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系党支部活动暨第五期“法商融合荟书海 博学笃行寻真知”读书会

文摘   2024-12-23 20:08   重庆  

审计系党支部活动暨第五期

“法商融合荟书海 博学笃行

寻真知”读书会

2024年12月17日下午,商学院审计系党支部活动暨第五期“法商融合荟书海,博学笃行寻真知”读书会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毓才楼3519教室开展。本次教师党支部活动与学生读书会一起开展,是一场审计系老师与审计学专业学生面对面思想交流与智慧碰撞的盛宴。本次活动以“法商融合荟书海,博学笃行寻真知”为主题,由审计系党支部书记吴先聪教授负责,审计系的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共60多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以博学之姿,笃行之志,寻找真知灼见。

△吴先聪教授致辞

这次读书会由2024级审计专业硕士叶雨欣同学主持。

△叶雨欣同学主持读书会

第一位分享者是本科生胡杰同学,她以其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为在场师生带来了阅读新体验。她不仅详细解读了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还深入分析了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价值。胡杰同学的分享不仅让听众对这部经典文学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对于如何在逆境中坚持和奋斗的思考。她的精彩演讲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和对经典文学的深刻理解。

△胡杰同学分享

廖明月老师对胡杰同学的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胡杰同学的解读深刻且富有感染力,成功地传达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关于坚韧不拔和自我超越的核心精神。他赞扬胡杰同学能够将书中的深刻主题与当代青年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了同学们的共鸣,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一次精彩诠释。同时,他也鼓励在场的学生们以保尔·柯察金为榜样,面对困难时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廖明月老师点评

第二位分享者许静雯同学对《追逐日光》一书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解读。她阐释了作者尤金·奥凯利在面临生命终结时的心路历程,以及书中所传达的深刻启示。许静雯同学的分享不仅捕捉到了书中的核心主题,还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她的发言引发了在场师生对生命价值和时间珍贵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她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次分享会不仅让听众对《追逐日光》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对如何珍惜每一刻、拥抱当下的反思。

△许静雯同学分享

兰玲老师在听完许静雯同学对《追逐日光》的分享后进行点评。她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应该像书中的尤金·奥凯利一样,即使面对生命的无常,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兰老师强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有目的地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生活哲学。她鼓励大家要像追逐日光一样,积极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和价值。

肖忠意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和我们分享了关于学习和工作的感悟。他提到,正如书中尤金·奥凯利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追求价值和意义,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也应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卷”状态。肖老师强调,这种“卷”不是无休止的竞争,而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他鼓励学生们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珍惜时间,高效学习,同时不忘享受生活,实现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和谐统一。

△兰玲老师点评

△肖忠意老师点评

第三位分享者是研究生邓应华同学,她向我们推荐了《遇事不决,可问春风》这本名家散文精选集。她深入探讨了书中关于人生抉择的主题,涵盖了梦想、情感、事业和成长等多个维度。通过对萧红和徐志摩等文学巨匠作品的解读,邓应华同学展现了书中跨越时代的共鸣,并强调了青年人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她的分享不仅为在场师生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启迪,也激发了大家对文学经典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

邓应华同学分享

吕炜老师指出,《遇事不决,可问春风》是一部文学大家散文精选集,这些活得通透的文学大家用五彩斑斓的人生体验为我们提供了面对选择时的思考角度和解决困惑的方法。吕老师强调,书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青年的热血激情,对于当代青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鼓励学生们学习书中人物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杜鹃老师在邓应华同学分享《遇事不决,可问春风》后,深有感触地谈到人生的启迪。她强调,阅读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径,建议我们先从小说入手,感受人物情感与故事脉络,再逐步涉猎历史书籍,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历史感悟。杜鹃老师认为,读书能让人通达人性、了知生死,在人际交往中既能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又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女生,她特别提到,多读书有助于培养理性思维,避免过度感性导致的决策失误,从而在复杂社会中保持独立和清醒。

朱蕾老师认为,书中的散文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人生的指南。她鼓励我们通过阅读去体验不同的人生,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寻找智慧和勇气。朱老师强调,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对生活深刻的洞察,能让我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从容不迫。她特别提到,书中的多元视角和深刻思考,是培养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能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吕炜老师点评

△杜鹃老师点评

朱蕾老师点评

第四位分享者张子睿同学带领我们走进了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的《江城》——一本描绘作者在中国涪陵生活和教学经历的作品。通过分享何伟与学生间的互动、对当地文化的适应,以及对三峡大坝影响的深刻见解,张子睿同学展现了何伟眼中90年代中国的复杂面貌。他特别关注了书中对性别歧视语言的分析,引发我们对文化和语言中根深蒂固偏见的思考。这次分享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异国风情,也启发我们对自身文化和社会问题的反思。

张子睿同学分享

孙妍老师在听完张子睿同学对《江城》的分享后,她强调了女性力量的重要性。她提到,书中对中国女性境遇的描述,虽然反映了性别不平等的现实,但也展示了女性在教育和自我认知上的提升。孙老师鼓励大家认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她认为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推动性别平等的关键,女性应继续在各个领域展现领导力和创造力。孙老师的这番话激励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积极面对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杨茵老师认为,《江城》告诉我们自洽与自我鼓励的重要性。她指出,何伟在书中对涪陵生活的描述,反映了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如何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认识并接纳自己的过程。杨老师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在生活的不确定性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来实现个人成长。她鼓励学生们要勇于面对挑战,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崔东颖老师也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何伟的经历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文化背景,理解和适应新环境总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崔老师强调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她认为,通过深入观察和体验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认知。她鼓励同学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同时也要学会在多元文化中找到共鸣,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孙妍老师点评

杨茵老师点评

△崔东颖老师点评

师生互动

在师生互动环节,面对本科生关于“本科毕业后应选择就业还是升学”的疑问,肖忠意老师给出解答。他强调,这一选择应基于个人能力和职业规划。对于那些具有创业头脑和良好经济背景的学生,他鼓励他们可以考虑直接就业或创业。而对于读书思维敏捷、有科研意向的学生,他建议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他的回答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实用的指导,也鼓励他们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吴先聪老师从职业态度和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为本科生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她鼓励选择就业的学生要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对于决定继续深造的学生,吴老师强调了扎根研究的重要性,建议广泛阅读文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她的建议旨在帮助学生们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能以专业和热情的态度去追求卓越,实现个人成长。

师生互动环节

最后,肖忠意老师、杨茵老师、杜鹃老师和梁静老师为这次读书会分享的同学胡杰、许静雯、邓应华、张子睿颁发了精美的奖品。

颁奖环节

在热烈的掌声和深入的讨论中,本次审计系党支部活动暨第五期“法商融合荟书海,博学笃行寻真知”读书会圆满落幕。本次党支部活动与“博学”读书会同期举办,不仅丰富了支部党建活动的开展形式,更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心灵距离。活动现场互动频繁、气氛活跃,在为同学们提供展示和锻炼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与联系,增强了商学院师生的凝聚力。

师生合影留念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

“西政商苑”公众号

主编|蒋欣颖 徐艺睿

排版|王新月

审核|谢仁勇 吴先聪

西政商苑
发布时事新闻与动态,为全院师生提供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