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沈彦诚、陈子悦:胡缨教授系列讲座概述

文摘   2024-10-23 19:03   中国香港  





「現代文學經緯」

學術演講(一)



第一場

娜拉、魯迅與張愛玲(10月8日)

2024年10月8日,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經緯」系列講座第一講「娜拉、魯迅與張愛玲」在李兆基樓順利舉行,本次講座由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胡纓教授主講,崔文東教授主持。胡纓教授從魯迅的名篇《娜拉走後怎樣》出發,關注到其中經常被忽略的Ahasver的典故,並將它和《過客》對讀,討論其中的「走者」形象,重新思考「魯迅為何給娜拉熱潑冷水」的問題。胡纓教授也從魯迅延伸到張愛玲,探討兩人看似迥異的觀念背後的相通之處。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在出走後往往以悲劇收尾,但張愛玲仍然讓她們不得不走,這其中也蘊含了張愛玲本人作為「娜拉之女」的獨特經驗。通過張愛玲,胡纓教授啟發同學重新思考「張愛玲是不是女性主義者」這一問題。到場的老師和同學就張愛玲與女性主義、女性與聲音、行走意象的意義等話題與胡纓教授展開了充分的交流。


撰文:沈彥誠(哲學博士一年級生)

第二場

如何「感」「動」:秋瑾在海外(10月10日)

「為什麼華裔藝人會對秋瑾感興趣?」秋瑾 (1875-1907)形象已成為諸多意象的載體,承載公共記憶。作為一種文化資源的秋瑾當然具備感召力,但海外「秋瑾熱」現象的產生似乎更得益於秋瑾喚起了個體追尋其生命故事的興趣。通過回顧女性友人對秋瑾隨刀劍起舞的描述,秋瑾將自身和兵器相聯繫的詩作,以及秋瑾的男裝影像,胡纓教授從性別理論和動覺理論出發,指出秋瑾通過借用寶刀、和服、男裝等別人、別處、別性的「動」「作」,以產生新感覺、新知識、新意識。秋瑾吸引了海外華人張蕊(Rae Chang)製作舞劇Autumn Gem,藝術家曾吳(Wu Tsang)創作表演You Sad Legend。從這些秋瑾演繹中,我們看到原本從一出生就被規訓為某種性別的舞者的身體在舞動中呈現出不斷被創造、再創造,並被重新定義。在圍繞秋瑾敘事的大傳統和小傳統之外,她的個人生命史提供給了相對的邊緣群體多意敘述的可能,華裔藝人得以借用秋瑾故事,有選擇地為自己建構身份和情感的譜系。


撰文:陳子悅(哲學博士一年級生) 


内容轉載自“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公衆號



香港人文情报小侦探
辛勤扩散香港高校人文类讲座、会议、出版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