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ChatGPT 横空出世。一年后,OpenAI 在旧金山举办首届开发者大会(OpenAI DevDay),发布了性能更强大也更便宜的新模型 GPT-4 Turbo,以及个人定制版 ChatGPT——GPTs、应用商店 GPT Store 等新产品。在 GPT Store 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生成 GPTs。
有人说,这标志着人人都是 AI 开发者的时代到来了,还有可能诞生一个新的 AppStore;也有人说,OpenAI 即刻「杀死」了不少开发者。事实究竟怎样?硅谷徐老师就此与 4 位开发者大会的现场参与者展开了对话。文末还有对话精彩音频,不要错过啦。
徐老师
DevDay 在 AI 圈内圈外都引发热议,四位聊聊现场的主要见闻和感受?
李厚明
发布会一结束,我就期待马上体验新产品,现在我已经生成了一个公司内部的 GPTs。我觉得 OpenAI 创造了更多机会,更多人可以参与到 AI 生态里来了。
岳天溦
DevDay 的场馆很小,非常朴素,给我很务实的感觉。DevDay 给开发者和 AI 创业圈的愿景,也是做实事,告诉创业者哪些东西可以不用做,哪些东西可以做得更深。
▲OpenAI DevDay 场馆外景。| Sharon 摄
Sharon
我觉得未来会形成一个更加平权的生态,即使没有任何技术背景,也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创意。就我自己而言,从 DevDay 回来,我就开始在 GPT Store 上发布 agent,agent 的逻辑、问答效果都比之前好。
这次 DevDay 一票难求。OpenAI 其实引入不少有苹果公司背景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它从诞生之初,用的就是一套和当年 iPhone 如出一辙的饥饿营销方式,比如最开始申请 ChatGPT 账号,以及本周开始新申请用户都要加入等待名单,开发者权限也有限制,再到这次活动。这种营销方式也让硅谷圈、技术圈甚至是非 AI 圈都会被吸引。
▲OpenAI DevDay 纪念品。| 岳天溦 摄
Kaicheng Zhou
从技术上说,大部分更新其实并没有超出预期,一些我们期待的功能还没有发布。但从商业生态上和产品上,我觉得这是非常棒的发布会,对我们的商业路线甚至技术路线都有所触动。
在 DevDay 结束后的派对上,OpenAI 联合创始人约翰· 舒尔曼 (John Schulman)还表演了爵士钢琴。我觉得他们的技术团队也有一种苹果公司早期非常极客的感觉,非常有热情。这次的 DevDay 发布了 TTS(文字转语音)模型,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他当天凌晨才跑通。他也经常熬夜做一些部署和算法调优,非常有使命感。
▲在 DevDay 结束后的派对上,约翰· 舒尔曼(图左)准备上台表演。| Kaicheng Zhou 摄
李厚明
我在 DevDay 也碰到了一个刚加入 OpenAI 不久的人,他说自己加入后第一件事就是配合这场发布会,筹备时间非常紧张,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准备充分。我觉得 OpenAI 保密的风格也很像苹果,如果你问他你们在开发什么产品,接下来还会发布什么功能,他都会打马虎眼。
OpenAI 现在才 600 人,是一个非常小的团队。当天我们还在讨论,OpenAI 3 年后可能会有多少人。大家的观点不太一样,但数字都不大,可能也就 1000 多人。
Sharon
我看过 OpenAI 的组织架构,它分成几个核心项目组,核心人员在每个项目组里都要跑一个完整的闭环。他们非常推崇这种团队里的「超级个体」,可以在多个项目中承担核心职责。
OpenAI 内部其实也分几个流派,一派是非常信仰 AGI(通用人工智能) 的顶尖技术人才,是怀揣着改变世界梦想的一群人。另外一派则开始考虑公司的经营问题,在尝试技术的商业化和普适化。作为一个公司,OpenAI 现在成本急速上升,需要用商业生态喂养大模型和 AGI 的高投入。
从 OpenAI 的官网上可以看到,除了技术人才,他们也在招一些大客户关系维护等面向市场的角色了。
Kaicheng Zhou
我经常和 OpenAI 的人交流,也能感觉他们有两种不同的技术人员,一种是非常喜欢思考的,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往往一心想做 AGI,如果资源被分配到他们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上,他们还会抱怨。
还有一类会关心技术的应用情况,会问我们一般用 API 做什么,遇到过什么问题,他们发布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相对而言,加入 OpenAI 两三年的人,非常纯粹,加入一两年或近期加入的人,会对应用有更多好奇。
徐老师
这次 OpenAI 发布的产品对开发者生态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你们有什么切身体会吗?
Kaicheng Zhou
确实大规模颠覆了原有的工作流。一些非常小的 agent,比如一个专门做文字转语音模型的小公司,可能就会被 OpenAI 颠覆。
岳天溦
小公司的业务确实要做得更深、更细、更快,如果自己的产品可以一直比 OpenAI 能提供的更有特点一些,功能更丰富一些,更早一些,更易用一些,那在 3 个月至 6 个月的时间里,总还是能保持一定的收入、现金流和用户,然后再不断迭代,经过一两年的打磨,打造出和 OpenAI 有差异化的产品。
▲OpenAI 向每位 DevDay 参会者赠送价值 500 美元的 API 积分。| 岳天溦 供图
李厚明
我们在 DevDay 现场开玩笑说,文字转语音功能出来,可能一批创业公司没了;GPTs 出来,character.AI (用户可以自由创建 AI 聊天机器人)也危险了。
但 character.AI 这家公司还不太一样。它的技术实力非常强,在技术上的投入远远多于产品;创始人也是天才,很有号召力,所以 character.AI 还有一定独占性。
从应用层来说,你离功能越近,离工具越近,就越危险。从发布会上可以看出, OpenAI 还是比较从产品和使用功能出发的,但是你可以叠加一些别的属性,比如娱乐属性、游戏属性、消费属性等,这些领域 OpenAI 可能不会涉足。因此,在应用层面,只要我们离工具化的东西稍微远一点,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一定要做工具,就要考虑针对一个垂类人群深度介入工作流,这样可能也有机会。如果是比较宽泛、比较简单的工具,那么 OpenAI 会做得好得多。
OpenAI 现在比较像是一个贯穿型的公司,拥有最好的技术底层、最广泛的前端用户和最好的应用界面。我觉得 OpenAI 一定会花很多时间,让开发者做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好。
Sharon
关于 character.AI,我觉得它当下的局面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 ChatGPT 现在的人均使用时长也就是约 8 分钟,而 character.AI 是 AI 排行榜里面使用时长最长的,有 30 分钟。它的目标群体是偏向二次元的年轻态人群,他们对于二次元角色的黏性非常高,这个社区生态一时半会还很难被取代。相较而言,ChatGPT 更具普适性。
然后我想聊一下 OpenAI 的影响力。在发布会上, OpenAI 的 CEO 山姆·阿尔特曼 ( Sam Altman)提到,ChatGPT 已经覆盖到个人、公共和企业三个应用层。
▲ OpenAI DevDay 现场。| 图源:Sharon 摄
在个人用户层面,ChatGPT 已经开始入侵我们的个人工作时长和工作场景了,在优化工作流帮助个人提效方面,他们已经做得非常不错。
在公共应用层面,影响也显而易见,GPT Store 刚一推出的这周,就已经有上千个 agent 诞生出来。可以预见,未来更多普通人会参与进来,创意会非常多。当然,现在很多 agent 还是同质化的,真正有垂类差异性、有数据价值,且让用户有付费意愿的 agent 还非常难得。
在企业应用层面, 因为OpenAI 有很强的技术能力,也在探索商业化路径,所以很多公司的应用服务可能会受到影响。
徐老师
看上去 GPT Store 能够带来技术平权。以前一些需要和公司里开发者交流的事,现在似乎产品经理自己就能做了,是这样的吗?
Sharon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用 GPT Store 搭建了一个 agent,教用户如何找到供应商和做采购。原来我们需要从网上搜索信息,再自己梳理,过程非常繁琐;如果要开发一个 agent 帮忙,又需要技术和设计同学协作,开发周期很长。但有了 GPT Store,只要我会说自然语言,输入自然语言,它就可以生成一个 agent。当然,前提是我自己有一个私域的数据文档,可以直接上传,作为背景知识库。我体验后就发现,如果我作为产品都可以开发一个agent,那任何普通人都有了这个可能性。
所以在发布会上,一些技术很厉害的人会担忧,他们的能力会不会被取代?反而做设计的人非常兴奋,他们会觉得以后自己一个人就是一个「超级个体」,只要有想法,有解决用户需求的点子,自己就可以去实现,而且非常快速。由此也可以预见,未来产品的迭代速度会非常快。
李厚明
我自己使用 GPTs 的感觉也是,生成一个 agent 难度和门槛是极低的。比如我要教我的同事怎么做财务顾问,只需要把内部文档下载下来,转成 PDF,上传到 GPT Store。之后的设置非常简单,首先输入一个名字;然后描述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别人怎么使用,这部分是我花最多时间思考的;接着很快就生成了 agent。之前大家反复问我们的、我们也反复解答过的问题,现在都可以问这个 agent。这至少会让我们的新人培训变得非常简单。
▲ 图源: OpenAI GPT Store
徐老师
那你们觉得 GPT Store 会成为下一个 AppStore 吗?
李厚明
我觉得目前这个观点还有一点激进,因为 AppStore 能提供的场景要多得多。但 GPT Store 是一个起点,OpenAI 在提升渗透率、提升使用时长上下功夫,这才是 GPT Store 值得关注的地方。
另外,AppStore 真的能让很多开发者赚到钱,但 GPT Store 暂时还没有能让开发者批量赚钱的商业模式。
Kaicheng Zhou
我们关注两个核心点,第一个是商业模式,也就是说到底如何在上面赚钱,尤其是我们使用 GPT Store 时,我们的 API 也是要钱的,这要怎么算?还有很多的商业上的细节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现在我们会把 GPT Store 看成是流量入口,可以吸引流量关注我们公司。
第二个是产品体验上的缺失。目前的用户体验还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聊天机器人里,而且如果要做对用户真正有用的、很重的 agent,目前还实现不了。
Sharon
我觉得 GPT Store 还不是一个 AppStore,而更像是一个「超级 App」,每一个 agent 就像是你的微信聊天对象,只不过是和更多人基于不同问题聊天而已。但它要形成 AppStore 的生态,我觉得还有几个层面没有完全准备好。
首先是产品层面,由于搭建 agent 的成本确实太低了,我预计可能会有大量同质化的 agent 出现,但仅仅只依靠问答,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
其次, OpenAI 的优势还是技术,构建开发者生态不是它的优势,我们作为开发者也会感受到它和苹果、谷歌的开发者生态比,还是非常弱的。
再次就是大家提到的商业价值。我最大的质疑是,目前已经在使用付费版 ChatGPT 的用户,是否还愿意为里面的每个 agent 付费。付费意愿是 OpenAI 最后能否滚出商业闭环最关键的因素。
▲图源: Unsplash
徐老师
那对于这个生态圈里的创业者,大家会有一些什么建议?
李厚明
第一个就是专注当下,当下做的事一定要有价值。有价值的意思是,如果你做 ToB(面向企业用户)的业务,你就要知道谁可能会付费,大概能付多少钱。绝对的规模可能不重要,但一定要有一批人愿意为你付费。如果你做 ToC(面向普通用户)的业务,你就要想你的用户时长能不能做起来,你的留存能不能做起来。产品在今天有价值,后面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第二个是做好准备,随时调整。今天的 AI 还在非常基础的阶段,渗透率还没有那么高。在这个时间点上,哪怕我知道 3 年后的机会是什么,今天也不一定能做。所以现在可以先做起来,再慢慢根据 AI 的发展,在三五年后调整到真正能做起来的东西上。我相信当 AI 的渗透率达到百分之五六十的时候,商业机会一定很不一样。
岳天溦
我观察到现在的用户对 AI 产品还是很饥渴的。做好市场营销非常重要,产品的易用性和市场营销加在一起,可以带来很大的现金流。对于 ToB 业务来说,要找到具体的合作方法,快速、精准深入 B 端的产品线,B 端一旦做起来,就是一个壁垒。
Kaicheng Zhou
我认为节奏可能是最重要的。近期 OpenAI 吸引了非常多关注,但因为它的产品不那么易用,所以带来了很大空间。
比如我们用 AI 做室内设计,发一个短视频就会有很高的流量,很多家居领域的人都可以享受到这一波红利。但我们会继续在视觉领域做技术积累,会提前往 3D 上布局,做一些更深的工作流,然后把整个工作流做成完整的产品。所以总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比大公司的节奏点早踩一两年,从而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点。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现金流。我们观察到,目前大家的付费意愿相对较高,我们和身边的朋友能很快收到大量现金流。这一两年可能都有这样的机会。三四年后,可能会出现更重要的平台性、应用性的技术,那一刻如果整个团队都准备好了,就可以真正占有更大的机会。
以上对话整理自
声动活泼旗下播客「科技早知道」
想获得 OpenAI DevDay 的更完整内容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收听
也可在各大音频平台、播客客户端找到本期节目
监制/徐涛
编审/东君
视觉/Mori
排版、运营/六工
更多有趣问题
欢迎来声动活泼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