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解放日报专版刊登“上海企业在海外”系列报道——《潮涌海阔再扬帆,上海国资国企深化海外布局,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上海国资国企凭借自身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本地运营、全球配置,在落实“走出去”战略中担当有为,在扬帆出海的航道上坚定前行,在全球市场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的生动画面,加快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
百川向海,潮头观澜。
中国企业如一朵朵浪花,迸发着勇气与智慧,坚定融入全球化浪潮,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暖流。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国资国企将目光投向广袤的海外市场,寻找发展的新机遇。据上海市国资委统计,2018—2023年,上海市属国企在境外投资总金额超过1000亿元,投资主要分布在欧洲、亚太、非洲等区域,涵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汽车制造、电力生产、零售商贸、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今年是上海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上海国资国企经过多年海外布局,已迈入从“增量”到“提质”的新阶段。在历时3个多月的“上海企业在海外”大型主题采访中,记录下了上海国资国企凭借自身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本地运营、全球配置,在落实“走出去”战略中担当有为,在扬帆出海的航道上坚定前行,在全球市场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的生动画面。上海国资国企正在加快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
推出爆款产品,打响企业品牌
产品出海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形式。近年来,中国出口的明星产品加速从服装、家电和家具“老三样”,转变为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去年“新三样”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中国企业正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品牌出海”的跨越。
上汽集团是“新三样”出口的主力军之一。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达到120.8万辆,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汽多款汽车成为“爆款”产品,比如“全球车”MG4 EV,成为欧洲紧凑型电动车销量第一,并摘得“英法德澳年度车型大满贯”等30余个海外权威奖项。
作为国内唯一“全产业链出海”的车企,上汽集团在海外建设了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并全力推进品牌打造。目前,上汽MG(名爵)已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沙特、卡塔尔、阿联酋、泰国、墨西哥、智利等数十个国家成功跻身主流品牌阵营。
上汽MG作为主赞助商支持举办2024年英国古德伍德速度节。
在工程建筑行业,上海国企从出海“接单”,到塑造品牌、打响品牌,完成品牌承包商的华丽转身,书写了上海企业海外发展的新传奇。
新加坡市场的共识是,相信品牌溢价,靠低价行不通。隧道股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领域的上海国企,开拓新加坡市场已有近30年,从劳务清包起步,到分包、联合体总包、独立总承包,逐步打响“STEC”(隧道股份)品牌,一寸一寸打开市场空间。
隧道股份不仅高质量实施新加坡地铁跨岛线12米大直径盾构隧道、地铁裕廊区域线J102项目等诸多高难度施工项目,更依托“五链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旗下规划咨询、投资、设计、建造、运营全产业链整合出海,服务“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建设与发展,完成境外市场新一轮的跨越提升。
隧道股份首度将桥梁预制装配式技术引入新加坡裕廊区域线建设。
今年7月,中柬迎来建交66周年,柬埔寨政府授予上海建工“杰出贡献奖”,以表彰上海建工20年来为柬埔寨基础设施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上海建工秉承“中国速度、上海标准”的理念,用匠心建成近2000公里国道、省道及城市环路,修建100多座桥梁,其中9座特大桥(含在建),以及4座码头平台。其中,多项工程荣获中柬两国颁发的“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柬埔寨最佳工程质量奖”等荣誉。
上海建工把中国的规则标准和先进的技术带到柬埔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累计聘用当地施工人员约3万人,累计培训超1.5万人次,成为受柬埔寨人尊敬的企业。
上港集团发挥自身在港口领域的优势,积极服务南美秘鲁钱凯港建设。集团旗下哪吒科技作为钱凯港的码头运营系统开发实施提供商,为钱凯港提供智慧码头一体化解决方案,成功助力南美首个智慧港口建设。
链接海外资源,积极双向奔赴
上海国资国企以探路者的姿态,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体系,发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势,从全球汲取各类创新资源,推进强强联合、相互赋能,实现引进与输出双向循环,有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电气集团旗下上海集优机械有限公司2014年收购了全球领先的汽车紧固件生产商——荷兰皇家内德史罗夫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3年后,依托内德史罗夫公司,上海集优又收购了德国创新型企业CP Tech公司,该公司具备在特种车辆、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的设计和生产实力。
CP Tech的加入,与上海企业开展良性互动,推动上海集优形成更强的产业链竞争力。而CP Tech自身也实现快速发展。2022年,CP Tech销售额达到3300万欧元,2023年大幅增长至4100万欧元,预计今年将继续上升至4600万欧元。
锦江国际集团收购丽笙酒店集团以来,更深、更广地走向全球化产业版图。锦江国际以欧洲为起点,在中国人熟悉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推出锦江丽笙高端复合品牌,打造具有中国、上海元素的酒店。
另一方面,锦江国际集团积极布局中东市场。2023年以来,锦江国际集团通过与海湾航空集团、沙特旅游局、巴林旅游局等中东企业和机构合作,获得第一张中国国有旅游企业在沙特的营业许可证,并在中东地区多点布局酒店、航空和旅游市场,形成了酒旅融合的大旅游产业。
锦江国际集团厨师团队向巴林当地丽笙酒店厨师讲解中餐含义。
近年来,东方国际推动传统贸易的转型升级,深耕核心竞争力。以车用纺织品业务为例,2017年完成对国际汽车零部件集团汽车软饰业务的收购后,东方国际在中国、北美、欧洲和南非拥有数十家工厂,产品覆盖汽车地毯总成、隔音隔热垫等品类,车用纺织品成为最具特色的业务之一。不仅如此,海内外多家技术中心逐步形成全球化、一体化技术创新开发体系,有效支撑了企业全球化战略。
在推进“全球布局、跨国经营”的战略过程中,东方国际投资建设了埃塞俄比亚毛衫基地,形成非洲“性价比产品+长期布局”的全球立体化生产与区域协同供应链格局,不仅能快速响应欧美市场需求,也能更好辐射非洲市场。2021年10月底,埃塞俄比亚的毛衫基地首单成功出货。2022年,实现年产约150万件订单出运。
融入全球市场,实现共赢发展
上海国资国企以开拓奋进的状态,通过海外收购或战略合作,实现与自身产业链的互补互促,打赢业绩增长的突围战。借助收购及合作,上海国资国企在海外推进本土化运营,促进企业更快融入当地市场,造福当地消费者,实现双赢发展。
光明食品集团旗下上海水产集团拥有国内最大的金枪鱼围网捕捞船队,每年捕捞总量达到9万—10万吨,拥有金枪鱼捕捞、运输、粗加工、精加工能力。拥有155年历史的西班牙著名品牌阿尔博主要从事金枪鱼罐头产品精深加工。8年前,水产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开创收购阿尔博,补齐了金枪鱼产业链的最后一环。
阿尔博纳入水产集团产业链后,双方协同效应不断增强。2022年年底,随着阿尔博新工厂竣工,阿尔博的年产能从7000万罐上升到1亿罐,并取得全球食品工业界最权威的认证标志之一IFS Food的认证,一举打开美国市场。
华谊集团围绕能源化工、轻烃、盐化工、氟化工、绿色轮胎等核心业务,以产业链上下游和新兴业务拓展为方向,稳妥布局海外市场。2016年,华谊决定首次“出海”,与泰国一家公司签约,在泰国投资兴建“海外第一厂”,将一片荒芜之地变成了实现智能制造并连续盈利的现代化轮胎制造基地。
华谊泰国工厂积极进军卡客车市场,年产120万条“双钱”轮胎。短短3年时间,实现产能的满产满销。2023年,华谊泰国工厂二期项目开工,仅用183天就建成投产,产能增至150万条,有望巩固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双钱轮胎走向海外,取得良好效益,也反哺了国内工厂发展。一批智能化实践和成果被应用到双钱国内工厂,提升了轮胎主业发展水平,让“百年双钱”演绎出全新故事。
华谊集团泰国公司生产的“双钱”牌轮胎。
申能集团东方证券旗下汇添富基金与新加坡综合资管机构辉立资本联合推出辉立-汇添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产品,于今年3月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同期汇添富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开业,标志着公司迈出坚持国际化战略、服务东南亚和全球客户的战略步伐,也成为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重要里程碑。
提供专业服务,助力扬帆远航
上海国资国企“走出去”,离不开银行、保险、人力资源等专业机构引路护航、相伴出海。各类专业机构发挥自身所长,以细致周到的专业服务,及时有力的要素保障,为上海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助力。
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累计提供海外业务风险保障超3万亿元人民币,承保全球近12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0个项目,在基建、电力、石化、大型商业风险等重点领域以首席再保险人的身份参与标志性重大项目,包括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项目、哥伦比亚波哥大西部有轨电车工程、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中泰高铁等重大项目。截至今年三季度,太保产险在中资海外重点项目保障数量排名第一。
出海企业对境外人员的安全保障有着强烈需求。太保产险作为唯一一家商业保险公司,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战略合作伙伴,并共同开发了专属海外人员意外伤害保险服务产品——“海外无忧”人员保障计划。目前,该保险累计承保人次超过30万人次,累计赔款超1.5亿元,服务企业超千家。
上海金融国企通过贷款融资、债券发行、股权投资、跨境担保、保险服务、财务顾问等多种形式,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助力。
浦发银行运用创新思维赋能业务发展,积极打造特色产品服务,为华能集团柬埔寨水电站、上海医药收购康德乐马来西亚、国新央企运营投资基金等重大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
上海银行发挥上银香港平台作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融资支持,并将“走出去”细分为产品走出去、资本走出去、产能走出去3种形态,并针对性地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上银香港与上汽集团合作,在上汽海外交货的同时进行应收货款的融资,可提前6个月实现资金回笼,为上汽提供了牢靠而稳固的金融后盾。
上海农商银行建立了企业“走出去”的工作机制,关注中国及上海客户的对外投资需求,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利用远期、掉期等外汇衍生工具,推出“双货币存款”“风险逆转”等新产品组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帮助国内“走出去”企业有效防范汇率波动风险,降低“走出去”资金成本。截至2024年10月末,上海农商银行围绕“一带一路”的相关授信余额折合人民币21亿元。
临港集团与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备忘录,充分发挥大华银行集团在东盟区域内广泛的业务网络优势,借助中印尼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创新服务,全面支持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为临港集团园区企业,尤其是跨境数据领域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促进境外优质产业项目“引进来”。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外服(FSG)应需而动,考虑到不少企业将新加坡作为出海第一站,2020年在新加坡落子,收购新加坡TG公司35%股权,更名为FSG TG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落地服务出海企业。近年来FSG TG又设立了马来西亚办事处,业务覆盖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在2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服务落地与高效运营。
经过4年多的发展,FSG TG接收到的出海企业的问询量超过1000家次,在全球已落地了100余家企业的出海人力资源服务需求。
加强为企服务,构筑坚强后盾
聚焦上海国企“走出去”的新形势、面临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需求,上海市国资委强化服务理念,联合相关委办局,推出服务本市国资国企“走出去”系列活动,借助金融、财务、法律等多领域专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走出去”系列活动,以国际化、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为支撑,助力国资国企高水平“走出去”。
围绕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关键领域和热点问题,上海市国资委联合市商务委等举办“出海企业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围绕跨文化管理、ESG、安全、法务、金融财税、风险防范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解读与支持服务。
今年11月16日,法律服务助企出海暨“无问西东勤护航”主题沙龙活动在虹桥商务区举办,活动由市司法局、市国资委、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主办方签署了《加强合作、护航企业海外发展合作备忘录》,并发布《上海律所海外服务网点指南(黄页)》,旨在打通涉外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优质涉外法律服务资源为“出海”企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保障。
市国资委还开展多场服务本市国资国企“走出去”对接交流会,包括金融机构专场对接会、香港专场对接会等,旨在搭建企业间高效、精准的对接平台,促进专业服务与企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在今年7月5日举办的服务本市国资国企“走出去”系列活动金融机构专场对接会上,26家开展境外业务的市属非金融国有企业、18家中外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机构参会,助力企业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形成抵御出海风险的合力。
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对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企业高质量“出海”具有重要作用。市国资委组织上海城投集团、中国太保、上汽集团、上海电气、上海建科集团、上海医药等重点企业主动“走出去”,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活动。瞄准世界顶尖知名高校、一流企业,开展一系列深入调研与交流活动,推动国际人才“面对面”交流,拓展国际人才“朋友圈”。
在积极服务企业的同时,市国资委发挥国资监管“探照灯”作用,不断提高国资监管专业化能力,当好国企发挥“三个作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一方面,市国资委持续完善境外制度体系,近年来先后出台加强境外企业投资管理、产权管理、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的制度文件,着力构建符合上海国企实际、体现未来建设导向的“1+N”境外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同时,加强分层分类投资监管,引导企业稳妥有序推进境外投资布局。
另一方面,市国资委积极做好企业出海的政策供给,并开展前瞻研究。市国资委会同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开展国资国企布局战略研究,分析区域投资环境、区域风险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
征程万里,未来可期。上海国资国企加快推动自身产品、服务、技术、品牌乃至文化“走出去”,在全球市场上赢得广泛认可。展望未来,上海国资国企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发挥全球资源配置优势,不断提升供应链安全韧性水平,推动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王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