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白露---预防秋燥、滋阴益气

健康   2024-09-07 10:49   甘肃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节气。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白露时节,秋风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白露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


白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白露节气,民间习俗


1
白露酒

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旧时苏浙一带乡下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送到城里亲戚朋友家。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的酒店里还有零沽的白露米酒,后来渐渐销声匿迹。




2
收清露

《本草纲目》称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者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秋露寨具肃杀之气,宜于煎制润肺杀祟的药物。


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安徽、四川各地,秋天民间就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3
祭禹王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4
吃龙眼

福州地区的人有白露这天必吃龙眼的习俗。龙眼俗称“桂圆”,是我国南方地区特产。古时有“南桂圆,北人参”的说法。


每逢这个时节,当地人家会在清晨喝上一碗龙眼香米粥。并认为在这一天吃龙眼对身体大补,有延年益寿之效。


5
采集“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气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喂乌骨白毛鸡(或鸭子)。


据说食后可滋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中带“白”字的草药,白木模、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白露节气,起居养生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凡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养生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
早睡早起,秋冻适度

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张开,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所以,坊间流传“春捂秋冻”之说,讲究“秋冻”。


但老弱者和身体虚寒的人群,起床后应适当添件薄衣,护好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睡觉盖好被子也很重要,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老慢支患者和关节病患者更莫盲目“秋冻”,以免旧病复发。


2
调理饮食,减苦增辛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可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或用中药食疗,如西洋参,沙参,杏仁,川贝等。白露时胃肠气血未充,此时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心肝脾胃,也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3
温水泡脚,补养肾气

白露开始之后,天气就逐渐的转凉了,而此时不少的人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或者是四肢发冷、乏力等等症状,这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因此,白露要注意补肾气。这时候晚上坚持泡脚,时间掌握在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之间,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


4
动静结合,调养心神

白露之后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此时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5
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温差较大,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正是说明这个道理。




白露节气,饮食养生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1
初秋养脾,少吃“瓜”字辈


西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呼。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其实不只是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所以过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2
应对秋老虎,多吃“豆”字辈

不宜吃瓜类,但是夏末秋初暑气逼人该如何应对呢?


绿豆:其实,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湿邪,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绿豆汤了。那汁液碧绿的绿豆汤不仅可解暑热之毒,还可化湿,助你的脾胃解围。


红豆:中医认为其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由于红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经常服用还有减肥的功效。


3
养脾润燥,多吃秋果

秋梨: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


大枣:大枣有“木本粮食”的称呼,因为古人认为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纲目》认为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对于“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春捂秋冻?不要瞎冻!

为什么秋冻?

秋冬之后,天气变凉,人顺应天时,毛孔也会开始闭合起来预防着凉,如果这时候早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身体会感知到受热而毛孔腠理重新开放,汗液蒸发、阴津伤耗,容易让阳气外泄。


1
不露头

老话儿讲「头要凉,脚要暖」,其实跟现在讲的不露头是不冲突的,孙思邈说,「头边亦不可安火炉」,意思是头部不能近高温,容易火有余而头昏~



2
不露脚

俗话讲:若要安,脚要暖、寒从脚生,脚上阴阳经交会,分布着70多个反射区,血管和穴位十分丰富。


秋寒秋燥渐重之后,失眠、腹泻、感冒鼻炎、皮肤干燥粗糙这些问题也接踵增加,天气转凉之后,膝盖和脚踝能不露就不要露啦,要穿棉袜子了,宽松舒适就好,晚上的时候尤其适合泡泡脚,让脚丫暖起来~经络疏通、气血盈满,小病自然就找不上门来了。


日常泡脚方:


材料:当归15g、黄芪20g、红花10g、苏木10克、泽兰10g、细辛6g、酸枣仁15g。


用法:上药用纱布包裹,加水1000ml煮沸,煎至600ml,倒入足浴盆,每晚睡前泡脚15~20分钟。


效用:活血安神、养心助眠


白露之后要注重培护肾气,泡脚的时候可以在盆里放几颗鹅卵石,一边泡脚一边按摩涌泉穴,能够有更好的安神助眠效果!



3
不露肚脐

肚脐是个重要的地方,中医说它是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神阙穴是我们元神的门户。


肚脐受凉,直接影响穿行而过的任脉、带脉、冲脉,腰腹冷痛、急性腹泻、痛经,说来就来。


扫码关注我们

编      辑:刘海涛

实习编辑:张严兮 刘星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