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青春“枫”景正好!

文摘   2025-01-03 17:45   重庆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只是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事情,还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共同参与。”在渝中区大溪沟街道,“乘枫治劳”团队成员谢诗琳正在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新业态专题宣讲会。


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乘枫治劳”团队是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劳动关系诉源治理领域的师生服务项目。作为全国首个高校赋能基层纠纷矛盾化解的公益服务团体,该团队由商学院师生发起,汇聚了18名来自不同学院、年级的同学,涵盖法学、劳动关系、会计、审计、工商管理等专业,并利用法商融合的学科优势,致力于打造可复制、易推广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新样板,为和谐劳动关系厚植优渥“土壤”,为国家社会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乘枫治劳”团队合照




大溪沟街道的宣讲活动只是“乘枫治劳”团队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而基层点单、乘枫接单、民声评单的“点单式”宣讲模式已经成为“乘枫”宣讲的一大特色。但并不是每次宣讲都是那么一帆风顺,也会时常出现“首单”和“急单”。


团队成员张今绮是一名大一新生,今年10月,她主动报名前往土湾街道开展宣讲,“这是我第一次代表团队进行宣讲,我既渴望通过这个机会锻炼我的能力,为团队做出贡献,又担忧自己缺乏经验,无法呈现出最好的状态。于是,我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筛选材料、捋清思路、重组ppt、模拟宣讲……就这样,张今绮顺利接下“首单”,从“新手小白”逐步蜕变成了“业务能手”。


“乘枫治劳”团队成员张今绮正在开展宣讲活动



“乘枫治劳”团队成员向君婷正在开展宣讲活动


然而,更多的时候,基层的点单往往来得猝不及防。一次高效、充实的宣讲,往往是团队成员争分夺秒地抢时间换来的。10月17日上午十点,龙塔街道任老师打来微信电话,表示希望“乘枫治劳”团队于当天下午3点前往办事处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主题宣讲。团队马上“接单”,向君婷主动“送餐”,并利用乘车的一个小时熟悉了宣讲资料、形成了宣讲底稿。从“接单”到宣讲结束只有短短的几小时,但背后却蕴藏了诸多努力。


“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精神处理好宣讲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乘枫治劳”团队负责人高嘉李介绍道,“群众点单的时间无法预料,所以我们要随时准备‘送餐’和‘上菜’。”


这种“时刻准备着”的工作状态,成功换来了基层单位的高度肯定。“西政学子还是很给我们争光的”,来自大溪沟街道的校友称赞道。当然,除语言夸赞之外,部分单位还用热烈的行动对团队的宣讲表示欢迎。在龙塔街道宣讲时,不仅居民们热情参与,不少感兴趣的社区工作人员也远赴而来。越是宣讲,越不断精进,越是口口相传,“宣讲朋友圈”也越来越大,“乘枫治劳”团队向前走的步伐越发坚定有力。





“乘枫治劳”团队前往渝北区仙桃街道宣讲后合影


宣讲在预防纠纷产生上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而当争议已经发生时如何才能高效化解,也是团队始终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月月初,“乘枫治劳”团队与沙坪坝区总工会达成合作,共建“乘枫”劳动争议调解服务站,致力于探索并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中的实践运用。“乘枫治劳”团队在赋能基层中,乘“枫”直上,硕果累累。


签约仪式现场


“乘枫”劳动争议调解服务站成功挂牌


为扩大辐射范围、拓宽服务阵地,“乘枫治劳”团队逐步在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平台上开设宣传渠道。截至目前,“乘枫治劳”微信公众号已设立了“乘枫普法”“典型案例”“重要文章学习”“经验做法推广”等学习专栏,以及“关于我们”和“团队动态”等纪实专栏。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微信公众号还专门设立了“社会服务”渠道,鼓励各需求单位前来“点单”宣讲以及畅通为民调解渠道,达到了远水也能解近渴的效果。


“乘枫治劳”团队微信公众号截图


谈及“乘枫”公众号为什么运营得高效且专业,团队中负责宣传工作的曾蔚给出了答案,“我把事情都按照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乘枫’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即使在繁忙的日程中也能确保内容的高质量输出,团队成员在线上宣传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


强大的内生力和归属感或许也是团队能够持续运转的原因之一。“我来自‘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绍兴,从小就对‘枫桥经验’耳濡目染。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够发挥枫桥经验的不竭动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团队成员王浅说道,这也正是她关注到“乘枫治劳”团队并决心加入的原因之一。


团队的长期努力也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账号运行以来,公众号后台收到了多条咨询留言。不少人看见团队成员朋友圈中转发的推文,纷纷前来为自己或亲友咨询问题。线上宣传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关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当中也得到了有效的传播与运用。



线上与线下的专业服务与创新实践,离不开团队的多维培养。走进西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旁听真实案件调解、前往职工服务中心观摩集体协商竞赛、旁听2024年美团(重庆)骑手协商恳谈会等等……团队通过旁听学习、调研采访等方式输入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再通过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的宣讲输出和纠纷化解,形成了对内提升、对外服务、内外互促的良性循环。


“乘枫治劳”团队前往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旁听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


“乘枫治劳”团队旁听2024年美团(重庆)骑手协商恳谈会


成己达人,团队成长也在助推成员进步。今年来,团队的成员们收获颇丰。刘翔、何恩琴和陈良杰代表西政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谈判)大赛,荣获一、二等奖,何恩琴荣获最佳谈判员;向君婷、曾蔚荣获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重庆市赛获二等奖;高嘉李则成功保研至本校工商管理学硕人力资源方向,继续将精力投入相关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代表队合影

团队成员陈良杰(左一)、刘翔(左八)、何恩琴(右一)



“乘枫治劳”团队是商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围绕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的实践教学品牌,主要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低技能劳动者提供劳动权益保障等公益服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商学院提供了包括专业指导、实践平台和对外交流等多方面支持。


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立足政法院校办学特色与优势,加快推进五育并举和“四新”建设。学校坚持培养理念革新、实践育人强化、学术提升训练、资源整合优势“四个聚焦”,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商学院院长韩炜表示,“‘乘枫治劳’是商学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商学院积极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亮点之一,承载着学院师生助力国家经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的意志和决心。近年来,商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法商复合型人才。未来,商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在基层治理中的无限潜力,共同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整合,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谈及对团队的未来期望,商学院副院长李苑凌表示,“乘枫治劳”不仅承载着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劳动关系诉源治理领域应用的使命,更是商学院师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和创新平台。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通过搭建多元化的合作平台,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合作与交流,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提出更加精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乘枫治劳”团队新媒体矩阵


乘枫治劳,破浪前行

博天下民生之学

笃定分止争之行

厚以和为贵之德

重社会安稳之法

共绘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

共享超大城市发展“好枫光”

原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西政商苑
发布时事新闻与动态,为全院师生提供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