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强化人才科技保障
全面提升应急系统基层基础能力
射阳县应急管理局
2024年,射阳局在体制改革、队伍建设、救援保障等方面重点发力,不断提升基层基础能力,取得明显成效,3名同志被选拔参加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和全省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均获得集体第二,其中1名同志获全省执法竞赛个人第一,得到了省厅、市局的肯定。
优化机制抓防范 多元赋能强应急
阜宁县应急管理局
2024年,阜宁局以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为核心,以省级试点工作为抓手,积极推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全县未发生因灾致人员伤亡事件。
党委政府重视,在“建”字上求突破。建强组织体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亲自谋划设计,推动综合减灾体系建设,并将其纳入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各镇街、县级部门联动协作,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担当,呈现出全域主动履职的良好氛围。建优指挥枢纽。建成县强对流灾害防御中心,核增5名事业编制。在拉练队伍、抵御灾害等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坐镇指挥调度,防御中心指挥枢纽职能得到有效运用。市委周斌书记、省纪委督导组领导先后莅临视察并给予以充分肯定。建好基础设施。全年投入2400万元,增建一部X波段雷达、10个自动气象观测站,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密新建农村应急广播500个,打通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汲取往年风灾教训,组织对风廊地带危旧房屋进行全面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
优化工作机制,在“试”字上出实招。精准切入试点。在市减灾办指导下,扎实推进省级农村基层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试点工作,探索形成防范应对联动机制、临灾避险转移方案、风险隐患排查清单“三个一”试点经验成果。重点解决临灾叫应“谁来叫、怎么叫、叫应谁”和转移避险“谁来转、转移谁、转到哪”等问题。《中国减灾》《中国气象报》《江苏应急管理》等分别报道了相关经验做法。优化叫应机制。制定强对流天气预警“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叫应”的启动标准、流程、时效和方式,完善全网短信、应急广播(乡村大喇叭)、闪信等发布手段,建立健全直达基层的临灾叫应机制,实现预警信息覆盖到村、发布到户、传递到人。落实转移责任。紧盯孤寡老人、残疾人、农村危房户等重点人群,摸排梳理重点帮扶人员3398人,制定《阜宁县应对自然灾害避险转移“一对一”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三级包保责任体系,逐一明确结对帮扶对象、安置地点和避险转移帮扶措施。2024年累计组织315名群众紧急避险转移。
提升实战能力,在“救”字上下真功。完善预案体系。组织复盘“9·19”风灾救援过程,组织修订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手册、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处置方案,研究完善强对流灾害处置“一张图”指挥体系和“一张表”作战体系,细化分解任务和流程。组建县强对流天气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7个专业工作组,实现扁平化指挥。配强力量装备。持续构建“1+10+19+N”(1支县应急救援先遣队、10支行业救援队伍、19支镇街先期自救队伍、N支社会应急力量)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县应急救援先遣队首年建成即投入备战,主要承担先期打通生命通道、提高救援效率的任务;依托行业救援力量,组建建筑物搜救、通信保障、生命通道清障等10支专业队伍,并按照同时覆盖3个受灾镇街行政区域的标准,配齐救援设施装备。科学开展演练。推进实施实战大练兵,组织开展2024年阜宁县突发灾害应急先遣队实战拉动演练。圆满完成盐城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演练承办任务。联动推进防灾避险培训及应急演练,全年覆盖企业员工、中小学生、社区群众33万余人次,全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人人能自救、个个会逃生”的浓厚氛围。
往期回顾
01
张鹏程赴盐都区调研基层基础能力提升和安全生产执法工作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