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非遗焕新彩 国潮盛宴闹新春
当非遗与新春撞个满怀,千年古城焕发文化新韵。1月23日,宣化区“古城春来早 非遗迎新年”主题活动,邀请黄上黄盘鹰风筝、程氏面塑、北马布老虎制作技艺三大非遗项目传承人,通过沉浸式教学、互动式体验,为返乡大学生、中小学生带来本地市级非遗项目展示、教学,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在变身非遗展演场的文化馆展厅,市级非遗传承人黄保国手持改良版盘鹰风筝惊艳亮相。现场只见一支勾绘的栩栩如生的“鹰”形风筝,在黄保国娴熟调控下,展示着“低盘”等放飞技艺,起势落势间,几乎与活生生的雄鹰没有两样,引得现场惊叹连连。“刚刚我展示的是盘鹰风筝放飞技艺……风筝有四艺,今天我们讲怎么扎制架子、糊制风筝,展示怎样将风筝做出来……”接着,从搭制骨架,到各部件组装,学生们亲身操作,身临其境地感受非遗传承的匠心密码。
步入程氏面塑制作工作室,学子们瞬间被艺术磁场包围,大家围在桌前,认真聆听非遗传承人程学铭讲述“面塑”技艺的流传历史。在他们身后展示架上,关公正气凛然、威武神勇;钟馗神威怒胆、威震天地;老叟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美女千姿百媚、眉目传情……一个个表情丰富、神态真实的人物形象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在程学铭的指导下,经过学生们揉、捏、挑、搓、切、压……一个个简单的面团变得栩栩如生,传统技艺与青春创意迸发奇妙反应。
“我们看到的这些布老虎,都有着不同地域风格,每只老虎都有不同的姿态……”清远北马虎文化博物馆内,整齐的展示架里面摆放着一只只栩栩如生、形象各异的布老虎,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另一展厅内,一个个造型简朴,却又不失活泼可爱的虎头帽、虎头鞋,引发学生们连连惊叹。非遗传承人马林从过去儿童鞋帽、服饰、礼俗、祈福辟邪,以及男孩与女孩样式不同等方面,带领着学生们揭秘着针脚里的“文化基因”,了解着中国“虎文化”传承。
从室内翱翔的盘鹰到会“说话”的布老虎,宣化区以“保护、传承、融合、发展”为主线,将静态保护转化为动态传承,让非遗融入春节节日氛围,这场新春文化盛宴不仅让老手艺焕发新春活力,推进少年儿童共同参与非遗保护,更在大家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宣化非遗正以破圈之势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