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文摘   2024-12-04 16:48   宁夏  



PART.01

实验室准入制度


1.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2.学生要在任课教师或实验管理员带领下有秩序地进入实验室内,并在指定座位就座,任课老师需填写实验室使用记录表等台账作为记录。

3.未经实验室负责人许可,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PART.02

实验室使用制度


1.实验管理员或教师应提前检查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的完好性和安全性,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教师应提前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指导方案,明确实验目的、步骤、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向学生详细讲解。

3.学生要认真聆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步骤、仪器性能,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时必须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要仔细观察现象,如实做好记录,积极思考,分析实验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实验步骤和方法。

4.实验仪器、试剂和设备,未经教师允许,学生不得随意动用。进行实验前,学生应检查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器材是否齐全、完好,如有缺漏、损坏应报告老师。室内一切物品,未经教师允许,一律不得私自带出。

5.未经教师允许,不得私自增减实验药品的用量或随意混合药品。实验中碰到疑难问题,应向老师请教。

6.共用仪器用完后立即放回原处,各组仪器未经老师许可,不得随意移动。

7.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精力,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事故,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报告教师或实验管理员。

8.严禁在实验室嬉戏、打闹、大声喧哗,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和秩序。

9.实验过程中要爱护仪器设备,爱惜药品、材料,不得随意损坏或丢失。如因操作不当造成仪器设备损坏,应及时报告,凡不按操作规程而损坏的仪器均应赔偿;对故意损坏仪器的,除照价赔偿外,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

10.实验完毕,应整理仪器装置,清洗器皿,打扫卫生,关闭电源、水源,经老师检查同意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PART.03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1.危化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和处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规定。

2.危化品应存放在专用的储存柜中,分类存放,严禁混放。储存柜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采取防火、防爆、防潮、防晒、通风等安全措施。

3.危化品的使用必须由教师或实验管理员进行,学生不得私自取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实验产生的危化品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妥善存放,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或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或随意排放。

PART.04

实验室日常维护制度


1.实验室的水、电、气设施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学生在使用电器设备时,应先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不得私自拆卸或修理电器设备。

3.实验结束后,学生应及时清理实验台、仪器设备和地面上的废弃物和污渍,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及时关闭水、电、气阀门,防止发生漏水、漏电、漏气等事故。

4.实验管理员应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和通风,保持实验室的环境良好。

5.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沙、消防栓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6.学生和教师应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存放位置,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并及时报告学校保卫部门。

7.实验室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或私拉乱接电线。


PART.05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各种仪器设备必须建立专人负责制,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建档建卡,做到技术档案资料齐全、完整。每半年对全部设备进行一次核查,确保帐物相符。 

2.新进设备在使用前必须熟读说明书,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 

3.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平时进行小保养,学期末进行一次中保养,年终进行一次大保养。 

4.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要及时报告,及时修理,保持高标准的设备完好率。

5.精密贵重仪器发生故障,需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研究分析后,方可采取措施。

6.精密贵重设备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外借其他单位使用时,需由领导批准。 

PART.06

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1.实验室应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措施。

2.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处理,并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

3.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安全无小事,每一位师生都要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真正从源头上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杜绝事故的发生,有效防范和消除安全隐患。






审核丨石顺兴

责编丁    薇

来源丨转自江苏英宝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号

编辑王旭冉




安全工作人命关天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新时代

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END  




石嘴山市教育局
石嘴山市教育信息宣传、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