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原创校园微电影丨《天问故事》全网首映

楼市   2024-11-04 10:36   湖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10月28日下午,宜昌首部原创校园微电影《天问故事》首映式在夷陵天问学校举行,并于当天全网上映。


全国文化名家、宜昌市文联主席周立荣,三峡大学教授、宜昌市影视家协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吴卫华,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波,湖北三峡演艺集团总经理熊禹,三峡智库研究院总经理、院长覃燕妮,北京国际电影节总导演丁鹏,宜昌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丁敏,青年导演凌学松,作家、编剧马南等嘉宾亲临现场,与天问师生共同观影。




天问教育集团专职党委副书记代德凯致辞,对参与此次微电影拍摄的制作团队和天问师生的辛勤付出与努力致以诚挚的敬意。他表示,这部微电影不仅是一部作品,更是我们天问师生共同成长的见证。 

 

主创齐聚  沉浸观影


 现场,主创团队与同学们近距离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青年导演凌学松说,《天问故事》微电影源于天问建校初期老师与学生的真实故事,拍摄于七八月份的炎炎夏日,现在又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观看这部成片,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都是一次对“初心”的追问!


我们的主创团队里,执行导演徐锦明曾主演过电影《第五嫌疑人》,灯光师文超曾参与过电影《长城》《大唐玄奘》的拍摄,摄影师邱文伟是电影《山路十八湾》的摄影,还有曾参与《空天猎》《一代宗师》录音工作的录音师张林波,以及著名演员宗峰岩,整个团队都非常的专业。


片中角色大部分都是天问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出镜,刚开始我还很担心他们的表演,但没想到拍摄现场他们无痕迹、原生态的表演让我们惊艳。感谢天问20年的坚守,让《天问故事》厚重、真挚,感谢前期和后期的工作人员让故事得以完美呈现!



天问教师韩腾江是剧中成年方小鹏的扮演者。他表示,参与拍摄内心兴奋又忐忑。参演最大的挑战不是八月的炎炎烈日,而是对人物内心的揣摩。当成年方小鹏在天问校园中回顾自己的学习与成长,不禁感悟天问的求索精神和“三自三发”的教育理念。天问师生积极参与拍摄,配合默契,突破了自我。



“第一次拍戏太有意思了!开拍第一场的时候,看到那么多摄像头在我面前,聚光灯都打在我身上,导演编剧在给我讲戏的时候,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高新天问初中901班叶芯儿(少年刘景悦扮演者)说,虽然拍戏很辛苦,但看到电影这么好的呈现出来,再辛苦也值了。感恩天问的自主教育,让自己得到了磨炼和成长,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荧屏内外 求索润心



观影结束后,师生们兴奋而激动。夷陵天问小学六年级学生小向说,我也要像剧中的林思哲一样,做一个爱思考、有志向的天问学子。



夷陵天问小学青年教师周小涵说,这部微电影让我深受触动。通过微电影这一立体生动的艺术形式,让师生深刻感受到了天问不弃微末,久久为功的自主教育匠心情怀,尊重每一个个体,为每一个有梦想的孩子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天问教师孙小龙说,作为陪天问走过近20年的老教师,这部电影几度让我眼眶湿润,从2004年艰难起步,筚路蓝缕,到现在的桃李芬芳,我很庆幸,见证了天问一个个历史性的时刻,也守住了一颗教育初心。作为天问人,我很幸福。

天问书院学校分会场


高新天问学校分会场


《天问故事》根据天问创办以来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林思哲、刘景悦、方小鹏、艾玲玲四位同学在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同时选择了刚刚创办的天问学校。四个性格迥异的学生在天问“自主教育”的影响下,均找到了自己努力方向,实现了自我蜕变和成长。该影片更是天问自主教育的一个缩影。在天问,有着许多像刘景悦这样来自偏远山区,但独立自立、目标清晰的孩子,还有像林思哲这样激励着身边的人迎头直追的“学霸”,也有像“游戏少年”方小鹏、内向自卑的艾玲玲这样收获明显成长蜕变的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育不是将他们放进统一的模子进行打造,而是引导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正如影片中“刘景悦”这一角色的原型——2009届天问初中毕业生谢玲所言,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嘉宾感言 好评如潮


现场,特邀嘉宾对影片给予了非常中肯的点评,并对天问师生敢于追梦的开拓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周立荣 全国文化名家、宜昌市文联主席


在长江文化艺术季2024闭幕式的紧张筹备中,应邀参加《天问故事》首映式,原因只有一个:高正华校长是我很敬佩的人,也是我的老朋友。在他的身上,有一种非常强大的意志力,还有一种非常惊人的创造力。同时,他为人低调,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高山望远的格局。学校取名“天问”,也是源于有无数的人生未知需要去追问,有无数的人生体验需要去挑战。无论面对多大的艰难,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真的很了不起。


这部微电影的两位主创人员,一位是很有潜力的创新型的青年导演,一位是省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青年作家。他们首次合作创作的微电影《天问故事》,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却准确地诠释了天问精神,彰显了天问情怀。麻雀虽小,但是羽翼丰满,希望他们强强联手,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回报艺术。

 

吴卫华   三峡大学教授、宜昌市影视家协会主席、博士生导师 


电影的叙事聚焦“四长”——学长、校长、家长、师长。尤其突出“学长”,四位同学在天问求学的经历,后来成长为社会栋梁,在祖国的各个地方深根发芽。这个微电影就像是一篇散文“形散神聚”,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又像一幅素描,不是 “写实”,而是“写意”。天问的莘莘学子在学校里满怀激情的上下求索,步入社会经受历练,成为国之栋梁,这正诠释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说法。

这部电影很好地向观众诠释了天问的自主教育理念。就像影片中班主任激励学生时候所说:“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要成长为一棵树,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天问就是学习自由的领地,它关注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天赋,让每一个人都有成长成才的空间。

制作的精致,表现在画面精美考究,电影语言运用流畅,剪辑点准确,是一部难得一见微电影作品,从编剧到拍摄制作,体现了很强的专业精神。加之所彰显的学校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使这部作品具有“走出去”的竞争力。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家长走近这部作品。

 


刘波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问故事》在我看来是三个故事,第一个是个体的故事。微电影讲述了四个独立个体在天问如何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蜕变成长的故事。没有说教式的长篇大论,而是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第二个是成长的故事。教育分不同的阶段,孔子说“因材施教”,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水准,给予他们不同的指导。在中小学阶段,这一点尤其重要。天问做到了,一做就是20年,正是因为有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才有了这四个主角的成长与成才。青春的成长是最富有诗意的,每个孩子都值得我们去关注。第三个是教育的故事。天问的办学理念是渗透在教育理念之中的,自主教育不仅仅贯穿于天问20年的办学历程,每一个学生都从中获益匪浅。而这润物无声的滋养,通过微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得以生动展现。现在的天问学子应该感到很幸福,有这样一篇沃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丰盈自己,茁壮成长。

相信天问会越走越远,天问的孩子也会飞的更高。

 


 熊禹    湖北三峡演艺集团总经理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感受是画面很美,拍摄角度很独到。

首先,这部电影很有故事性。虽然微电影只有短短16分钟,但是给我的感受非常真实。


作为天问的家长,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同身受。儿子在天问学校读书,已是第5个年头。5年来,儿子给我传递的学校生活见闻,包括我每次去学校参加活动,都能深刻感受到这部电影是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反映了天问全面发展的真实状况。


其次,我也非常感动。儿子在天问学校读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项都没有落下。天问的自主教育理念,我和儿子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作为家长,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加入天问这个大家庭,学在天问,爱在天问。


最后,祝愿天问教育集团越办越好,走向湖北,走向全国。

 


覃燕妮   三峡智库研究院总经理、院长


观看这部微电影,里面有一句父亲批评儿子的台词:“你将来扫大街都没人要!”特别戳中泪点。我想这应该是所有家长面对孩子成长和教育的困惑,也是对教育的更多期待。


从影片创作本身来说,我分享几点观后感。首先,微电影的整体结构完整,故事以天问学校20周年为契机,采用倒叙式的故事结构,四条故事线交替排布,提升了影片的层次感,也凸显了学校的价值、天问的精神,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故事链条。其次,剧情内容丰富,影片围绕四个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成长故事,讲述了他们的困境、曙光和人生发展。多线叙事,人物设点非常丰富,故事情节饱满,通过这样的设定来体现天问学校精细服务、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自由、自主、自强的天问精神。其三,画面构图优美,艺术感较强。过去与现在,分别用偏黄的回忆色调和偏白的现实色调,色彩分明。音乐上,植入恰当,收放自如。虽然是一部微电影,但主创团队极其用心。受影片时长限制,让人意犹未尽。


影片中有一句话:“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每一步都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让人感受到强大的力量,激情澎湃。通过影片,我们看到天问教育的多样化、人情味、国际范儿。祝天问学校越来越好,也祝愿所有学子从天问启航,奔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丁鹏  北京国际电影节总导演


《天问故事》朴实无华的演技是最令我感动的,学生、老师、演员们、导演组和幕后工作人员高效调度,精诚合作呈现了一部真情流露的作品。作为一名影视从业者,我们知道在大场景中群演最难拍,但电影中角落的孩子也很自然。他们自由自在地愉悦感是演不出来的。所以我可以感受到在天问,孩子们在自由、开放、坚韧的成长着。引用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不做第一,只做唯一。”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关注的。每一个孩子他都是自己的、世界的、学校的和家庭的唯一。


在结尾导演留了一个悬念,让我觉得天问的的故事应该延续与传播。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丁敏   宜昌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用舞台语言编写故事的人,对于用文学语言写小说,用镜头语言写电影的人都特别的敬佩。编剧马南对这三种语言都精通。自由切换,佳作不断。尤其是在《天问故事》这部电影中,能够捕捉到四位学生20年的光影浓缩、人生蝶变。通过20年后天问学子的回归与老师坚守,展现出一脉相承的天问精神。双向奔赴的爱与坚守,三生有幸的遇见和重逢,奠定了这部电影的温度与深度。古人说“有教无类”,四个看似普通的孩子,常人看不见的天赋被老师发掘。他们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孩子种下梦想的种子,成长为如今世人眼中的栋梁之才,启发人们回归到教育本质的思考。

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未来更优秀的人是教育永远的主题。借用《天问校歌》里的一句歌词:“天问天下,未来已来”。希望孩子们从电影里四位哥哥姐姐的身上、从此刻陪伴着你们成长的老师的身上,找到搏击长空的力量和勇气。

 


来   源  |  天问教育集团

编   辑  |  李楚洁



三峡日报融媒
讲好身边故事 传播时代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