神山属于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红教),山内雕有多处石像,以释迦牟尼佛像最为考究。
      徒步神山可见漫山遍野大小各异的石头上刻有内容相同的六字真言,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头旁,有宗教信徒堆放的小石头,每一颗石头都记录信徒转山一次,石头越多表明转山的次数就越多。
      据说围神山转一圈,可以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便可在五百轮回中避免下地狱之苦。
      因此,除了本地群众外,远自青海、云南等地的信教群众不远万里,络绎不绝的来此转山。

多拉神山

十、昌都强巴林寺

       昌都强巴林寺,简称昌都寺,亦名祝厘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昂曲和杂曲两水交汇处,建于明正统二年至明正统九年(1437~1444年)。
       昌都强巴林寺主佛为强巴(大慈)佛,寺院占地面积三百余亩,是昌都市最早、规模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之一,也是历代帕巴拉活佛的驻锡寺。昌都强巴林寺以大经堂作为正殿,围绕着大经堂建有护法殿、两座度母殿、辩经院、格朵拉章、噶丹颇章、根日扎仓、以及印经院、扎仓修行院、八大吉祥塔等建筑群。
     昌都强巴林寺历史悠久,地位独特,是昌都市第一座、康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寺庙藏式宗教建筑风格鲜明;主要建筑都保存完好,佛像、壁画和唐卡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昌都强巴林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都强巴林寺








唱响主旋律
办好自己事




编辑:索昂
审核:阿夏

还有这信息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阿夏文旅
བོད་ལྗོངས་ཨ་ཤག་ཚོ་པའི་རིག་གནས་ཡུལ་སྐོར་ཚད་ཡོད་ཀུང་ཟི་།西藏锕遐部落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