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曹操当年的老部下为何都无动于衷?

文摘   2024-11-04 21:25   山西  

《三国志》:爽以支属,世蒙殊宠,亲受先帝握手遗诏,讬以天下,而包藏祸心,蔑弃顾命,乃与晏、飏及当等谋图神器,范党同罪人,皆为大逆不道。於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除掉政敌曹爽,并灭其三族,掌握了曹魏朝政大权,然而曹操当年的老部下却无动于衷呢?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其一,曹操当年老部下大多死去。

曹操于公元220年去世,死的时候已经66岁了。他的老部下有的和曹操岁数相仿,如夏侯惇、曹仁等人,有的比曹操小几岁,如郭嘉、张辽等人,还有的是曹操子侄辈,如曹真、夏侯尚等人。然而,这些人大部分已经死去,活着的所剩无几了,而司马懿恰恰就是曹操老部下之中还健在的几位,年近70岁了。古代人大多寿命比较短,像司马懿这样活到七十多岁的人,就是“老妖精”了。

除司马懿外,曹操老部下还有一少部分人活着,如蒋济、郭淮等人,但是这些人的势力不如司马懿。

曹操老部下们的第二代大都“不学无术”,如夏侯惇之子夏侯楙被魏延笑话“怯而无谋”,许褚之子许仪竟然混到了被钟会斩首的地步,其他人的第二代大都默默无闻。

其二,曹操当年老部下对曹爽不满。

魏明帝曹叡临终前,将养子曹芳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曹叡非常睿智,他深知如果托付给一个大臣,此人很可能独揽大权,会把8岁的曹芳架空,如果安排两个托孤大臣,这两人互相制衡,能够保证皇权永固。如刘备白帝城托孤,也是安排了两个托孤大臣,分别是诸葛亮和李严,让两人互相牵制。

然而,曹爽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其父曹真是曹操养子),大肆排挤司马懿和蒋济,安插自己亲信。如曹爽采纳亲信丁谧的计谋,“明升暗降”,尊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削去司马懿的军权。他还给蒋济升为太尉,但是免去蒋济禁卫军的领军将军一职。这是赤裸裸的阳谋,曹爽表面上对司马懿和蒋济两个老前辈非常尊重,为其加官进爵,实际上是夺权,他把京城军队都交给曹羲、曹羲、曹训、曹彦几个兄弟。蛋糕就是那么点大,曹爽兄弟几个人独揽大权,势必会触碰到司马懿、蒋济等士族门阀的利益。

更加令这些士族们不满的是,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如丁谧、何晏、邓飏三人被封为尚书,其中何晏负责选拔官员,想让谁当官,就让谁当,断绝了这些士族们的为官道路。

到了公元247年,曹爽竟然对郭太后下手了,他将郭太后迁到永宁宫幽禁,独自一人专擅朝政,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其三,曹操当年老部下活着的大都是世家大族,投靠了司马懿。

曹操打江山时,得力干将主要是曹魏宗亲大将。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真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对曹操忠心耿耿,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是曹操值得性命相托的武将。

同时,曹操还重用寒门武将。这些寒门武将是曹军之中的中坚力量,吃苦耐劳,又没有世家大族的“臭毛病”。如张辽、张郃、徐晃、于禁、乐进五子良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每逢战事,他们都是曹魏宗亲大将们的副将,为宗亲大将排忧解难,战则冲锋陷阵,退则负责断后,任劳任怨。又如典韦和许褚,是曹操最忠心的保镖,尤其是典韦,为了掩护曹操,战死在宛城。

然而,曹操在当了魏公、魏王后,为了统治基础,不得不拉拢一部分士族。如司马懿就是曹操三番五次征召而来出山当官的司马家族杰出人物。曹丕为了坐稳皇帝,于是打压曹魏宗亲大将,同时进一步拉拢司马懿等士族,并建立了“九品中正制”。

司马懿是这些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代表着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唯司马懿马首是瞻。因此,曹操老部下们只剩下了门阀士族,然而这些士族们却投奔了司马懿,抛弃了曹魏。如蒋济就是其中的一个士族,不但不帮曹氏,却帮着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

结语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屠杀曹爽等曹氏族人,曹操当年老部下死的死,剩下的对曹爽不满,大都投靠司马懿了,因此无动于衷。

(本文参考《三国志》)


魁哥说历史
专注于分享三国、水浒、西游、武侠等文史,欢迎大家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