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没料到,中方“杀招”提前到来,冯德莱恩失算,法国瑟瑟发抖

文摘   2024-10-31 03:08   广东  

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消息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在业内引发轩然大波。

尽管在经历了数轮谈判后,欧盟最终确定的加征方案可谓"留有余地",但其背后的战略意图依然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蒸蒸日上,以比亚迪、吉利、上汽为代表的骨干车企异军突起,产品力和性价比优势明显,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海外市场叩关布局。

根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大幅增长态势而欧洲,正是我国新能源车出口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显然,这一切已引起了欧盟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一方面,欧洲传统车企近年来纷纷向电动化转型,但与中国车企相比,技术储备和成本控制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竞争压力骤增。

另一方面,欧盟高度关注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布局,尤其是锂电、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高度自主可控能力,这无疑对欧洲产业安全构成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加征关税名义对中国车企进行"精准打击",无非就是要阻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欧洲市场的拓展步伐,为本土车企争取喘息之机。

于是乎,我们看到比亚迪被加征17%关税、吉利18.8%、上汽35.3%,而对其他配合或未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则普遍加征20%-35%。如此差别化的税率设置,其针对性不言而喻。

然而,用关税搞贸易保护主义,充其量只是饮鸩止渴。如前所述,中国车企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技术、成本和完备的产业链,这绝非关税壁垒所能阻挡。

事实上,即便此次欧盟开出17%的加税"罚单",对比亚迪而言也谈不上毁灭性打击。

相比之下,倘若从中长期看,此番举措或许更像是技术和产业转型乏力的欧洲车企在垂死挣扎。

面对欧盟的"重拳出击",作为直接利益攸关方的中国政府和中国车企给出了一致的回应————不认同,不接受。

这其实再次 昭示了我国对欧贸易战毫不退缩,守正创新的坚定立场。既然靠加征关税无法阻止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化布局,双方围绕此议题可能还将展开新一轮更加激烈的较量。

除了在贸易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外,我国车企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回击。

比如针对意大利,比亚迪已全面终止在当地建厂并取消参展计划,直接"用脚投票"表达鲜明立场。

由此看来,欧盟政客如意算盘难成,即靠着一纸加税令就倒逼中企落户欧洲的想法恐怕要落空。

反倒是一些 对华态度友好的欧洲国家或因此获益良多。如对我加税投下反对票的斯洛伐克,正计划与中方深化新能源及基建领域合作;

而脱欧后的英国也在积极重启中英贸易谈判。总的来说,这对中欧双边关系无疑是一次新的考验。

以加征关税方式遏制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化拓展,真的有用吗?历史上从未有哪个国家能靠关税维系自身的创新硬实力。

站在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路口,提高核心竞争力才是硬道理。对欧洲而言,与其在加税的歧路上越走越远,不如放下成见共享优势互补,这对双方都是共赢之举。

而对中国企业来说,面对逆风乘势破浪,笃定前行方为正道,走自主创新之路,答卷早晚会交到历史手中。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是一颗葡萄
为广大读者提供各大国军事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