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的婚假、产假、育儿假政策各有不同,下面通过详细的数据对比,为你呈现 2024 年各省市婚假产假育儿假的具体情况,让你一目了然。
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8月20日,《浙江省婚假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中提到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职工,享受婚假十三天, 可以一次性休婚假,也可以分段休婚假。
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职工,享受婚假十三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婚假。
也就是说,未来浙江人的婚假天数,有望从现在的3天增加到13天。如果婚礼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这样算下来,婚假可就不止13天了。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到,婚假应当在登记结婚之日起一年内使用,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在一年内休婚假的,经用人单位和职工协商同意,可以延后半年休婚假。
可以选择一次性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职工休婚假的,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发。
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不少地方在调整婚假天数。关于婚假,需要注意这几个知识点:
一、再婚者的婚假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再婚者与初婚者一样,均应享受婚假待遇。对于再婚者的婚假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曾有明确答复,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职工婚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在婚假的问题上,国家对职工的休息、休假有规定,《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确定了:职工本人结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假期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的,工资照发。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但并未明确规定工资计发的标准。因此,在婚假的工资发放标准上,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全国的统一规定。1.我国法律并没有对婚假的有效期做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规章制度来约定婚假的有效期。2.对于公司来说,一般规定员工一年或是半年之内必须休完婚假,否则视为自动放弃该福利。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公约有“妇女须有权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的规定,14周即98天。 随着各地计生条例的修改,产假有所延长,具体可查看下表:
如果女职工在休产假期间已经享受了生育津贴、医疗补贴等待遇,若生育津贴高于员工平均工资,则企业不用再向其支付产假工资;若低于平均工资,则公司需要补足差额。
而对于超过生育津贴支付期限、未达到生育津贴领取标准或者企业未给员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员工是可以要求企业支付产假工资的。
其中,对女职工产假工资计算的标准应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岗位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是女职工休产假之前的月工资标准。产假天数是按自然日计算还是工作日计算,法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产假是基于女职工生育后身体恢复需要而设定的假期,而女职工身体恢复需要的时间长度应当是一致的,以自然日计算为宜,不考虑其中的工作日或者法定节假日。有些地区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具体以各地区实际文件为主。随着各地《人口计划与生育条例》的修改,大多数省份明确了育儿假。
其中,各地对于育儿假工资的计算规则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举个例子,《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按照这一规定,上海市职工休育儿假的,用人单位应当按正常出勤标准发放工资。如果地方法规未对育儿假期间的待遇标准作出规定,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劳动合同约定或者规章制度规定的方式,明确育儿假期间的工资待遇标准。但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约定或者规章制度规定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地方规定不明确,用人单位也未通过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规定育儿假工资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正常出勤支付员工工资待遇。