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子柒”的方式,打开启东非遗

百科   2024-12-02 19:14  

刷屏了刷屏了!

想必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反复看

李子柒回归后带来的精彩视频

据说有的朋友都要把视频盘包浆了~



两天内连续更新的三条视频中

内容从漆器、竹编到绒花

非遗成了她创作的重要主题

如今各地都在@李子柒

在线邀请她感受非遗魅力

启东也有众多非遗技艺

快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经纬交织,如梦似幻

启东土布除了闻名遐迩的蓝印花布

色织土布以其复杂的花纹、精细的工序

于2011年正式入选江苏省级非遗项目

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

是启东色织土布技艺的鼎盛时期



织布人需要一手推“洋筘夹”

一手通过“仙人跳”拉控梭子

梭子在梭箱里来来去去

双脚则在16只踏板上按花纹要求踩踏

其技巧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要想将色彩斑斓的丝线

编织成一个个绚丽多彩的图案

需经过纺纱、过纱、浆纱、

经布、穿棕、上机等工序

才能成就那一方土布

其中“经布”最为关键

经错一根

布的花纹将会全乱



在织布机上

那根根丝线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每一缕丝线

都承载着手艺人的灵魂

每一道经纬

都交织着过往历史的深邃

那由线到面的魅力

在岁月的长河中持续闪耀着



启东地处沿海

气候温和湿润

芦苇曾经是启东最广泛的一种植物

它刚柔兼具、以韧见长

刮、编、系、折、裹、扎……

听起来较为简单的编织手法

却是十分考验手艺人的心意手劲



曾几何时

芦编工艺在家家户户普及

用芦苇造“环洞舍”居住

用芦苇编铺板睡觉

用芦花做鞋、芦条编畚箕、芦丝做匝箩……





金色的芦苇

在深秋的沟岸边绵延无垠

夕阳的余晖催促着勤劳的人们

舞动镰刀收割、碾压、编织……

这样的场景

如一首悠扬的歌谣

穿越岁月的长河

回荡在启东人的记忆深处




要问启东人乡愁是什么滋味

大抵是那一碗小灶豆腐的醇厚

小灶豆腐白嫩如玉、豆香四溢

轻轻夹起一块

送入口中

滑嫩爽口、满口生香



小灶豆腐的制作

要经得起耐心的考验

精选黄豆,细细研磨,滤去豆渣

留下细腻的豆浆

浆汁经铁锅熬煮后

方能倒入缸中

按比例调配盐卤

待其凝固成豆腐花后

再用广勺剜入豆腐箱中

用白布匣好、晾干

如此滑嫩可口的小灶豆腐便算成型了




启东小灶豆腐制作技艺

一般都是父传子、子传孙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非常兴盛

几乎三两个村就有一个小灶豆腐作坊

可制作豆浆、豆腐、茶干、

百叶、豆腐叶等豆制品



如今豆腐制作技艺已不断向机械化靠拢

想吃上正宗手艺的小灶豆腐已是不易

但这种传统风味却一直存于启东人的心中


刻刀为笔,绘之以墨

从新兴木刻运动先驱陈九

到“木屑花”业余木刻小组

再到全国第一个版画院的建立

以及今天的国际版画艺术中心

启东版画已走过86年的历史



启东的水印木刻版画

沐浴着江河的灵秀、大海的豪迈

它那线条之美、痕迹之美、墨彩之美

征服了每个启东人

有的作品细腻如丝

将人物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有的则粗犷豪放

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每一幅版画都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与智慧

是启东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白芝麻,方脆饼

是启东脆饼的特色

它作为启东传统美食

是启东人童年记忆中的美味



启东脆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

脆饼是贴在陶缸里烤制而成

而贴饼纯粹是技术活

贴慢了烫手

先贴的会焦黑

后贴的要夹生

极其考验师傅的手艺


看着脆饼在炉内发胖、圆润

那芝麻粒鼓起来

香味散发出来

颜色由嫩黄转为棕黄的过程治愈得很



"沙地脆饼十八层,

层层分明能照人,

上风吃来下风闻,

香甜酥脆爱煞人。"

正如民间歌谣

每只出炉的脆饼

均有十八层之多

层次清晰可见

刚出炉的脆饼更是十分松脆

越嚼越香

用牛奶泡后的脆饼更是鲜甜

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启东人的胃


目前启东拥有

5项江苏省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4项南通市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59项启东市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非遗瑰宝是先辈智慧的结晶

是历史沉淀的宝贵财富

它们承载着城市的记忆、

情感和精神寄托

体现着启东的独特文化魅力

来源:爱启东

老囧奇谈
老囧独家原创出品,最热门的经典剧情+最老土的启海方言,展现不一样的沙地风情。关注我,给平淡生活添点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