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区居然“住着”这么一位大贤(神)!

文摘   2024-12-07 06:30   江苏  






近日

位于姑苏区景德路274号的王鏊祠

在经过一系列修缮和环境整治后

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这一消息对于热爱历史文化的市民和游客来说

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



王鏊祠,原名王文恪公祠,是纪念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王鏊的重要场所,是其子中书舍人王延哲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奏建。

其地本景德寺废基,历经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1980年,有关部门按原状修复王鏊祠,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环秀山庄的保护范围;1995年,该祠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鏊祠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分头门、过厅、享堂三进,彼此以庭院过渡,两侧连以廊庑。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五界,硬山顶,明间立砷石,设抱框,置金刚腿,做断砌门。


过厅和享堂则保留了明代遗构。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一界,高7.66米,硬山造,前设轩廊,檐枋下饰挂落,次间和梢间檐柱间安栏杆,廊东西两端粉墙辟砖细贡式门洞,雕饰工细,梁架扁作,展现出明代建筑的精湛技艺。


今年又再一次对建筑进行了修缮,涉及厅堂布展、植物修剪、环境整治以及游览服务、安防设施安装等多个方面,修缮后的王鏊祠焕然一新,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还增添了现代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参观体验。




王鏊(1450年-1524年),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世称震泽先生,苏州吴县洞庭东山人,是明朝中期的一位杰出官员和文学家。

王鳌自幼聪颖异常,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便能作诗,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王鳌的一生与苏州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他的成长、仕途和文学成就都深深烙印着苏州的印记。

他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考中进士,后授翰林编修。在孝宗时期,他历任侍讲学士、日讲官、吏部右侍郎等职。明武宗时,他更是升任吏部左侍郎,并入阁为相,成为朝廷重臣。

在文学上,王鳌的著作颇丰,有《震泽编》《震泽集》《震泽长语》《震泽纪闻》《姑苏志》等传世。其中,《震泽编》等作品更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人研究苏州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近日,王鏊祠内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木石雅韵”环秀精品赏石盆景展。这场展览以奇石、盆景为主题,展示了众多精美的赏石和盆景作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自然韵味和艺术气息的世界。

这些盆景,巧妙地运用了植物、山石、水景等元素,创造出一个个意境深远、妙趣横生的微缩景观。它们或以苍古入画,或以小巧精致取胜,或置于案头,或藏于园林之内,包蕴着造化之美,尽得自然之趣。


而赏石部分,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参展的赏石皆为石海轩馆藏作品,包括太湖石、灵璧石等名石。


这些石头,有的如峰峦叠嶂,有的如飞瀑流泉,有的纹理美观,有的则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除了盆景与赏石之外,展览还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向观众介绍了中国盆景赏石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游客们漫步于古朴的庭院之中,观赏着形态各异的奇石和盆景作品,聆听着导游讲述王鏊的传奇故事和祠堂的历史变迁,感受着这座古老建筑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随着王鏊祠的免费开放,它不仅成为了苏州本地居民了解历史、亲近文化的重要场所,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了展示苏州悠久历史文化和深厚人文底蕴的新窗口。




随着王鏊祠的免费开放,它不仅成为了苏州本地居民了解历史、亲近文化的重要场所,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了展示苏州悠久历史文化和深厚人文底蕴的新窗口。



 || 完整信息 || 

👀名称
王鏊祠

⏳营业时间
09:00-17:00(全年无休)

📍具体地址
         王鏊祠        
姑苏区-景德路274号

门票价格
免费开放参观

🚍️交通线路
公交204路,262路,301路,313路,33路,88路,9007路,933路,游1路,儿童医院景德路院区站下车;地铁4号线至察院场站1A西南口出,步行前往

♁♁周边景点
环秀山庄、苏州中医药博物馆


— FIN —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意苏州
我有千万个世界想与你们分享! 知苏|生活|文艺|分享 苏州的人文读本,捕捉和分享当下城市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追求,让精神跟上你的脚步!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意苏州:苏州艺文类自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