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你使劲特别大,感觉特别累,孩子也特别痛苦,那一定是方法错了。
要管好孩子,先得管好自己。”
01
父母之言,孩子之镜
一个小男孩正全神贯注地玩着手机,突然,一句不和谐的粗口从他的口中蹦了出来,打破了周围的平静。
这时,坐在一旁的爸爸听到了这句话,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愤怒地站起身,挥手就给了儿子一巴掌,嘴里还大声呵斥道:“妈的,谁教你讲这种话的?”
然而,这一幕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爸爸自己粗暴无礼的一面。
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他们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对父母行为的直接反映。
如果父母总是大呼小叫、口出恶言,那么孩子也会在无形中学会这些不良习惯。
“说话有讲究,听话有艺术“
那些伤人的话、挑刺的话、抱怨的话、粗俗的话,都像是锋利的刀刃,会深深刺痛孩子的心。
控制说话分寸,三思而后言,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滋养。
02
父母的形象,塑造孩子的世界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场景:
爸爸胡子拉碴,不顾形象,偶尔还能闻到一股子汗臭味;
妈妈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穿着睡衣和拖鞋就去接孩子;
一回到家,鞋子乱放,袜子乱扔,整个家里一片乱糟糟的......
就像知名主持人敬一丹,无论何时何地,她总是以优雅得体的形象示人,这其实得益于她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
妈妈曾告诉过她:“任何时候别忘了爱自己,别忘了享受美。”
孩子从你的外表中,不仅能看到你的穿着打扮,更能读出你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邋里邋遢的父母,永远也养不出知礼得体、品味高雅、热爱生活的孩子。
03
以礼待人:
言行举止中的礼仪细节
他深知,《论语》中“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深知礼貌待人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立身处世之本。
04
以品性为基础,筑人生高塔
李玫瑾教授曾在《心理抚养》一书中提到:孩子的问题,多是由身边的大人造就的。
白岩松在采访中说,自己家住在顶楼,每天晚上坐电梯之后,他都会摁下“1层”。
05
修炼情绪,学做情绪的主人
父母的愤怒如重锤落在孩子心上,留下一道道难以磨灭的伤痕。
若能敏锐察觉,并迅速采取措施弥补,这些心灵的创伤也能逐渐得到抚平。
倘若视而不见,任由伤害持续累积,孩子终将在日复一日中,被伤害得遍体鳞伤,无处不伤。
“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
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事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06
收起担心,放下焦虑,稳住心态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双生子爬梯试验”。
07
坚持终身学习,专注自我提升
每次我在写作业 ,父母就在旁边玩手机。
天天回家说自己有多累,抱着手机就不肯撒手,怎么还好意思骂我?
为人父母之大忌,在于以滔滔不绝的说辞压迫孩子,而自身却以懒散的态度放纵不羁。
欲改子之性,先自省其身。
倘若你终日躺卧沙发,不思进取,不览群书,孩子何以习得自律与勤勉?
在子女的成长之旅中,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代替父母“身教”的影响。
放下手机,捧起书本,打造一个学习型家庭,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浸润。
08
修炼思维:餐桌上的教育
“你怎么这么没用?连个碗都端不稳,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孩子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09
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编者后按
“不是生理上当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本平台旨在美文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分享有趣、有料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